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乐园
公众号ID:xuezhaleyuan
是҈天҈气҈太҈热҈吗҈?怎҈么҈我҈的҈字҈都҈流҈汗҈了҈?
好久不见,渣宝们的城市进入“烧烤模式”没?最近苏州天气35、36度,妥妥的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
在这分分钟能把人晒蔫的天气,今天的问题来了——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人(不裸奔的情况下)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呢?
“没有空调,古人有冰窖”
(不要猜剧名)
古代,冰在夏天是一件稀有物件。
根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后来人们想出办法在冬天的时候把冰保存在地下室里(俗称冰窖),这样来年也可以享用。
可是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古籍记载
《大清会典》说当时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
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住宅楼的体积。
|我擦我ye|
“没有冰箱,古人有冰鉴”
冰鉴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箱体两侧有提环,顶上有盖板,打开盖板里面有两层,好似一个“回”字,外层放冰块,内层放需要冰镇的物品。有了它,皇室贵族们便可以享用冰饮和冰镇酒。果真是绿色环保的“无氟冰箱”啊
古籍记载
《周礼·凌人》:春始治鉴,凡外内饔(yōnɡ)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lǐ)亦如之,祭祀共冰鉴。
后来古人发现,打开冰鉴的盖子,里面会冒出丝丝的冷气,聪明的他们把“冰箱”抬进卧室里,室温很快就降下来了。于是,空调1.0诞生了~
“没有凉席,古人有凉塌”
古人消夏用的床类比较多,最常用的莫过于竹藤或木质凉塌了。凉塌共分两种,一种为箱式凉塌,另一种则为框式凉塌。箱式笨重,不善于挪动,没有框式方便,也没有它流行。凉塌的形制和床相似,但是比较窄,而且四周多无装饰,也被称为四面床。
在这个炎热时期,不管是平民,还是文人皇室,都非常喜欢卧于榻上,闭目养神,或者置于花园之中,欣赏怡然美景,悠然消夏。
上图:南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
下图:元 刘贯道《消夏图》
瞧,不同的时代,同样的一瘫
“没有防晒霜,古人有帷帽”
“帷帽”最开始叫做“幂离”,是西域女子喜爱的一种装饰。最开始被少数民族使用,用来遮挡大西北地区频繁的风沙。到了南北朝时传入中原,至唐初尤为盛行,成为妇女的出行之服。到隋唐时期改短了,叫作“浅露”。
当然了在好听名字的背后人家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遮阳帽。通常用薄纱做成,头圈大宽檐,边上挂着的垂丝非常长,可以有效地为人们遮挡太阳。
古籍记载
《旧唐书·舆服志》:妇人施幂离以蔽身,到唐永徽始用帷帽,用薄纱掩至颈,谓之浅露。
相比只有皇室贵族才可以用的冰窖冰鉴,还是帷帽最接地气!群众基础广泛,连普通平民百姓都可以用。
“没有冰棍,古人有酥山”
“酥山”出现于唐朝,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冰淇淋。它的最底层是冰,上方的“酥”类似于今天我们喝的奶油。
制作时将“酥“加热至融化,淋在冰上,一边淋一边做出山峦的造型,然后放到冰窖里冷冻。经过冷冻后的酥山定型很好,晶莹剔透,巍峨多姿。雅致的厨子还会在盘边饰以彩树假花,远看真像一座洁白瑰丽的雪山。
酥山在唐、宋、元时期特别流行,要不是那时候没相机,打卡拍照必然是吃之前必备的动作之一啊
事实上,还有一种方法
现代无,唯有古代拥有
嗐,又是被古人智商碾压的一天
心静自然凉
【完】
文:静静酱
图:来自网络(侵删)
关注“逗你学”
3分钟学透1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