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被低估的旅游秘境,这个秋冬去一趟不亏!
政务
2024-11-16 21:01
浙江
余姚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海曙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余秋雨、沈君山等人的故乡。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浙北三余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不明。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是以河姆渡、田螺山、鲻山三个同属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为核心的新石器时代古村落遗址,该考古项目体现了长江流域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浙江历史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瑰宝之一。余姚籍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评论,河姆渡文化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观。他说,过去国外有欧洲中心论,中国有黄河中心论。河姆渡遗址告诉了世人,古老的文明在东方,中国长江流域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如两次发掘出土的陶片达40万片之多,用同样的发掘面积作比较,是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及。又如出土的纺织工具有纺轮、绕纱棒、分径木、经轴、机刀、梭形器、骨针近10种,根据这些部件,可以复原当时的织机,其它的遗址就没有这么具体。它的文化特色主要还在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纺织和水上交通方面。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是明朝大哲学家王守仁诞生之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规模较大,结构布局整齐,风格简洁朴素,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大院。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为东亚古代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余姚五桂楼为清邑人黄澄量私人藏书楼。五桂楼“藏书之富甲越中”,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它是梁弄人黄澄量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所建,历时二百余年仍保存完好,现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五桂楼是集藏书、授教和著述为一体的学术机构,是清代浙东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平台,是姚江文化在清代的实力性展示,也是历史名镇梁弄引以为傲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坐标,成为古镇的重要文化内涵。黄氏宋代时有远祖兄弟五人,先后为绍兴年间进士,并同朝为高官。当辞职还乡时,宋高宗赐诗送之,有“仙藉桂技香,暨昔窦今黄”之句。旧时黄氏藏有五桂公遗像,明大学士金镗题其额曰“五桂传芳”。黄澄量敬慕远祖五桂,遂以“五桂”名楼。杜岙美术馆,被大家称作最孤独美术馆,处在一个众山环绕的杜岙村,但美得不像话。美术馆由意大利波捷特建筑设计打造,展馆只开放一层,都是很纯粹的钢筋水泥工业风。
@墨憩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横跨慈溪、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六市区,呈东西向狭长形分布,总面积6665公顷,多低山丘陵,山峰起伏,岗峦层叠,海拔在400-900米之间,主峰金钟山海拔1018米,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四明山曾是全国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七大游击区之一。这里的四明山自驾公路,被誉为“浙江最美的盘山公路”。在自驾旅行还未兴起的时候,就因绝美的风景和天然曲折的发卡弯道被老司机们誉为“浙江天路”。图源@姚时光白鹿村是云雾最佳观赏点之一。鹿亭乡白鹿村地处姚南山区,东与鄞州交界,西邻大岚镇,距宁波市区60公里,距余姚市区50公里,由原陈岩、新村、下姚、叶家祥、高岩头、赤石、梁湖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海拔600-900米之间,独特的高山气候把这座森林公园打造成了一个天然氧吧。秋末初冬,眼前所看到的,是青山绿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是参天古木装点着千山翠岭,还有各种奇岩怪石伫立其间,让人瞬间为之倾倒。
梁弄大糕是余姚代表民间小吃。制作大糕的手工技艺,乃是余姚梁弄古镇的独创,它的历史至少存在了几百年。在梁弄,还建起了“大糕一条街”,传统的大糕馅料是甜甜的豆沙馅,雪白的表皮上被印上了可食用的吉祥话,一口咬下,香甜的气息瞬间盈满了整个口腔。番薯粉丝取自大山的精华。四明山上手工制作的番薯粉丝也纷纷上了人们的餐桌。走在山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晒满了晶莹剔透的粉丝,场面很是壮观。这一份大山味道,蕴含着农家的温暖。番薯枣子,带着番薯本味的“大枣”。它是四明山的传统特色美食,经过去皮、蒸煮、烘烤等一系列工艺,吃起来,只觉得有着牛皮糖的软韧,且不粘牙,味道微甜爽口,清凉润喉,真有似嚼山东大黑枣的滋味。柿林吊红,作为大岚镇的传统名果,柿林“吊红”柿子以果色艳丽、肉质柔软而得名。由于生长在海拔550多米的高山台地,含糖量比一般的柿子高出许多,但吃起来却甜而不腻,做成柿饼美味更是一绝。余姚市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全民文化事业单位。自1999年起,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连续5次蝉联“一级图书馆”称号。其组织沿革,按公共图书馆的属性而言,承沿于民国初的通俗图书馆和建国初的人民文化馆阅览室;就机构的隶属关系变更、单独建制命名而言,承袭于1985年1月的余姚县图书馆,遂后更名。现有馆舍坐落在余姚市城区舜水南路106号,占地6576平方米,自1989年5月16日正式开放至今。设有采编部、外借部、阅览部和行政办公室四个部门。新图书馆位于北姚江路市公共文化中心2号楼,分为地下一层:停车场,地上三层为一楼:总服务台、无障碍阅览室、少儿文献借阅室、阳明书房;二楼:成人文献借阅室、地方文献室和集报刊阅览、参考阅览、电子阅览于一体的综合阅览室;三楼:四明展厅、自修室、报告厅、培训室等。近年来,余姚市图书馆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市民“满意图书馆”。推广“书香余姚”服务平台,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创建“阅读联盟”,促进全民阅读推广;拓展公共阅读空间,推进“总分馆”建设;聚焦品牌创建,新建“图书驿站”、“四明系列”阅读活动品牌。姚城阅读空间
普文明书局创建于宣统元年(1909),是当时余姚城进步青年的灯塔。现址位于阳明古镇通济桥下,主营图书及文创产品,是一个温暖的阅读、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也是承载姚江文化的书房之一。樊登书店被称作“余姚最美书店”,它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与茶、知识课堂、读书会、展览空间于一体。与传统书店不同,进门就是偌大读书区域,二楼靠窗的读书位置阳光洒落,满墙的书籍和错落有致的空间感,文艺气息扑面而来。河姆渡书店坐落于宁波余姚中国云城产业基地,占地约850平米。整家店充满了河姆渡元素,茅草装饰的屋顶,干栏式建筑外形的书架,让你感受到余姚最原始风情的同时,还能感叹一句“这个地方可真酷”,店内宽敞的空间让驻足选书再也不会有尴尬窘迫的情况。叁言书局,这家位于姚城金街里的书局,一层只有一间店面,看上去比较小,设有一个前台和一个书籍展示区。但是走上二楼一看,却让人大吃一惊,二层是一层的三倍那么大,使人不免想起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二楼的设计风格和一楼的相呼应,也采用了白的主色调,看上去干净大方,不可思议的是中间的两个格局,老板说这中间的两颗“大树”称为知识之树。二楼的桌椅很少,可以坐在这个台阶上,也可以爬上这“知识之树”靠在栏杆上,当然也可以坐在楼梯上。余姚书城位于阳明西路110号,高颜值,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书城共有四楼,地中海蓝和原木的搭配,配上柔和的暖光,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视觉享受。一楼为社科文艺区,设立了非遗展区、文创馆、绿植生活馆等,二楼为科技生活区,汇集了科学技术、生活娱乐方面的书籍,还有小超市和咖啡吧,三楼为少儿区,开辟了绘本区和多功能厅,四楼为文教区,品种齐全的教辅类书籍都在这里。余姚书城一直秉承着:“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经营理念,让一代代读书人在这里孜孜汲取。[1] 《这条盘山公路再次爆红!一路枫林红杉相伴,随便怎么拍都是人间绝色》,诗画浙江文旅资讯
[2] 《余姚河姆渡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昨日揭晓》,阿拉旅游
[3] 《这几天,四明山深处这个古村已经美得不成样子......》,姚时光[5]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余姚市图书馆、最余姚、姚时光本文来源:浙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