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长流中,有这样一群工匠,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历经磨砺实现突破,在推动阳泉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工匠力量。
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用干劲、闯劲、钻劲谱写“产改”新篇章,是新时代大国工匠展现的卓越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曾赞扬教师队伍:“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造就了一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眼下,有这样一支队伍,在三尺讲台的耕耘路上,传道授业,立德树人;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潜心钻研,勇于创新。他们用鲜活的“赤子心”尽全力做好下一代成长的“引路人”。
一包一裹,一收一派,一转一运,一脚一印,风雨无阻,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双手创造生活,用脑和用心去链接大众,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是传递者,创造者,也是守护者。
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是助力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从困难到转型再到发展,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创新,每个“老牌”企业的管理者总是带领着各自团队在大变局中开拓思路,在“产改”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寒来暑往,风雨不歇,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三百六十行中,非凡的成就都是源于对平凡工作的专注和热爱。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们无私奉献,用辛勤的汗水全力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转,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奋进之歌。
新时代、新征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奋斗者,他们以“配角”出场,演绎着“主角”的壮举,在一个个奉献的故事中迎接着人民群众的赞美。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无惧风雨,是辖区安定祥和的稳定剂;他们甘愿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社区的热爱与责任;他们逆行而上,敢于担当;他们默默奉献,皆为民生,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
“先喝杯热茶降降火气,有事慢慢说,我们来调解。”这是董殿英社区工作中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市政府大院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她常常用这句话稳定居民情绪。夫妻矛盾、劳动纠纷、邻里口角……在多年调解这些没有硝烟,却经常“火药味”十足的冲突中,她总结了一套“4+1”调解法,总能让居民和和气气回家去。2019年她成立了城区首家以个人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殿英”调解工作室。
22岁来到社区一干就是17年,她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社区居民,并在时间的打磨中学习,用热情的服务传递社区工作者的真情,在社区的方寸间发挥着自己的大“治”慧。为解决社区老年人一日三餐“将就”、“凑合”这些“吃饭难”问题,她一次次到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想方设法推进老年餐厅改造升级,扩展就餐区、容纳量,接入煤气,使辖区老人吃上了“热乎饭”、“放心饭”。
不论是写就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大文章,还是呼应群众需求,全力以赴的奔走在小区、楼院之间,以抓好“关键小事”的决心与毅力,积极化解“民生大事”,社区工作者总能让居民真切体会到党关怀。
击楫奋进破重围,实干担当创新篇。
这一年,太多劳动者凭借锐意进取的精神砥砺前行,
他们在平凡岗位的奋斗中出彩闪光,在持之以恒的坚守中逐梦前行,
他们用担当、奉献、坚守、创新、实干、暖心
构建起社会的坚实脊梁,
为推动阳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来源:市总工会青年理论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