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丰收更要粮食安全

文摘   其他   2024-09-23 07:38   陕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岁稔年丰,穰穰满家,又是一个丰收年。昨天,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稻浪婆娑、瓜果飘香中如期而至。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全国性节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三农”、关爱“三农”的生动体现,是全体中华儿女充满希望、满怀期待的幸福日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了14978万吨,比上年增长2.5%。另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情况显示,今年全国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正常,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这是何等振奋人心!何其欣喜欢畅!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丰年缺粮”已成为粮食供需常态。

(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古往今来,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取得了举世称赞的成就,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历史奇迹。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
随着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在未来一段时期,现有产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绝不能高枕无忧。当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水土资源约束趋紧加大粮食持续增产压力、居民对膳食供应结构的要求持续提档升级、全球粮食不安全形势加剧我国粮食安全风险三大难题。其中,居民对膳食供应结构的要求持续提档升级与我们每一个人密不可分。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你我心中就会有“数”了。
你知道每个人一年平均要“吃”掉多少粮食吗?曾有人算过,以2023年粮食消耗量计算,我国约14亿人口,平均一人一年约消耗0.6吨粮食,就是1200斤,巨大的粮食消耗增加了粮食安全压力。是否有人会提出疑问:一个人一年怎么能“吃”掉1200斤粮食呢?这是因为蛋奶肉是小麦、大米、玉米等原粮转化而来。如一斤白酒约需5斤原粮转化而来,半斤肉也约需5斤原粮,喝半斤酒、吃半斤肉就相当于消耗7.5斤原粮。因此,饮食结构比例的改变增加了粮食消耗。
还有一个数据更为惊人。近年来,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制止餐饮浪费,开展“光盘行动”,人们的节约意识不断提升,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也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浪费依然严重,每年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由此可见,守护粮食安全,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更不仅仅是亿万农民的事,而是你我共同的义务和责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到“惜食有食”,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二)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农业基地,素有“关中粮仓”之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渭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粮食综合产能提升等八大工程,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渭南粮”。

翻开近年来渭南“三农”工作成绩单,令人欢欣鼓舞——2023年,渭南市粮食总产量达258.18万吨,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以全省第二的面积产出全省第一的产量,成为陕西省名副其实的“粮袋子”。今年上半年,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130万吨。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饭碗里装上了更多的“渭南粮”,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奉献了“渭南智慧”,提供了“渭南经验”。
多措并举护粮安。坚决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58万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产业引导逐步退经还粮,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粮食”属性不改。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在经济作物优生区域,引导群众积极发展套种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
良种强芯提产量。立足种业自给,商业化联合育种体系征集移交农作物种质资源631份,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占全省80%以上,审定通过旱地小麦 “渭麦9号”等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28个,全国推广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高达98%以上。推广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小麦宽幅沟播“3335”等集成技术,奋力打造“吨粮镇”“吨粮村”。
规模经营破难题。巩固拓展60万亩规模化生产经营试点成果。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方式,培育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规模化经营奖励激励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资源聚集、要素叠加,全面提高粮食规模经营的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为从根本上破解“谁来种粮”“怎样种粮”难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遏制损失浪费。持续开展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市民科学文明消费方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歌颂节俭美德,使消费者关注粮食生产和流通、供应,增强危机意识和健康意识,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

(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渭南,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如何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政策层面,重在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只有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稳住粮食连年丰收、持续增产的大好形势。在坚守耕地红线的这个根本上,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关键是聚焦粮食生产降成本、防风险、增效益,完善政策体系,创新经营方式,解决突出问题,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给农民种粮带来的影响,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得,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奠定基础。
科技层面,夯实粮食安全“饱”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聚焦粮食安全科技创新需求,坚持科技兴农“粮满仓”思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粮食领域创新主体,加强粮食科技人才支撑,助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让科技种田成为稳定粮食生产、粮农增产增收的“金钥匙”。
社会层面,要守住一颗“粮”心。一粒米,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虽说是微乎其微,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节约,这笔账算下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国有14亿多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食,一天就可节约粮食约2.8万公斤。由此可见,节约是点滴之劳,大功一件。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让崇尚节约蔚然成风。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丰收,是大地的馈赠,更是辛劳的结晶。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坚定前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撸起袖子加油干,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共同讲好农民故事、丰收故事、乡村故事,筑梦粮食安全,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东秦大地壮美新画卷。

渭南市委宣传部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瓦当——屋檐上的东方美

《开学第一课》给的能量还足吗?
陕西首位残奥冠军的“飞驰人生”


渭南宣传
渭南宣传,宣传渭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