桥陵,一座让人领略盛唐风华的帝陵!

文摘   其他   2024-10-15 07:3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陕西有一句民谣:“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尤其是关中地区,素有“东方帝王谷”之称,帝陵密度只有埃及帝王谷能与之媲美。仅在蒲城就有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及被追谥为“让皇帝”李宪的五座陵墓,俗称“唐五陵”。其中,位于桥陵的唐睿宗李旦寝陵,是唯一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十大古墓之一。

有北宋人感叹,秦皇汉武征发数十万民力,却才堆成十几丈高的土堆而已;唐皇以山为陵,“民力省而形势雄,何秦汉之足道哉。”

(一)

关中十八唐帝陵,其中名气最大的,可能是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墓的乾陵。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唐帝陵中最“”的一个却不是乾陵,而是他们的儿子李旦的陵墓——桥陵。

桥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丰山之上。这座陵墓到底有多“豪”呢?一组数据就能为大家答疑解惑。唐玄宗李隆基花费了国库三分之一的银子为他父亲李旦修建陵墓,历时33年才完工。那会儿正值唐朝“开元盛世”,可想而知这是多大一笔开支了。

桥陵全景

桥陵也不负众望。一条笔直神道通向远方的丰山山脉深处,壮观豪气。神道长625米,宽则达到110米,分分钟“秒杀”其他唐帝陵。
与此之外,墓主人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的故事,将这个“睿”字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让”母亲武则天,避其锋芒;“二让”兄长李显,审时度势;“三让”太子李隆基,稳定皇权。观其一生,李旦不但文才武略出众,更是一个教育儿子成才的“高手”。长子李宪以明智谦让而著称,三子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这其中李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后人送庙号“睿”,真乃名副其实。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走进桥陵,不仅让人浮想联翩,是李旦让历史在他身上拐了个弯,李唐王朝能够从武周时期再次复兴,架起了一座穿越风雨的历史浮桥,让来人看到了大唐的繁荣与开放。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让唐朝这张黑白照片有了暖暖的底色。

(二)

如果桥陵作为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显现出盛唐的雍容大气,也让后来人骨子里埋下了它的开放包容,还有那留存在蒲城大地上的“秘境”,值得我们去探寻。

桥陵神道旁的翁仲

桥陵石刻甲天下。桥陵绝对可以洋洋自得于“石刻甲天下”之美称。神道两旁露天摆放着40多件石刻是唐帝陵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古迹。桥陵石刻技艺到底有多“牛”呢?至今还有六大未解之谜:神道东西两侧石刻中有一对浮雕鸵鸟,同为一块石头雕刻,但站在一侧鸵鸟前看对面的鸵鸟,其眼睛呈白色,异常分明,而其他部位却模糊不清;用手触摸鸵鸟脖子时,竟真有毛茸茸的感觉,令人叹为观止;拍打东边第一匹和西边第三匹石马时,会在马嘴边听到钟鸣声;獬豸是唐十八陵独有的异兽雕塑,近看怒目露齿,远看慈眉善目;现存美女石像一尊,在唐十八陵石刻中唯桥陵独有,不知何意;神道两侧石翁仲则全是武将没有文官。这些谜团至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石羊道情流传广。被誉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的石羊道情,与唐五陵密切相关。唐玄宗尊道教始祖老子为同宗先贤。为加强传经布道效果,将宫廷音乐谱写成法曲说唱表演,道情带着火辣辣的热情登上历史舞台,法事道场频繁,演出十分活跃。唐玄宗退位之后,道情艺人散落于陵园附近的蒲城石羊一带,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羊道情。道情“八人共掌九样乐”,其中三才板的演奏“往上一打,鸳飞离天;往下一翻,鱼跃深渊;若拉波两个手哗啦啦里颤”,故有“排山倒海的鱼鼓,降龙伏虎的简板”之称,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其相关剧目。
铁面无私的獬豸
兴镇焰火盛名久。在蒲城当地有句顺口溜:“先有兴市镇,后有蒲城县。”据清《光绪蒲城县志》记载:“当地出产之纸、炮、焰火、火药,久闻名于西北,故四方商贾云集,使兴镇成为渭北之名镇。”久是多久?当地人口口相传,盛唐更为贴切,与修建桥陵和守陵人祭祀活动相关。史书记载:“盛唐时期,京都长安每年元宵节举办的灯会和重大庆典,必有奉先的爆竹、花火参加助兴。”唐丞相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蒲城焰火以其独特的魅力令国内外无数观众痴迷惊叹,被誉为“中华一绝”。

桥陵的故事与桥陵的宏伟,见证了大唐的盛世容颜,辉煌繁华。正如“最牛导游”朱建武所说,到这里听的是唐朝语言,看的是盛唐建筑格局,感的是盛唐的宏伟气象。时代在变,但凝结的历史气息未变,这些文物就是活教材,也是民族记忆的瑰宝。

(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桥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了解研究大唐的经济、政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栩栩如生的翁仲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进入新时代,文物事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风可乘,有浪待破。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发布文物“四普”专题内容,让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让文化遗产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让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旅融合,激发活水。文旅工作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日益需求。利用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激活文旅融合“这池春水”。以前的人向往“采菊见南山”的悠闲,而今忙碌的现代人也喜欢“追风”,而五陵闲云的魅力,也有一个“远方”的诗韵。因此,需要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文旅产品,提升文旅品位,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为游客带来“不一样” 的旅游新体验。
农家小食,振兴乡村。桥陵镇赵山村依托桥陵这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深度挖掘乡村美食文化,形成了颇有些小名气的农家乐,数百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敲开了“致富门”。但是,要让“农家乐”持续爆发“后劲”,不仅要在“吃”上下功夫,还需在“玩”上动脑筋,多了解游客想什么、要什么,输送“定制化”服务,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带得走。
而今,这个刻有唐文化标识的山脉,寄予了当地人的美好愿望,也展现了蒲城人勤劳淳朴的精神风貌。桥陵,更是一个音符,也拨动着每个游客的心弦,但在一万个人眼里心里,可以想象出一万个“盛唐”模样。还等什么?春在,与春往,秋在,寻秋韵。
(蒲城县委宣传部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共绘桑榆暖景图
在奔跑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

渭南宣传
渭南宣传,宣传渭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