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服饰发展史:文化交融与民族传承的织锦

文摘   旅游   2024-12-28 07:07   贵州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笑声代替了思考,但有人仍愿用文字用音符记录思想,在时间的碎片里拼接生活的美好。




等我一分钟
Wait me a minute.


布依服饰史:

地域、民族与时代交织下的文化密码解读

作者:高杜


摘要:布依族服饰作为布依族文化的重要外在表征,其发展演变贯穿了历史的漫长进程。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布依族服饰在不同时期受政治、经济、民族交往等因素影响下的发展轨迹,展现其从古朴原生到多元融合,再到当代传承创新的动态历程,揭示服饰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与顽强生命力。依据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系统剖析各阶段服饰特征及其成因,为布依族服饰文化研究提供坚实学术支撑。


一、引言

布依族,这支世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出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布依族服饰犹一部无言的史书,每一针每一线都编织着民族的记忆,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不只是遮体御寒的日常用品,更是承载着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审美意趣以及身份认同的关键符号。从古代封闭山乡中孕育的质朴装扮,到明清时期民族交融下的风格渐变,再历经近现代的风雨洗礼与当代的创新发展,布依族服饰的变迁与整个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众多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以及田野调查资料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追溯其发展轨迹的道路,为深入探究这一服饰文化宝藏提供了可能,使我们得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布依族服饰演进的真实面貌。


二、古代:原生服饰形态的孕育与成长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布依族聚居的云贵高原地区,峰峦叠嶂、河流纵横,天然的地理屏障使得这里相对封闭,形成了独立且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态。早期布依族服饰深深扎根于本土的自然与生活环境。据《布依族简史》记载,材质选取上,布依族人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麻、棉、毛等天然纤维均来自本地的种植与养殖。他们凭借世代相传的手工纺织技艺,将这些原材料精心织就成布,所成布料质朴而坚韧,完美适配山地劳作的艰辛与日常磨损。


男子服饰多为对襟短衣或长衫,宽松的对襟设计便于活动,短衣精干利落,长衫则在劳作之余或特殊场合增添一份庄重。下身搭配的宽裆长裤,裤管宽阔,行走时毫无束缚之感,无论是攀山越岭还是田间耕耘都行动自如。女子服饰以大襟衣为主,大襟的设计不仅实用,还为服饰增添了几分温婉韵味。领口、袖口、衣襟边缘成为展现布依女性心灵手巧的舞台,精美的刺绣或挑花图案在此绽放,花卉、鸟兽、几何图形等题材丰富多样,针法细腻,色彩搭配和谐,每一处图案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下身着百褶长裙或长裤,百褶长裙摇曳生姿,尽显女性柔美;长裤则兼具实用性与舒适性,同样装饰有精致花边。


色彩方面,源于天然植物染料的蓝、青、黑等深色系占据主导。蓝靛染就的布料色泽深沉而持久,不仅耐脏,且与云贵高原的青山绿水、茂林深壑色调相融,仿若天成。偶尔点缀的少量鲜艳色彩,如象征吉祥的红色,多在领口、袖口、腰带或配饰上出现,宛如暗夜星辰,打破沉闷,构建出古朴而不失灵动的视觉美感。此时的布依族服饰宛如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相对静谧的发展环境中孕育着自身纯粹而独特的原生风格,原汁原味地承载着布依族传统文化基因,成为后世服饰发展的坚实根基。


三、明清时期:民族交融下服饰的渐变

(一)明朝:汉族文化元素初融入

明朝时期,中央政权大力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推行军屯、民屯等政策,大量汉族移民涌入云贵地区,布依与汉族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如潺潺溪流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文化也未能例外。明代田汝成所著《炎徼纪闻》提及,汉族服饰文化的一些元素开始悄然融入布依族服饰。在裁剪方式上,部分地区布依族服饰借鉴汉族的对称、规整工艺,使得衣物版型更加合身,穿着更为舒适得体。以往略显粗犷的裁剪变得精细起来,衣物线条更加流畅,展现出布依族对服饰工艺新的。


图案题材也呈现出多元融合的趋势,偶尔可见汉族传统的吉祥纹样,像龙凤呈祥寓意吉祥如意、牡丹富贵象征荣华,这些图案被布依族人巧妙吸纳。但他们并非简单照搬,而是融入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加以演绎。龙凤图案或许在造型上更加简约抽象,牡丹花纹可能会结合布依族喜爱的花卉样式重新组合,赋予其本土寓意,使其既带有汉族文化的印记,又彰显布依族的风情,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


(二)清朝:满族服饰影响渐显

清朝作为满族统治的王朝,强制推行满族服饰风尚,尽管西南地区山高路远,布依族受影响相对滞后,但随着清中后期统治深入,满洲化进程悄然启动。厂襟这一满族服饰标志性特征开始在布依族服饰中现身。清人陈浩所著《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虽未详尽提及布依族厂襟变化细节,但从对当时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整体风貌的呈现可侧面印证这一时期的服饰变革趋势。“厂”字形或其变种如“兀”形的领口设计逐渐流行,改变了布依族传统领口样式,为服饰增添了别样的风格。这种领口设计在一些贵族服饰或与外界接触频繁地区的布依服饰中更为常见,普通民间服饰虽保留较多传统元素,但也受其影响,慢慢出现类似风格转变。


服饰色彩搭配同样受满族喜好影响,满族尚黄,且紫色在贵族服饰中,部分布依族贵族服饰因此增加了明黄、紫色等色彩运用,以显尊贵。不过,民间大部分百姓仍因循传统,保留较多以深色为基调的服饰,一方面是出于劳作便利性与成本考虑,深色耐脏耐用;另一方面,传统审美根深蒂固,难以被轻易改变。这一时期布依族服饰呈现出民族交融下多元风格杂糅的局面,既保留了核心民族特色,又在交流碰撞中吸收了外族精华,宛如一幅绚丽多彩却又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织锦,在历史的变迁中持续发展。


四、民国时期:困境中的服饰挣扎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仿若惊涛骇浪中的孤舟,处于剧烈的动荡变革之中,服饰领域亦是乱象丛生。西南地区布依族服饰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民国政府倡导“汉化”,然而实则延续清代满洲服饰体系,这种名不副实的政策导向使得布依族服饰受大环境裹挟。传统交领服饰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厂襟服饰在部分地区更为普及,许多布依族人在外界压力下,无奈选择改变着装风格,传统服饰的日常穿戴场景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经济凋敝不堪,布依族民众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更无暇顾及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服饰制作技艺面临失传风险,许多精美手工刺绣、染织工艺因无人传承或原料短缺难以延续。绣娘们为生计奔波,无暇端坐绣架前精心雕琢每一针每一线;染坊因染料供应中断,无法再染出往昔那般鲜艳且持久的,服饰质量、样式趋于简化,曾经华丽精美的装饰逐渐消失,民族服饰文化发展停滞不前,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艰难求存,仿佛一颗蒙尘的明珠,光芒黯淡却仍怀揣着等待重焕光彩的希望。相关民国地方县志记载,当时布依族聚居地的服饰生产与传承状况堪忧,“街巷之中,难觅精绣服饰,织机常停,染料无觅……”,寥寥数语,深刻反映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衰败景象。


五、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新生与重塑

新中国成立,仿若破晓的曙光,驱散阴霾,为布依族服饰发展带来转机。国家大力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繁荣政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将民族文化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汉族摒弃清代服饰换装中山装、军装等,客观阻断满族服饰对布依族服饰的侵蚀路径,为布依族服饰的自主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布依族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重拾民族服饰文化自信,各地依据本民族记忆与老艺人传承,开启挖掘传统服饰精髓之旅。他们摒弃部分满洲化过度元素,强化交领、百褶裙等本土特征,重新构建民族服饰体系。老艺人们纷纷出山,凭借记忆与精湛技艺,手把手传授年轻一代刺绣针法、染织技巧、裁剪工艺。在政府扶持下,民族服饰制作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传承传统服饰技艺提供了平台,培养出新一代手工艺人。工坊中,师傅严格要求徒弟,从选料到成衣,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改进传统工艺,使布依族服饰在保留古朴韵味基础上提升品质。例如,在染色工艺上,引入科学的温度、时间控制方法,让色彩更加均匀鲜艳;在裁剪上,结合人体工程学,使衣物穿着更加舒适。这一阶段为布依族服饰后续发展筑牢根基,犹如一颗重新扎根沃土的树苗,即将迎来茁壮成长的新时期。当时的政府档案资料及民族文化调研记录详实展现了这一阶段布依族服饰复兴的历程,字里行间满是布依族人民对民族服饰传承的热情与执着。


六、改革开放至今:传承、创新与多元绽放

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开启了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新篇章,布依族服饰也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经济腾飞、旅游业兴起,布依族聚居地仿若一扇敞开的大门,与外界交流剧。服饰文化成为展示民族风情的璀璨“窗口”。


一方面,传统服饰传承体系日臻完善。家庭传承中,长辈们将服饰制作技艺当作家族珍宝,言传身教传给晚辈,年幼的孩子从小便在长辈身边观摩学习,手指触摸布料、针线,感受传统文化温度;学校教育里,民族地区学校开设特色手工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进校授课,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热爱与动手能力;社会培训更是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各类培训班吸引不同年龄、职业人群参与,确保古老制作技艺代代相传。


另一方面,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布依族服饰设计师们勇立潮头,融合现代时尚理念,对传统服饰进行大胆改良。考虑到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缩短过长裙摆便于日常穿着,让布依服饰不再局限于特殊场合;简化复杂刺绣,采用部分机绣结合手绣方式,既保留手工韵味又适应快节奏生产;引入流行色彩与新型面料,如荧光色点缀传统深色服饰,增添时尚感,功能性面料提升穿着舒适度。推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感的“新布依装”,在各类民族文化活动、时装秀场大放异彩。从庄重华美的安顺布依族盛装到简约清新的其他地区日常装,多元发展态势满足当代布依族人生活、社交、文化传播等多元需求,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当代民俗学研究著作、时尚杂志对布依族服饰创新成果多有报道,《时尚中国风》杂志曾刊登一组布依族改良服饰大片,模特身着融合现代设计的布依服饰,行走于山水之间,传统与主现代碰撞出的火花惊艳世人,见证其蓬勃发展态势。


七、当代布依族服饰发展的思考

在当代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碰撞的浪潮下,布依族服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仿若一艘航行在波涛中的帆船,既有顺风助力,又需直面暗礁。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如闪电般迅速,布依族服饰独特的美感与文化内涵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空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为服饰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线上销售平台使精美布依服饰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千家万户,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选购心仪的布依服饰,这促使更多年轻人关注并投身于传统服饰传承。社交媒体上,布依服饰穿搭分享、制作教程等内容热度攀升,激发大众对这一民族文化的挖掘兴趣。


但另一方面,商业化进程过快也引发了一些隐忧。部分批量生产的布依族服饰为追求利润,过度简化工艺,丢失了传统手工制作的细腻质感与文化精髓。机器绣制的图案生硬呆板,无法与手工刺绣的灵动精美相媲美;化学染料替代天然染料,色彩虽鲜艳却少了几分古朴韵味。一些创新设计流于表面,盲目跟风时尚潮流,忽视了民族特色的坚守,使得布依族服饰陷入同质化困境,不同品牌服饰款式相似、元素雷同,失去了布依族文化独有的辨识度。


为推动布依族服饰持续繁荣,需在传承与创新间找寻精准平衡。在传承层面,应加大对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的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他们带徒授艺,确保精湛技艺薪火相传。政府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杰出传承人,为他们提供创作、展示空间;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如 3D 扫描、虚拟现实等,对传统服饰进行全方位记录与保存,为后人研究、传承提供详实资料。构建数字化博物馆,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布依族服饰魅力。于创新维度,设计师们要深入扎根民族文化土壤,以现代设计思维为引导,挖掘布依族服饰中诸如几何图案、色彩搭配、服饰结构等核心美学元素,将其巧妙融入现代生活服饰、文创产品设计中,开发出既能展现布依族文化魅力又贴合当代生活方式的作品。例如,将布依族传统菱形图案设计成时尚手包的装饰,把经典蓝靛色运用到现代家居软装中,让布依族服饰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活力,真正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亮丽名片。


八、当代布依族服饰发展案例剖析

(一)“布依印象”、“吾土吾生”等品牌的创新实践

以“布依印象”、“吾土吾生”为代表的布依族服饰领域新兴品牌,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在产品设计上,他们深入布依族聚居地采风,与当地手工艺人紧密合作。以布依族传统服饰中的蜡染工艺为核心,创新地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款式,如设计出带有精美蜡染图案的牛仔外套,既保留了蜡染蓝白相间的古朴韵味,又结合牛仔面料的硬朗质感,满足了年轻人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需求。在品牌推广方面,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直播带货,邀请布依族文化专家讲解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线上销售额逐年攀升,不仅让布依族服饰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也为传统服饰技艺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撑。

(二)布依服饰在旅游演艺中的呈现

在贵州某知名旅游景区的大型实景演艺《山水布依情》中,布依族服饰成为舞台上的一大亮点。剧组邀请专业的布依族服饰设计师,依据剧情和舞台效果需求,对传统服饰进行改良。舞者们身着色彩绚丽、装饰精美的服饰,将布依族的传说、民俗通过舞蹈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服饰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亮片、羽毛等装饰元素,使其在灯光下更加璀璨夺目,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演出结束后,景区内的纪念品商店还推出了同款或简化版的布依族服饰纪念品,供游客选购,进一步传播了布依族服饰文化。

(三)校园传承的典范——布依服饰社团

某民族中学成立的布依服饰社团,成为校园传承的典范。社团邀请当地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担任指导老师,每周开展固定课程,教授学生从布料纺织、染色到刺绣、裁剪等一整套服饰制作技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能,更深入了解了本民族文化。社团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比赛,学生们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布依族服饰登台展示,赢得了诸多赞誉。其中一些优秀作品还被学校收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激励着更多同学投身于布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九、结论

纵观布依族服饰发展史,是一部在历史漩涡中坚守、在民族交融中吸纳、在时代变革中创新的壮丽史诗。从古代原生服饰的质朴无华,历经各朝代民族交往带来的风格变迁,,到近现代在困境与机遇交织下的浴火重生,布依族服饰始终承载着民族精神,凝聚着民族向心力。当下,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冲击,布依族服饰持续传承创新,不仅为布依族自身文化延续注入活力,更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添上浓墨重彩一笔,成为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明珠,其发展之路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布依族服饰有望在传承与创新天平上继续稳健前行,续写辉煌篇章,让布依族文化之光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不息。 

作者单位:都匀市布依学会

-最好的支持是转发朋友圈-

等我一分钟
Wait me a minute

往 期 日 签


 1.驳“江西来源说”: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正本清源

 2.也说说布依族的姓氏

 3.浅谈学习布依族语言的理由和方法

更多日签 戳此查看

P.S:
      1、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乐曲,认为不错的文章,觉得有启发的段子,或者有触动过你灵魂的图片、视频,请推荐给我。欢迎投稿!

2、我是软件老高,一个贵州南部的布依族人,计算机行业从业多年,七零后非典型IT男。曾经的理想和头发一样,挺多的,现在所剩无几了。虽然头顶几乎颗粒无收,却希望颅内五谷丰登…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相似,可以交个朋友。如果没有那么相似,也没有关系,请关注「等我一分钟。让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不识老高,买软件都是一种冲动|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等我一分钟
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个观点、一个话题、一个概念,等我一分钟,为你分享生活,分享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