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起,社保五险变六险,到手工资有变!

文摘   2024-11-26 16:20   河南  

财税干货超级多,点击预约直播课

(如错过直播课,可预约下场直播)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险再一次走进了大众视野。

01

2025年1月1日起

正式执行长期护理险


1

浙江省杭州市近期发布《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杭州市长护险与基本医保同步参保、同步征缴。


近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医疗保障局召开政策吹风会,介绍《杭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政策制定情况。


一、哪些人要缴长期护理险?


杭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参加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时,同步参加长护险。


二、长期护理险要缴多少钱?


起步阶段,长期护理保险按照每人每年90元标准定额筹资。其中,在职职工、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人员均由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各承担45元。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长期护理保险费,每年由个人缴纳30元、政府补贴60元,其中,享受本市资助参保政策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由政府全额补贴。


三、哪些人可以享受长期护理险待遇?


1.享受条件。在杭州市正常享受基本医保待遇,且按规定参加长护险的参保人员,经评估认定为重度失能的,自评估结论作出次月起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享受长护险待遇。因病情需要转至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其住院期间停止长护险待遇。


2.保障范围。重度失能人员可享受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按需选择机构护理或居家护理服务。起步阶段,重点保障基本生活照料需求。


3.支付标准。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执行统一的长护险待遇标准。


选择机构护理的,由长护险基金按床日定额标准支付:重度失能Ⅱ级及以下的人员为50元每床日,Ⅲ级人员为70元每床日。


选择居家护理的,由长护险基金按可享受的服务时长进行支付:重度失能Ⅱ级及以下的人员每月不超过25个小时,Ⅲ级人员每月不超过35个小时。




02

长期护理险到底是什么?

如何才能享受?


1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


一、哪些人能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正常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员,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原因造成生活不能自理,预期持续卧床3个月以上,病情基本稳定,按照各地《居民长期护理保险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得分低于60分,且符合相应疾病严重程度的,可申请享受长护保险待遇。


二、长护保险有哪些服务类型?

1.医疗专护。

指长护医疗机构设置医疗专护病房为参保人员长期提供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

2.机构护理。

指长护护理机构为参保人员长期提供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

3.居家护理。

指长护服务机构安排专人到参保人员家中或指定地点提供护理服务。


三、费用如何报销?

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规定的护理费用,长护保险基金支付不设起付线。一、二、三级长护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专护费用,长护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70%、65%、60%。长护护理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生的机构护理费用支付比例为65%。各类定点长护机构发生的居家护理费用支付比例为70%,其余费用由个人负担。




03

购买这“一险一金”,可扣除个税


2

一、商业保险 


1、购买这些商业健康保险,也可以享受个税优惠

扩大商业健康险的范围,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到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包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险和疾病保险。


(从原来只有医疗保险,扩大到包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


注意:医疗保险的保险期间或保证续保期间不低于3年;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的保险期间不低于5年。


相关优惠政策:购买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限额2400元/年(200元/月)。


2、扩大产品被保险人群体


适用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的被保险人,可以是投保人本人,也可以是其配偶、子女或父母。


举个例子,如果女儿购买了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父亲在计算应缴纳的个税时允许税前扣除。


举例:

★ 小松购买一款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全年共计支付3000元,那么他当年最多可在税前扣除2400元(200元/月)。

★ 小梅同样购买一款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全年共计支付2000元,那么他只能在税前扣除2000元(平均每月166.67元/月)。


二、个人养老金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的规定,个人养老金优惠内容如下:


1、递延纳税政策

自2022年1月1日起,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2、自2022年1月1日起,享受个税每年12000元的限额扣除

  • 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 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 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04

企业不缴或少缴社保有什么风险?

个人如何维权?


3

一、 企业不缴或少缴社保有何风险?


社保不缴、少缴、代缴社保,虽说减少了一部分成本,但是所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获得的收益,得不偿失!


  • 员工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 员工有权要求补缴社保,企业必须100%补缴。

  • 不办理社保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 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未缴纳期间,员工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企业必须承担责任。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原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交为由公司支付。

  •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将面临扣押、查封、拍卖等强制征收法律风险。


二、个人如何维权?


若发生公司强制不缴社保,并逼迫员工签相关证明的话,员工可以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84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而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单位不给交社保,员工有权要求补缴,也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 员工有权要求补缴社保(企业100%补缴)

  • 未缴纳期间,员工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企业必须承担责任(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原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变为由公司支付)

  • 员工有权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将面临扣押、查封、拍卖等强制征收法律风险




05

社保的税会处理


4

一、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实际缴付,准子税前扣除。


个人所得税依照国务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免征。


注意:

1、社保准予税前扣除指的是单位缴费部分,对于公司替个人承担的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2、企业所得税上工资薪金总额不包括社保及公积金。


工资薪金种类: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工资薪金总额影响税前扣除


费用

税前扣除规定




职工福利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职工教育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工会经费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注意:工会经费必须是企业拨缴的,计提的不允许扣除





二、会计处理

计提:

借:管理费用-社保(单位承担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承担部分)


缴纳社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单位承担部分)     

     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


发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

贷:其他应收款-社保(个人承担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税     

      银行存款/现金(实收)



来源:财务第一教室,税务大讲堂,梅松讲税,税台,财务经理人,税务经理人,51社保网。



用友财务软件


用友财务软件 好会计畅捷通

  • 智能凭证+智能结转+智能报表

  • 发票管理+发票测算+一键报税

  • 月报季报+汇算清缴+一键批量反结账

  • 票财税一体化+助教老师用友答疑指导

  • 手机+电脑+微信,多端操作更便捷!


原价1980元/年限时0元

免费使用1个月

仅限前50

赶快扫码领取吧!





会计小世界
分享最有用的会计知识整理最有用的会计资料帮助会计人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