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领域,学术新篇 | “绿色化学与生命健康”——研究生“学科交叉青年思享汇”青年学子沙龙第四期成功举办

文摘   2025-01-11 18:51   江苏  




为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强化跨学科研究能力,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1月8日上午,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与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办,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协办的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科交叉青年思享汇(第四期)——绿色化学与生命健康的青年学子沙龙活动在化行楼101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校研究生院(研工部)副院长吴江、校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徐砚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唐亚文、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书记薛枫、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韩管助、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帝超、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舒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助理王琛、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书记胡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书记张伶俐、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书记张守林、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王宏、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辅导员叶午旋及六个学院的120余位研究生参加此项活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书记张守林主持活动。




环节一:开幕致辞



校研究生院研工部副院长吴江致辞


吴江副院长强调,举办此活动的核心宗旨是构建跨学科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学院青年学者与学子之间的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包容且具有创造力的学术环境。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利用研究生科技文化院等平台,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唐亚文致辞


唐亚文院长强调了绿色化学与生命健康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指出绿色化学不仅在环保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更在提升人类生命质量、促进公共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唐院长指出,在跨学科合作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正为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活开辟全新解决路径。最后,唐院长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的创新活力,为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推动科学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环节二:青年学子学术报告



学子报告





随后,来自6个学院的8位优秀研究生依次登台,展示了他们在绿色化学与生命健康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

李美林

李美林深入探讨了二维半导体材料热电性能的优化路径。她将热电性能的提升视为能源效率提高的关键环节,细致分析了二维半导体材料热导率调控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通过调控声子特性来有效影响热导率的机制,并列举了相关的调控手段。此外,她还深入研究了PdSe2的独特五边形褶皱结构对其热导率的影响,并探索了实现更高效热电转换的策略。李美林关于通过引入缺陷来降低热导率的研究,为热电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方法。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

刘倩文

刘倩文同学作了题为《不对称低频脉冲策略用于调控CO2还原产物选择性和提高稳定性》的报告,分享了关于运用新兴的电化学策略来调控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研究,该研究旨在优化CO2的转化过程,并提高铜基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通过原位ATR-FTIR、原位拉曼和DFT计算,探讨了ALPS方法的优势,不仅实现了催化剂的超长稳定性和普适性,并且优化了产物选择性,极大地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些突破性成果为提高CO2转化效率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方向。



生命科学学院硕士

顾青云

顾青云深入探究了根内生真菌在作物抗旱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她聚焦于根际沉积物的调控作用,细致分析了根内生真菌在增强作物抗旱性方面的功能演变,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根际近明球囊霉富集”的概念,阐述了这些真菌如何优化花生根际微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其抗旱能力。顾青云同学还深入研究了这些真菌对花生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助力作物实现持续生长。她发现,通过调整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并促进其在根际的定殖,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和抗逆境能力。这些成果不仅为揭示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贡献了重要理论依据,还为提升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和抗逆性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

商美琪

商美琪致力于流域抗生素迁移归趋的模拟研究。抗生素作为一种新污染物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她的工作聚焦于抗生素迁移归趋模型的开发,并挖掘该模型在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潜力。商美琪同学对模型的模型框架,模型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高时空分辨率下抗生素迁移归趋的动态过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实用性,能够为制定新污染物治理和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能为全方位推动水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提供帮助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

彭昭钰

彭昭钰同学的研究报告聚焦于IP3R通道及其在钙振荡中的作用。他阐述了IP3R通道在细胞内钙信号传递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了钙振荡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报告深入剖析了IP3R通道的结构特性,并介绍了DYK模型。此外,彭昭钰揭示了一个重要发现:IP3R通道在与钙结合前会先进入一种预激活状态。这些研究成果为模拟和研究IP3R通道的钙振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深入理解细胞钙信号传导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

陈恒

陈恒的研究聚焦于生物质焦油重整机理。他首先分析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对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并强调了生物质能源在实现碳减排目标中的核心地位。随后,陈恒同学深入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化学链重整焦油技术的优势,对等离子体氛围的实验装置设计、载氧体制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焦油重整工艺的优化、反应机理等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





环境学院硕士

朱建冬

朱建冬的研究围绕压电催化耦合高级氧化工艺用于水体中新污染物的去除。他首先介绍了压电催化技术的起源以及目前高级氧化工艺存在的制约因素,展示了自己通过载流子调节以及结晶度调控的手段提升二维压电材料压电催化性能的相关工作,同时也分析了压电催化工艺目前的不足,展望了压电-AOPs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

王丽娜

王丽娜分享了她在环保和健康领域探索碳纳米材料,尤其是碳纳米管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果。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她设计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碳纳米管嵌入人工囊泡结构的光催化剂,以及一种微生物蓝藻融合纳米材料以增强二氧化碳固定的生物光伏系统。这些创新旨在提高生物传感效率,降低环境成本,并提升药物传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健康和环保领域。


专家点评





王琛老师

王琛老师对李美林同学在半导体热导率上的实验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性能。王老师指出,通过调节声子特性来降低热导率是一种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方法,并强调在追求性能提升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可行性同时,王琛老师对刘倩文同学在CO2还原研究中采用不对称低频脉冲策略的创新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为提高产物选择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并强调了在环境保护背景下考虑该策略成本效益和应用的重要性。



韩管助老师


韩管助副院长对顾青云同学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领域的研究工作给予了肯定与鼓励,特别是在利用根内生真菌提升作物抗旱性方面的创新成果。顾青云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增强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和逆境抵抗力开辟了新的策略路径。同时,韩管助副院长也对商美琪同学在流域抗生素迁移模型的研究做出了点评。他指出,模型的精确度和实用性对于科学评估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推动水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模型的研发、应用和优化方面加强合作与努力。



舒谦老师

舒谦老师肯定了彭昭钰同学关于IP3R通道和钙振荡的研究,强调其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重要性,同时对陈恒同学在生物质焦油重整机理方面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在碳中和方面的应用表现出巨大潜力。两位研究者的工作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陈帝超老师

陈帝超老师对朱建冬同学在利用MoS2去除双酚类污染物方面的研究给予了赞扬与认可,特别是其深入的环境危害分析以及压电催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同时,陈老师对王丽娜同学在碳纳米管应用领域的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鼓励与肯定,认为她设计的光催化剂和生物光伏系统对环保和健康领域具有显著的价值。陈教授表示期待两位同学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贡献。


环节三:活动闭幕



活动最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助理王琛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对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表示高度认可,并指出学科交叉不仅是技术上的融合,更是思维和理念的碰撞。她鼓励大家不断拓展科研视野,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为推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王琛老师为八位优秀的研究生颁发活动证书,以表彰他们的在学科交叉领域做出的探索和贡献。











总结


本次“绿色化学与生命健康”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科交叉青年思享汇青年学子沙龙(第四期)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不仅为研究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优质平台,更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为我校科学研究注入了蓬勃动力。这标志着南京师范大学在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未来的科研探索开辟了崭新路径。我们满怀期待,在未来的学术活动中,见证更多卓越科研成果的涌现,以及跨学科合作的持续深化与拓展


精彩瞬间







END

文案 | 付晨晨 徐诗颖

编辑 | 刘凤妮 

照片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会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责编 | 常咪 张铭全

初审 | 夏瑞敏

终审 | 叶午旋


南师大化科院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