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观察 | 建设城市儿童友好空间,绘就城市发展美好底色

政务   2024-11-18 16:33   内蒙古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了各地在制度机制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公园绿地适儿化改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6个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儿童权利、提升城镇化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制度机制创新,实现“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双向奔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2.98亿儿童,其中六成生活在城市。城市是儿童生活的重要载体,儿童友好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是以健全工作机制为主线,着力构建协调推进体系。上海市建立起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多主体协作的工作机制,纵向搭建“城市—城区—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各部门各区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纳入有关专项政策。二是以完善地方性管理规定为支撑,助力打造丰富多元的儿童友好空间。海南省海口市编制《海口市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塑造适宜儿童成长的生态游憩空间、文体演艺空间、学校教育空间、医疗照护空间、校外实践空间、交通出行空间等场景。三是以统筹街区空间建设为抓手,聚力让儿童友好理念落地生根。广东省佛山市新城片区统筹3公里范围内“一带九馆两小园”打造全方位全龄段儿童友好空间。


聚焦儿童需求凝聚合力,解锁儿童友好社区幸福密码。社区是儿童成长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社区整体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一米视角”打造儿童友好社区。江西省赣州市狮子岭社区有机嵌入儿童友好空间,配建幼儿园、儿童之家、童心书屋等儿童服务设施,为儿童营造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空间;浙江省衢州市新荷社区利用闲置空间增设托育中心,拓展儿童活动空间,打造老幼融合的友好空间。二是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将儿童友好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内容,整合区、街道、社区与物业、运营单位各方力量,整体推进项目谋划、设计和实施。


为儿童营造适宜的城市空间,彰显城市温度与情怀。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儿童友好是衡量一座城市温度的关键标准。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打造美好空间,为儿童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一是注重儿童视角,以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出行、公园绿地三类空间为着力点,全方位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北京市昌平区将老厂房更新改造为北科婴幼学苑托育设施,满足婴幼儿游戏、运动、照护和教育需求;浙江省宁波市对江北实验小学周边街道的通行环境进行适儿化改造;重庆市渝中区从“一米高度”出发,将红岩公园建设为儿童友好公园,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游乐空间。二是注重盘活存量资源,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助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山东省枣庄市在两岸公园内打造课外实践基地,建设健身广场、篮球场、非标准足球场地、活力乐园等儿童运动区、游乐区,融入文化要素,营造寓情于景的教育课堂。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征程上,城市要扛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积极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建设报


通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通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