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双尖子山超大型银矿床深部:发现印支期大规模铜成矿事件及其重要意义

文摘   2024-10-27 09:02   安徽  

-宣扬地学成果,传播勘查技术方法-

点击上方“覆盖区找矿”,关注更精彩!

双尖子山矿区兴隆山矿段00号勘探线剖面图(蔡厚安等,2021)

1—第四系洪积物;2—中侏罗统新民组下段;3—中二叠统大石寨组上段;4—银铅锌矿体;5—铅锌矿体;6—银低品位矿体;7—铅锌低品位矿体;8—坑道及编号;9—钻孔

         

 

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印支期铜成矿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江彪1,刘榆1,李超2,陈剑飞3,张天明4,刘彦兵4,孙洪军4,尹占文4,武利文5,左玉山5,刘钊5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3 内蒙古赤峰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 赤峰宇邦矿业有限公司

5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

         

 

第一作者:江彪,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金属矿产成矿作用和成矿预测研究。

         

 

导读:
2012年探明的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中国乃至亚洲目前最大的银矿床,银金属量超过15000吨。主矿体多在500米以浅,如上图。
前期研究认为,双尖子山矿床除了银铅锌外,深部有良好的铜锡找矿前景。2021年,在兴隆山矿段施工了4个千米级深钻,首次揭露了大规模铜矿化。富铜矿石自-600米以深开始出现,在-800至-1000米深处集中发育铜品位多在5%以上,局部品位达到15%以上,前期预测得到了验证此外,本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规模铜成矿事件发生在印支期,具有重要的地质找矿意义    
前人报道的与双尖子山银铅锌成矿相关的成岩成矿年龄多集中在燕山期。本次研究获得黄铜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37.7±7.4)Ma,首次识别出了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深部存在印支早期大规模铜成矿事件显示出双尖子山矿区空间上自浅部到深部表现为Ag-Pb-ZnCu-Sn的元素分带,时间上则是印支早期Cu+燕山期Ag-Pb-Zn两期叠加成矿结合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晚期处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晚期或碰撞后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以及越来越多的华力西晚期—印支早期成岩成矿事实,表明研究成果为区域矿床勘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为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全位成矿,缺位找矿”指导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DD20221695、DD20190379、DD20160346)、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JKYZD202313)联合资助。

说明:内容提纲为编者所加。

         

 

------内容提纲------

1 双尖子山矿床概况

2 以往研究成果

3 本次研究成果

4 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
1  双尖子山矿床概况
双尖子山矿床是2012年探明的银多金属矿床,其银金属量超过1.5×104t,是中国乃至亚洲目前最大的银矿。该矿床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北部,位于突泉-翁牛特成矿带东段,属大兴安岭与燕山期中酸性-碱性侵入岩-喷出岩有关的Cu、Mo、Ag、Pb、Zn、Sn、W、Fe、S、稀有、REE矿床成矿系列,划归大兴安岭中南段银成矿带(图1)。双尖子山矿床分为兴隆山矿段和双尖子山矿段,两者相距4.7km。其中兴隆山矿段共圈定工业矿体276条,矿体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倾向南西,产状239°∠55°,均为隐伏矿体,矿体埋深21~600m,呈似层状、脉状或透镜状平行分布,矿体厚度集中于2~15m双尖子山矿段共圈定工业矿体4条,产状以120°∠59°为主。
图1 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大地构造位置(a、b)及矿区地质图(c)

图2 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黄铜矿发育特征及Re-Os等时线年龄

a—绿泥石化、硅化蚀变的铜矿石;b—晚期铅锌硫化物胶结黄铜矿角砾;c—黄铜矿Re-Os等时线年龄

-------END------

原文来源:江彪,刘榆,李超,陈剑飞,张天明,刘彦兵,孙洪军,尹占文,武利文,左玉山,刘钊.2024.内蒙古双尖子山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印支期铜成矿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矿产勘查,15(8):1531-1533. 

封面标题、导读评论和排版整理等《覆盖区找矿》公众号.
推荐读者下载、阅读和引用原文!
------------往期精彩回顾-------------
  1. 超万吨规模银矿床:发现过程与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 金露英,秦克章等:斑岩钼-热液脉状铅锌银矿成矿系统特征、控制因素及找矿标志

  3. 内蒙古火山岩覆盖区发现一处大型银多金属矿床

------关注“覆盖区找矿”,拥有更多新方法------
宣讲成果助力转化激励创新

覆盖区找矿
宣扬地学成果,传播勘查技术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