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文化   2024-10-11 15:51   浙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向脍炙人口。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知道那时候的人是非常看重九月九日这个“佳节”的。诗里还提到了当年颇为流行的两种节日风俗:登高和插茱萸。

古人把单数称为阳数。九月九日,双九重叠,称为重九;又是两阳相叠,故又称重阳。屈原《远游》诗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估计战国时候的帝宫里就已经在过重阳节了。晋代葛洪《西京杂记》里提到,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一个侍婢贾氏后来嫁给平民百姓,说起当年宫中情景,就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的习俗。我们从这段文字推测,大概在汉代,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已经“上行下效”,慢慢渗透到了民间。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关重阳节风俗的记载更加多了起来。《晋书》里说,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重阳节登高,只顾观赏美景出神,连山风吹落了他的帽子也不察觉,从此便有了“龙山落帽”这个典故。另外一个传说也颇有知名度,说是道士费长房嘱咐他的学生桓景在九月九日这天全家人作绛囊,盛茱萸扎在臂上,登山饮菊花酒,说只有这样做才能消弭灾难。桓景照他说的去做,果然躲过了一场祸殃。这个传说有些宣传宗教的嫌疑,不能全信。不过也决非空穴来风,说明当时人大概已经有了这种做法。陶渊明的诗句“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起来”,则又把重阳和赏菊联在一起。许多人都知道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殊不知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道风景。

杭州植物园的菊花展

西湖的重阳节,吴自牧《梦粱录》记叙颇详,不妨摘引如下:

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 “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年例,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兼之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閤分及贵家相为馈送。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其日诸寺院设供众僧。

杭州植物园的菊花展

周密《武林旧事》所记。与此相仿,说“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那里还提到,“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雨后新凉,则已有炒银杏、梧桐子吟叫于市矣”。《乾淳岁时记》所记略同,不再赘引。可见那时候的人还真是口福不浅,各种节令小吃,会变着花样上市,听听那些名称,就让人馋涎欲滴了。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记,仍是沿袭宋代风习,只是已经明确提到了“登高饮燕”。万历《杭州府志》又说:

重阳,市中蒸栗糕,插五色纸旗于上,各市以供神并祖先。栗糕之供,贫富同之;登高则惟富贵家并士人为然,余多不举。而豪家所蒸栗糕杂诸珍果,其费有同之月饼者。

各式各样的重阳糕


重阳糕买回来,先是祀神祭祖,然后再给家里人分享。今天的年轻人会觉得这么做很奇怪,其实在当年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别说重阳糕这样的节令食品,就是平常家里做了一碗稍微好吃些的菜,虔诚的人也会小心翼翼地先去端到祖先神位前,放上一放,然后自己才会去吃的。这中间的复杂情感,恐怕是要仔细体味才会明白。

万历《杭州府志》还提到,当年重阳登高是富贵人家和读书人的风习,劳苦大众还没这个雅兴,这也是符合当时实际的。

不过到了清代,重阳登高的人就慢慢多了起来。据范祖述《杭俗遗风》记载,“是日至城隍山、紫阳山登高,吃糖炒栗子、鸡豆,顺道游斗坛,第见人山人海而已。文昌、关帝、火德等庙,均摆设灯谜,亦一雅集也。”既然人山人海,恐怕就已经不仅仅是富贵人家和读书人的专利了。

吴山城隍阁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历经宋元明清,西湖的重阳节已经大致形成了一种传统。人们在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有这样几件:饮菊花茱萸酒、赏菊、吃重阳糕、祀神祭祖、登高。

九月,古人又称“菊月”。这时候百花调零,惟有菊花傲霜挺立,所以历来受人赞叹。文人爱菊,往往欣赏它那高洁的品格。而老百姓喜欢它,则还因为菊花又可以用来治病。据说汉代就已经开始酿制菊花酒了,而在南宋杭城,人们则将菊花和茱萸泡在酒里喝,这又是一种做法。据说可以“辟邪”,这当然有些玄乎,不过它可以健身,则是许多人都公认的。时至今日,许多地方都喜欢在这个时候举行大型菊展,菊花的品种之多,造型之奇,色彩之艳,一向使人惊叹不已。


各色菊花

茱萸是一种有着特殊辛气的常绿小乔木,一般以为可以驱蚊杀虫。古人进一步夸大它的功能,以为可以祛一切恶浊之气,这当然也有些过分。不过茱萸是药,则毫无疑问,今天的“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中,也还常常会用到它呢。当年风俗,将茱萸的枝叶和果实采来,装入小布袋,佩在身上;或是在鬓发间插一枝茱萸,或是将茱萸泡在酒里饮用,当年将它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措施,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只是后来这种植物较难采摘得到,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山茱萸

重阳糕的习俗也很有趣。据说它也跟“登高”有关。前面我们提到古人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有些地方无山可登,怎么办呢?人们便又想出了个好主意来,说“糕”和“高”同音,那就吃糕吧。有的地方干脆把重阳节吃的糕叫做“登糕”,以取其吉利。又在糕上插一面小彩旗,也是用来象征登山的。久而久之,重阳糕越做越精致,吃重阳糕也就成了一种传统。

话又要说回来,重阳节的习俗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登高。对于住在西湖边上的人们来说,尤其是如此。毕竟西湖得天独厚,一是离城市非常近,许多居民步行便可走到山脚;二是山又不太高,爬爬也不吃力,山上绿树葱茏,景色可餐,总是使人流连忘返;三是如今的人普遍长寿,城市里老年人越来越多。大概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吧,使得西湖边上的爬山一族日益壮大。当然,如今的爬山已经成为杭州人长年坚持的一种健身运动,早已不仅仅限于在重阳这一天了。

不过,在人们的心目中,重阳登高,依旧是一种美好的传统。如今,人们又把重阳节当做“敬老节”。每到这个时候,社会上总要掀起一股热潮,提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说起来,尊老敬老,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这种美德,和重阳佳节的节令情调倒也是十分融洽的。



作者 | 顾希佳

资料来源 | 《西湖风俗》,杭州出版社,2004年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
馆藏精品、展览介绍,第二课堂活动等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