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朝鲜战争里,南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由于自1950年10月25日后,战场上唱主角的是志愿军和美军,这两支主场作战的军队反而沦为配角得不到重视,似乎充当起了背景板的角色,地位颇有些尴尬。
虽说不挑大梁,但朝军和韩军却也不是摆设,既然是军队就有其战斗力,况且这是在他们自己国土上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从打仗动力方面来说也不成问题。
两军真实战斗力如何,关于朝军我之前已有写过,今天来说一说韩军。
朝鲜战争过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和朝鲜人民军一样,韩国军队战斗力也是在动态变化之中,韩军到底是背景板还是硬骨头,同样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韩军独自面对朝鲜人民军进攻时期,时间大致是从1950年6月25日到7月10日左右。
这个阶段,韩军基本是被朝鲜人民军吊打,连战连败之下,韩军事实上已接近崩溃。
大家对韩军的印象部分来源于此,这是一支谈不上战斗力的军队。
这一时期的韩军战斗力确实渣渣,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是有原因的。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并不重视韩国的防御,此时它和盟友的战略重心在于欧洲,不打算大规模介入远东事务,因此美军在远东的军费和兵力是在被不断削减中的。
美军如此,它一手扶持的韩军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虽说韩军也有八个师团10万余人的兵力,但火力贫弱得可怜,他们没有坦克,只有40辆装甲车,76mm口径以上火炮只有90门。
而它的对手朝鲜人民军在开打时拥有76mm以上火炮1600余门,280多辆坦克装甲车辆,还有直接参战的飞机。
这是美国帮助韩国建军的思想所导致,因为要防备李承晚经常鼓吹武力统一朝鲜,美国只打算帮韩国建立一支能维持一下治安、打打游击队的军队,免得他发动战争刺激到苏联。
根据1950年6月美军顾问的评估报告,认为韩军战备严重不足,全军缺乏训练,虽有8个师级编制,但有名无实,不具备师团级协同作战能力。
这差不多就是这个时期韩军的真实战斗力,尤其就战争爆发的时间点来看,朝军还挑了个对自己绝对有利的好时间。
韩军共有八个师的兵力,在1950年6月25日这天,三八线正面只有四个师,其他军队正在后方的山区扫荡游击队,并且6月23日韩军结束了最高战备,前线又有四分之一的人员还在放假休息。
韩军兵力在战场正面事实上大打折扣,面对兵强马壮,拥有坦克和飞机的朝鲜人民军,战败是正常的结果。
反面来看,朝军在战事爆发之初是握有天时地利人和绝对优势的,但朝军也并不是一触即溃。汉城战役打了3天,全面劣势的韩军仍然给朝鲜人民军造成6000多人的伤亡,且主力没有被歼灭,如果不是李承晚逃跑心切,不顾一切炸掉汉江大桥,韩军还能保存下更多兵力。
不止是汉城战役,在之后的水原、大田,韩军都被击败,但朝军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推进速度。
当然这里面有美军参与的原因,但在大田美军只来得及投入了一个缺兵少弹的第24师,战争机器还没有来得及开动起来,要是没有韩军,是无力单独阻滞朝军那么久的。
事实就是朝鲜人民军在25天的时间里从汉城打到了大田,只前进了200多公里,连釜山的一半距离还没到。没能在20-30天内占领釜山,朝鲜的计划就已经失败了。
虽然如此,也不能掩盖初期韩军战斗力贫弱的事实,没有美国撑场子,先天不足的韩军
第二阶段是在志愿军入朝前后到运动战结束的这段时间。
随着美军大规模介入,韩军得到喘息之机后,也开始了反击。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补充大量损失的兵员,经过一波爆兵,韩军人数急剧扩充到30万,至于兵源就不那么讲究了,平民在种地时就会被强拉入伍,教一下怎么使枪就被塞入军队。
首先跨过三八线的也是韩军而不是美军,韩国10月1日的“国军日”就来自于此。这时两军的士气逆转,崩溃的成了腹背受敌的朝军,韩军复仇心切,推进速度比美军还快。其中韩1师可算是个代表,这个师最早装备坦克,一路向北猛进,率先进入平壤的就是他们。
如果按照战场结果来看,韩朝两军互相调转了一下,但并不能就此说韩军的战斗力也水涨船高了,事实是由于补充了大量新兵又缺乏训练,这个时期韩军整体还不如原来能打。
从美军开始介入到志愿军入朝前,也不过短短3个多月时间,韩军从损失过半到猛增到30万之众,加上战场形势的急剧变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给新兵进行训练,这些人此前大多从未摸过枪,更有许多是强拉来的壮丁,匆匆训练一两个星期就被送上前线,您想,这战斗力怎么保证?
被吹爆的高歌猛进其实只是仗势欺人而已,这个恶果很快将在对阵志愿军时表现出来。
跟着外国军队四处追打朝军是一回事,对志愿军又是另一回事,两者战斗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手换成志愿军后,韩军暴露了真实战斗力,也成为志愿军的重要打击对象。
志愿军想一口气吃掉美军一个师极为困难,吃掉韩军一个师却很容易。
第一次战役,韩2军3个师面对突然出现的志愿军直接被打懵,全军崩溃,番号也被撤销。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的德川奔袭战,38军发起总攻4小时后,韩7师就告灰飞烟灭;42军同时亦轻松击溃宁远的韩8师。
战役结束后美国广播电视台播报:
“大韩民国军队第2军团被歼灭,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在不到24小时之内业已完全被消灭,不复存在,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了。”
第三次战役,42军突破三八线,直扑济宁里,与66军配合不到一天就吃掉了韩2师+韩5师3个主力团,也就是一个师的韩军又这么报销了。
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35小时内韩军第8师3个团全部及第3、第5师各一部又被消灭,被俘韩军达7300余人,是历次战役最多的一次。
第五次战役,3个韩国师防守昭阳江天险,志愿军20军以60师突破昭阳江,抢占五马峙,切断韩军退路。韩军突围无门,韩3师、9师几乎全部被歼,不久被撤销番号。
总之,每次战役都有韩军成建制被消灭。这一时期的韩军在志愿军灵活多变的战术和勇猛顽强的穿插战术下完全不是对手,差不多就是个软柿子,随便怎么捏,这就是新兵占比过高且未经训练的后果。
不过此时的韩军也有个特点,在他们所称的名将指挥下,部分韩军还保持着一定战斗力。
比如白善烨指挥下的韩1师,这个师在初期面对朝鲜人民军攻势时就表现出了战斗力,迟滞住了它的当面之敌人民军15师。
在第二次战役的清川江战役里,韩1师面对志愿军强大攻势,采用了很聪明的且战且退战法,没有演变成崩溃的灾难,这正是得益于白善烨的指挥,他使韩1师在撤退时还保留着战斗力,也让这个师免遭被围歼。这与被志愿军38军和42军分别在一天内歼灭的韩7师、韩8师形成天壤之别。
此外还有韩6师,这个师当时的师长是金钟五,韩6师在朝军发动进攻时顶住了人2师的进攻一度守住了春川,因此得名“春川的磐石”。
运动战期间韩6师一度被分散使用,因此损失惨重。不过它休整后又恢复了战斗力重返战场。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最悲壮的180师,就是被美军两个师和韩6师一起逼入绝境,苦战后耗尽最后一丝气力。
58师的华川阻击战对手里也有韩6师,他们在阵地战中的表现让美军惊呼“韩国人回来了”。
除了这几个师,其余韩军表现乏善可陈,或许是由于熟悉环境,他们的撤退速度快得惊人,以致志愿军想要完成对他们的合围倒也并非易事。
韩军的灾难性表现当然影响到美军,韩军的迅速崩溃经常导致整条战线出现巨大漏洞,比如美2师就是因为左翼韩军7、8师的灾难性表现失去了退路陷入重围。
历任美军指挥官都对这一时期韩军的不堪表现严厉指责过,李奇微在回忆录里讲得很直接:
我的第二师在中国人的攻势面前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这全是由于大韩民国第八师仓皇撤退所造成的。当中国军队出现在大韩民国军队阵地上时,许多韩国士兵头也不回地飞快地逃命!
第三阶段是韩军重生阶段,这个时间大致是在1951年6月开始的。
美军在几次战役中深受韩军所累,既要提供装备还得保护韩军,又要打仗又要防备这个拖油瓶,实在不堪重负。
此时大规模的运动战役已经结束,停战谈判是大势所趋,美国不可能长期在朝鲜部署几十万大军,未来还是要靠韩国自己的军力维持住三八线,所以增强韩军战斗力就是给美国自己减压,美军开始重视整训韩军。
简单来说就是,对韩军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训练,让拉来的壮丁成为真正的军人。
1951年10月初,美国建立起的韩军新兵训练体系开始运转,首批训练了1万多人。
除了士兵,更重要的是军官。为此美国选拔数批不同军种的韩军骨干军官赴美培训20周,一共培训了2000多人,这些人对韩国军队影响非常大,在战后更成为了韩国社会中坚,可以说影响至今。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增加韩军的火力,这主要表现在炮兵上。
由于韩军此前较为拉胯的表现,美军此前始终不敢发展韩军炮兵,怕他们遇到风吹草动就丢下大炮跑路当运输大队长,因此只给韩军每个师团配备了一个轻型105mm炮兵营,相比之下美军每个师有1个155mm炮兵营和3个标准105mm炮兵营,火力支援远强于韩军。
韩军也长期苦于炮火不足,故此一直要求美军给自己替换火炮。尤其是155炮,这种火炮的射程能有效压制中朝军队的苏制122毫米炮,能极大提升韩军火力。
同一时期,美军也开始整训韩军炮兵,炮兵学校在光州被建立起来。第二年3月,美军批准韩军师团炮兵调整为和美军同样标准。
得到美军加强的韩军,在这一阶段才算是真正的重生。
一切要拿战绩说话,在之前一直被志愿军当软柿子捏的朝军,竟然能挡住志愿军进攻了。
朝鲜战场上,关于韩军有个梗——“皇协军比皇军的骨头还硬”,这说的就是后期的韩军。因为韩军是在本土作战,他们的战斗意志远比美国人强烈,因此有些时候他们比美军更凶狠。
具有代表性的一战就是白马山战役。
此战发生于1952年10月6日,志愿军王牌第38军在9昼夜的时间里向韩第9师团防御的白马山发起28次进攻。
按照以往作战经验,韩军整条战线应该早就崩溃了,但这次不一样,原本籍籍无名的韩9师在此战中死战不退,虽然损失极大但仍能继续战斗,并给38军也造成重大伤亡。久战不决后,志愿军只得撤出战斗,白马山战役也首创志愿军败给韩军的记录。
当然白马山战役之前有个比较重要的事情:被编入突击队的38军114师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叛变投敌,让是否按计划发起进攻陷入两难。考虑再三,38军认为自身对此战准备很充分,谷中蛟职位不高,能提供给敌人的情报尚影响不到战略全局。另外就是从敌人的角度考虑,韩军此前的表现让38军不认为这个无甚名气的韩9师能抵挡万岁军的雷霆攻势。
事实证明完成整训的韩军不像以前那样一触即溃,他们按照李奇微的磁性战略进行防御,在阵地战中稍一接触即做撤退,随即以155mm炮火向让出的阵地猛烈开火,这种火炮刚在两个月前被美军批准调整到韩军每个师团编制内的炮兵。
这样的战术让刚占领阵地的志愿军遭到严重伤亡,增援上不去,阵地上的战士只能撤下来,韩军同时发起反击再夺回阵地,在白马山顶两军展开拉锯战,10天的战斗里白马山易手24次,最终韩9师团守住了这个战略要地。
凭借白马山战役,让韩9师得到“白马部队”的称号。
对了,这个韩9师的师长,正是上面提到过曾担任韩6师师长的金钟五。
紧接着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韩2师与美7师轮番进攻,后又调来韩9师,遭到重创的美7师干脆撤出了战场,由3个韩国师担负进攻。
美国拿韩军当炮灰的行为在韩军中引起轩然大波,但韩军的表现并不寒酸,他们更熟悉东方人的思维,并不好对付,许多志愿军战士也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伪九师在白马山同三十八军硬拼学会防守,伪二师在上甘岭跟十五军死磕学会了进攻。”
在战争后期,美军想回家,他们觉得“韩国由韩国人来保卫”,不愿再做无意义的炮灰,所以韩军开始取代美军充实到一线,成为防线的主力。李承晚则不想停战,韩国的军力此时已大大膨胀,战斗力的提高更让李承晚蠢蠢欲动,一直不甘于守住三八线,妄想着再次向北推进,统一朝鲜半岛。
这种背景下,就是最后的金城战役了。
毋庸置疑,金城战役以志愿军胜利告终,达成了战前“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的目标。
虽然还是打不过志愿军,但韩军在金城战役的表现已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白善烨此时已官至大将,他在防线被突破后接手韩2军指挥,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韩军在遭受第一轮打击后败退回二线,重新组织后就能立刻发起反扑,在山头和志愿军进行拉锯,在部分地区还取得了战果,比如太靠前的180师面对韩5师的反扑,最后不得不撤出黑云吐岭和白岩山,在867高地上还遭到了敌军的机降包抄。
从结果来看,此战志愿军拉平了一个160多平方公里的战线突出部,是大胜仗,但并没有给韩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金城战役韩军4个师受到重创,不过此时韩军兵力已达59万之多,严格来说还真算不上伤筋动骨,而且根据军史来看,我军也付出了不小伤亡。对比之前韩军对志愿军的战绩就知道,这时候的韩军已不是当初的背景板角色,在长久的战争训练+美国的大力援助之后,其战斗力进步飞速。美军已把三分之二的前线阵地交给了韩军负责。
正如白马山到上甘岭再到金城战役,后期的韩军在遭重创后还能继续战斗,再未出现此前经常发生的全线崩溃,这是韩军战斗力大为提高的表现。原因除了美军的整训,还在于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规模变小,韩军所消耗的兵力减少后,士兵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训练并在前线轮换得到战斗经验。
整体来看,先天不足的韩军在战争中也不是一无是处。从1950年1951年,韩军起初单独面对朝军时偶有亮点但难掩实力不济,这是美国战略所导致;战争爆发后的急剧扩军反而让其战斗力难以保证,主要看将领是否得力。运动战期间面对志愿军,韩军整体表现还不如初期,整天搞得盟友提心吊胆,这也拜对手所赐;虽说战争让军队成长,但韩军真正成长起来还是要依靠美军,这正是美韩关系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