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秘境藏着中国版“廊桥遗梦”
政务
2024-11-09 21:02
浙江
第一次听说“廊桥”两个字,浙游君脑海中闪现出一副美国经典电影《廊桥遗梦》的画面,那是一个充满夏日潮湿气息的爱与克制的故事,几十年来令人回味。而中国版“廊桥遗梦”被遗落在这里,温州·泰顺,浙江最南端的一座边陲小城,几百年来做着它遗世独立的旧梦。作为温州市下辖的六县之一,为明代宗所赐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庄通 溪东桥泰顺被誉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丰富,凤垟云海、泰顺廊桥、徐岙村、包氏宗祠、胡氏大院、仕水碇步、承天氡泉、中国最长铁索桥等,皆为自助旅游上佳之选。
上世纪70年代末,桥梁专家茅以升团队发现这些藏于浙南山间的廊桥就是《清明上河图》中消失了900多年的“虹桥”,泰顺廊桥一经现世便名声大噪。
廊桥,顾名思义,是指有屋檐的桥,而中国廊桥不仅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建造技艺也是特别高超,尤其是以木拱廊桥最为出名。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回溯两千多年历史长河,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在中国,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了许多重要角色:它们是休憩场所、是祭祀宗庙,是交易市场、是娱乐平台,是地标建筑、是精神家园,是团结乡民的纽带,是传播文化的长廊。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廊桥不仅是公共建筑,更是文化图腾。廊桥文化园里两座横跨东溪之上的“姐妹桥”——北涧桥和溪东桥,如长虹卧波,被誉为“世界上最美廊桥”。哪怕对桥梁建筑毫无研究,也会被他的美所震撼。
这两座廊桥为编梁式木拱廊桥。北涧桥与周边民居建筑连成一片,和桥头的两株千年古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溪东桥则与浙南最大的临水殿组合在一起,文化沉淀丰厚。两桥相距百多米,是泰顺廊桥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走进廊桥文化园,只见拱骨相贯的溪东桥四角飞挑、青龙冲天,竹林环伺,古居相邻。经过步行街,走过长长的碇步,北涧桥就现于眼前,漆色丹红,青砖碧瓦,走在廊桥上,吱嘎作响,颇有一番复古的趣味。在“中国吉祥地”的廊桥时光里,听风、说雨、等花开。时间是永远的旁观者,廊桥却是岁月山河的见证者,更是大山深处吉祥人文的守护者。山水烟雨,吉祥岁月,廊桥至美,闪耀着璀璨的历史人文光芒,泽佑子孙吉祥到老。
乌岩岭被誉为是“生物种源基因库”、“绿色生态博物馆”,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爆棚。浙江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浙江省泰顺县西北部,西连福建省寿宁,北接浙江省景宁,是中国濒临东海最近的森林生态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峻地广、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原始森林构成了多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乌岩岭景区年均温度常年维持在15℃,是夏季的最佳避暑地。景区内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更是最高可达到20万个以上,进入景区就仿佛进入一个天然氧吧,洗肺圣地。
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215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就栖息于此。其主峰白云尖,海拔1611米,是浙南第一高峰。景区拥有黄腹角雉主题馆、飞云江源,温州第一高峰白云尖,瀑布群,原始森林等各种自然奇观与珍稀动植物资源,是亲近自然、亲子游玩、科普研学、度假等主题旅游的好去处。
泰顺目前拥有1项世遗、6项国遗、15项省遗、102项市遗、172项县遗项目,合计非遗项目296项;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4人,市级65人,县级265人,合计360人。其中“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泰顺还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第一批传统戏剧之乡”“第二批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浙江省畲族文化生态保护试点县”“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试点县”等。//属传统技艺类别。该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作。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系以传承人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构筑成非常稳固拱架桥梁的技艺体系。造桥时用小杆件编织形式,均用榫卯式结构,不用寸钉片铁,超越木材本身长度限制,实现大跨度拱形结构,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建筑样式。//属传统戏剧类别。2006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季家会/摄
药发木偶戏以燃放形似琼花的烟花推动木偶表演,民间称“琼花木偶”。泰顺境内药发木偶戏可上溯至南宋药发傀儡,将制作好的木偶和烟花一起组装在一根长约15米的竹竿上,一“树”装13盘或15盘不等(最多可装21盘)。药发木偶戏经常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庆典活动表演。表演时,利用火药冲力,将戏曲人物造型混合于烟花之中,焰光中木偶栩栩如生,凌空飞舞,做出旋转、翻滚、窜越等动作,观众人山人海,场面十分活跃。//属传统戏剧类别。2007年,提线木偶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线木偶戏也是一种极具泰顺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古称“傀儡戏”,始于南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泰顺木偶戏班至清末多达120多班,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诸方面均独具一格。//属民间舞蹈类别。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碇步龙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仕阳镇朝阳村《林氏族谱》有记:林氏裔孙为庆祝早阳村林氏宗祠落成,突发奇想首创在碇步上舞龙灯,以庆大典。碇步龙道具用竹篾编成圆形笼子,笼外蒙以布匹并绘上龙鳞图案,节节相连,每节均装有木手柄用来把持。表演时,演员要有持久耐力,熟练技巧,还要步伐一致,敏捷稳定。龙舞从“开龙门”到“关龙门”,有“圆台”、“龙菊花”、“四角交井”、“龙咬尾”、“龙洗段”等60多套动作。//属传统音乐类别。于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如妙/摄
明万历三年(1575年),畲族迁入泰顺,畲族民歌从此在山区落地扎根。主要形式以“对歌”(俗称“盘歌”)应景。每逢婚嫁喜庆,或有客自远方来,畲民们就聚拢灶房或厅堂对歌,以歌对话,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歌曲题材多式多样,见物唱物,见人唱人,即兴编唱。//属传统美术类别。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木偶头用樟木或纹质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其造型特点是在头像比例基础上加以夸张和变形,形象天然俊美,生、旦、净、末、丑;忠、奸、贤、愚各具个性。木偶头雕刻精细简练,开相文静秀美,脸谱描绘简洁朴素,粉彩工艺细致多姿,其造型和雕刻技法,明清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顺木偶头造型从传统15种增加到180多种,脸谱近300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造型艺术。泥 鳅 汤
泰顺县图书馆位于县城泰顺县环文祥湖区块生态旅游休闲区,建筑面积6541平方米,图书馆座席1000余个,馆藏总量约50万册次。设有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文化驿站、古籍室等科室,并设有独立活动部门,全年开办活动数400余场,受益人群超过十万人。除文化驿站、阅享童年、阅在金秋等品牌活动外,更是自主创新了“书香快线”点单式服务品牌。持续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车等下沉式文化惠民活动,全年累计送书超过4万册次,图书车服务时长达2700小时。202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墨香单位、市级社科普及基地。今年,泰顺县图书馆积极开拓场馆景区数字化方向,引进数字化设备图书馆智慧墙及图书瀑布流设备,以更直观更立体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书房,走进阅读。切实为全县广大读者提供形式多样、活动多样、机制健全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气象城市书房位于泰顺县气象局内,占地500平方米,投入资金230多万元。作为开展“家家飘书香、人人爱读书”为目标的全民阅读推广重要阵地,书房内设儿童阅读区、沙龙活动区、阅读区、木偶戏剧场、吧台等,集读书、交流、休闲、科普、宣传等功能为一体,书房内还装载最新的人脸识别系统与读者证办理系统。藏书量达12000余册,涵盖面广,种类齐全,书香满溢,气象万千。东外城市书房以“诗书继世厚德传家”为主题构建,地处泰顺县罗阳镇泰分路1号,占地200多平方米,阅览坐席80余座,藏书量达10000余册,年更新藏书量占馆藏总量1/5以上。内部共设置学习区、阅读区和少儿活动区三大区域,全年不间断举办各类型读书分享会、少儿读物分享活动,公益阅读服务,学习讲座,寒暑假志愿服务等。书房凭借先进的智能管理手段,积极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书房无线网络全覆盖,以及全面的读者自助服务。全年累计开放时长超3000小时,图书流通40000余册次,组织举办各类型活动20余场次,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型读书会开展阵地服务20余场次,年服务读者超8万人次,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也极大解决了老城区文化辐射乏力的问题。泰顺县阅共体-城乡书网涵盖县城、乡镇、村居三级约300家的书房书屋,基本形成点线面全覆盖的城乡“阅共体”服务模式,通过共建共享、资源互通方式,将阅读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目前,全县所有的书房书屋,全部纳入省市通借通还及长三角地区的“一卡通”互通互认,所有的图书均由县图书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基本形成了城乡“15分钟阅读文化圈”,不断增强我县老百姓的体验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