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医疗帮扶 共谱栖湟“山海情”
文摘
2024-11-27 15:20
青海
近年来,西宁市湟中区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充分利用南京市栖霞区优质帮扶资源,通过加强医疗管理、医疗技术等领域交流合作,发挥援青医疗人才技术优势,搭建医疗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品质,为健康湟中注入新动力。 “患儿是大叶性肺炎,经治疗CT复查炎症吸收还可以,考虑明天可以出院,回去口服3到4天的利君沙,一个星期左右再来复查一下……”在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正在开展教学查房的刘利,她一边查看患儿病情,一边给随行的医生讲解病人用药应注意的事项,现场“授渔式”教学让本地医生得以迅速成长。 刘利是江苏省南京市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儿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擅长儿童内分泌常见疾病。今年7月,她来到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开启为期一年的支医帮扶工作。 刘利来到医院不久,就有家长慕名而来,其中一位1岁多的患儿,发热2天,门诊检查发现患儿扁桃体肿大伴有化脓,结合患儿实验室检查,考虑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EB病毒DNA检查受限,当时医生建议前往上级医院治疗比较稳妥。但是家属告诉医生,他们是听别人介绍专门来找刘主任的,与家属沟通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刘利随即决定抽血送到西宁儿童医院化验,证实了湟中区第一医院的诊断后,刘利带着儿科医疗组为患儿进行系统治疗,7天后患儿治愈出院。 “我们也是听说区第一人民医院来了位南京的儿科专家,所以就抱着孩子直接去了,去之前确实有些担心,因为孩子太小还发烧,但是医生们很负责任,也特别关照我们,尤其是刘主任特别有耐心,怎么用药、该注意什么都交待的很仔细,真的很感谢。”通过电话都能感受到患儿家长的心情。 儿科通常被称为“哑科”,孩子往往说不出哪里不舒服,且其起病较隐匿、病情变化快、家长又心急,诊治难度和压力不言而喻。面对此种情况时,刘利总是用百分百的耐心,去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神态、行为举止、身体特征等,并与家长耐心地沟通,从而全面了解到患儿的病情,为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疾病变化多端,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不断学习,在临床工作中细心、持续地观察。每每与疾病的交锋中,收获的不止是打胜仗的喜悦,还有孩子们恢复健康的笑容,以及家属感激的心。”刘利告诉记者。 除了日常临床诊疗,刘利还注重加强对儿科相关诊疗的业务指导,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为区人民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医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全面有效掌握新技术新理念。 “我们儿科医疗组有3人,因为人员紧张也没有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目前,我们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人比较多,之前尤其是支原体肺炎重症的我们都不敢接收,在刘利主任的带领下,能进行支原体重症的治疗,尤其是有肺实变、大片感染的这方面在刘利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汪青英说。 “7月份来到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来到这里发现儿科的医生护士都积极向上、乐于学习,虽然我在这里时间不长,但是我会毫无保留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留在这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守护当地儿童的健康。”刘利简单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实在在为患者做事”是每一位栖霞对口协作医疗队队员心之所想、行之所至。刘利只是其中的一员。 “从2018年开始南京市栖霞区先后派出行政管理、医疗、护理等30余名专家到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团队的到来为我们医院带来了新的医疗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治疗水平,整体提高了我院的服务能力。”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咸生清表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正依托南京市栖霞区的帮扶力量,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诊疗能力、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足不出县”便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来源:湟中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俞惠珍
编辑:阿许培
责编:李树松
监制:保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