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地学成果,传播勘查技术方法-
点击上方“覆盖区找矿”,关注更精彩!
贵州松桃高地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主要特征与找矿实践
袁良军1,2,3,周琦1,3,潘文1,2,3,4,姚希财1,2,3,陈甲才2,田景江2,沈红钱1,3,谢小峰1,2,3,4,张仁彪2,谢兴友1,2,3,郑超2,覃永军1,3
1 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创新中心
2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
3 贵州省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第一作者:袁良军,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2023年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隐伏超大型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贵州地矿局官网报道(2024-06-25):该成果由周琦研究员牵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O三地质大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地大坤迪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该成果针对我国缺乏复杂地质构造背景下多原型叠加、多世代改造的深隐伏残留盆地及其中的锰矿成矿理论与找矿关键技术,导致数十年来我国隐伏锰矿找矿难题久攻不克,通过坚持不懈艰苦攻关,突破了国际上锰矿主要是外生沉积成矿理论的束缚,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锰矿床类型——喷溢沉积型锰矿床,创立了锰矿喷溢沉积成矿系统新模式。研发了一套隐伏喷溢沉积型锰矿找矿勘查关键技术体系,解决了该类型锰矿找矿预测与绿色高效勘查难题。通过工程应用,在国家锰矿整装勘查区发现并探明了4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和一批大中型锰矿床,实现了我国锰矿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改变了全球超大型锰矿床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格局,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贡献(文/王伟)。贵州松桃高地锰矿床是四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之一。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应用南华纪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和方法,在贵州铜仁松桃国家锰矿整装勘查区的找矿实践中,继近年新发现普觉、道坨、桃子坪等三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后,又新发现了这一隐伏超大型锰矿床。本文介绍了贵州松桃四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高地锰矿床的地质特征、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特征,以及找矿突破成果。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121201103000150020)及其二级项目《贵州锰矿成因与成矿规律》(DD20170346),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贵州铜仁松桃锰矿矿集区矿产地质调查》(DD20190166-17),《锰矿勘查与开发大数据管理与智能处理系统研发应用》(黔科合支撑[2017]2951号),《黔东北若干超大型锰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数据挖掘》(黔地矿科合[2017]2号),《贵州省深部锰矿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新技术研发》(黔科合支撑[2019]2868号)联合资助贵州省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18)
1 引言
2 区域地质
3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含锰岩系特征
4 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
4.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4.2 矿体厚度变化规律
4.3 矿体空间展布规律
5 矿石特征
5.1 矿物成分特征
5.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5.3 矿石质量特征
6 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特征
7 成矿时间
8 资源储量
9 矿床类型
9.1 成因类型
9.2 工业类型
10 结论
贵州省松桃县高地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位于贵州省松桃县城南西260°方向平距37km的高地村,辖属松桃县乌罗镇。该锰矿床区域上属于南华裂谷盆地、武陵次级裂谷盆地、石阡-松桃-古丈Ⅲ级地堑盆地中的李家湾-道坨Ⅳ级地堑盆地,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Ⅳ地堑盆地、含锰岩系、古天然气渗漏喷溢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等是控制区内南华纪锰矿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矿因素。2014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应用周琦等原创的南华纪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理论和研发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专项填图方法、深部隐伏锰矿床找矿预测关键技术等,在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的李家湾-道坨重点工作区开展大比例尺专项填图与找矿预测工作,进一步查明李家湾-道坨南华纪Ⅳ级地堑盆地空间展布规律与古天然气渗漏喷溢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的基础上,综合预测圈定了位于地堑盆地中心相分布区域、找矿潜力大的高地锰矿预测区。同年12月,经ZK2715首孔验证发现了高地找矿靶区深部隐伏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富菱锰矿体。勘查成果成功证实了当初预测,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实际与松桃杨立掌、李家湾锰矿床、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和大路锰矿床等整体是受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Ⅳ级地堑盆地控制的一个罕见的巨型锰矿床,找矿潜力巨大。现已由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创新中心建成深部锰矿找矿示范基地。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松桃高地锰矿床位于上扬子陆块、鄂渝湘黔前陆褶断带;按照全国成矿区带的划分,属于滨太平洋成矿域(Ⅰ-4)的扬子成矿省(Ⅱ-15)、华南成矿省(Ⅱ-16)。Ⅲ级成矿单元中属于上扬子中东部(台褶带)PbZnCuAgFeMnHgSb磷铝土矿硫铁矿成矿带(Ⅲ77);位于全国26个重要成矿区带中的上扬子东缘成矿带;按照华南南华纪锰矿成矿区带划分,位于南华裂谷盆地锰矿成矿区、武陵锰矿成矿带、石阡—松桃—古丈锰矿成矿亚带,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IV级地堑盆地中,该IV级地堑还同时控制形成了著名的松桃道坨超大型锰矿床、李家湾(含杨立掌、乌罗)大型锰矿床及大路锰矿床等,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具体位于李家湾大型锰矿床与道坨超大型锰矿床之间(图1)。图1 贵州松桃高地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区域地质与南华纪早期地堑盆地分布叠合图
1—第四系;2—志留系;3—奥陶系;4—寒武系;5—震旦系;6—南华系上统南沱组;7—南华系中统大塘坡组;8—南华系中统铁丝坳组;9—青白口系;10—角度不整合地层界线;11—向斜轴线;12—实测及推测断层;13—Ⅳ级地堑盆地;14—地层产状;15—含锰岩系露头;16—钻孔位置及编号-锰品位(%)/矿体厚度(m);17—锰矿床(点)
区域地层从新元古代的梵净山群、板溪群、南华系、震旦系和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均有出露,南华系锰矿赋存在大塘坡组第一段(俗称“含锰岩系”)底部,划属松桃-古丈地层小区。区域上含锰岩系(成矿地质体)不是呈面状分布,而是沿南华纪早期地堑盆地大致呈线状零星展布,仅局部出露地表外,其余均深埋于地表之下1000~1700m,极大增强了隐伏锰矿床找矿预测的难度。由于该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南华活动带的过渡区,燕山运动奠定了该地区现今主要地质构造面貌和地貌发育的基础,区域构造格架总体呈为北北东向展布。但这与南华纪早期控制锰矿形成的同沉积断层及所控制形成的地堑盆地呈北东65°~70°展布存在40°左右的夹角(图1),这是过去锰矿找矿所未发现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导致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黔东地区锰矿找矿长期徘徊无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Є1jm)、变马冲组(Є 1b)、杷榔组(Є1p)、清虚洞组(Є1q),寒武系中统高台组(Є2g)、石冷水组(Є2s),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Є2-3ls),寒武系上统毛田组(Є3mt),奥陶系下统桐梓组(O1t)、红花园组(O1h)、大湾组(O1d),岩性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少量碎屑岩。而赋存菱锰矿的南华系地层等则全部隐伏在地下1000m以下的深部,锰矿产于大塘坡组第一段的底部。矿区位于区域木耳断裂北东侧、猴子坳向斜南东翼,燕山期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次级褶皱不发育,总体为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虽然矿区燕山期断裂构造发育,但因高地锰矿区存在以F3(冷水溪断层)为代表的滑脱断层或称犁式正断层,浅层的系列断层均未穿过F3犁式正断层,目前详查控制范围内的矿体均在F3滑脱断层下盘(图2),故未对深部隐伏菱锰矿体产生破坏,锰矿体保存完好。而矿区隐伏菱锰矿体受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F5控制,产于李家湾-道坨南华纪Ⅳ级地堑盆地中。图2 贵州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27号勘探线剖面图
1—大湾组-桐梓组;2—毛田组;3—娄山关组;4—石冷水组;5—高台组;6—清虚洞组;7—杷榔组;8—变马冲组;9—九门冲组;10—牛蹄塘组;11—老堡组;12—陡山沱组;13—南沱组;14—大塘坡组第二段+第三段;15—大塘坡组第一段;16—铁丝坳组;17—清水江组;18—实测及推测地层界线;19—实测及推测断层;20—断层编号;21—菱锰矿体;22—钻孔及编号
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Ⅳ级地堑盆地十分独特,由SF5-1和SF5-2两条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所夹持呈狭长带状的地堑盆地,盆地北侧为牛峰包隆起(地垒),南侧为和尚坪隆起(地垒)(图3)。地堑盆地中心走向大致为北东向65°~70°左右,盆地展布长大于35.0km,盆地宽3~5km。在平面上呈现中部宽缓向北西凸出、两端向南东逐渐收敛,形成“新月形”的地堑盆地;在横向剖面上显示出南东陡、北西宽缓的“箕状”地堑盆地(图4)。图3 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构造古地理与找矿预测图
1—实测及推测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系统相带分界线;2—实测及推测控制李家湾-高地-道坨Ⅳ级地堑盆地的同沉积断层与编号;3—剖面位置;4—见矿钻孔(含气泡状);5—见矿钻孔(不含气泡状);6—见矿厚度<0.5m钻孔;7—未见矿钻孔;8—柱状对比连线;9—钻孔编号/含锰岩系厚度(m);10—中心相;11—过渡相;12—边缘相;13—大塘坡组黑色页岩;14—矿床(点);15—居民地图4 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IV级地堑盆地(A-B)含锰岩系对比图(位置详见图2)
1—大塘坡组第二段;2—大塘坡组第一段;3—铁丝坳组;4—含砾砂岩;5—粉砂质页岩;6—炭质页岩;7—粘土岩;8—凝灰质粉砂岩;9—白云岩;10—菱锰矿体连线;11—气泡状菱锰矿;12—块状菱锰矿;13-—条带状菱锰矿;14—Nh2d2厚度/Nh2d1厚度;15—菱锰矿体厚度标注
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即位于地堑盆地中部向北西凸出的中心位置,松桃道坨超大型锰矿床及松桃大路大型锰矿床位于地堑盆地东段,松桃李家湾(含杨立掌、乌罗)大型锰矿床、以及印江关口坳锰矿床、牛家湾锰矿床等位于地堑盆地西段。这些矿床实际是由李家湾-高地-道坨IV级地堑盆地控制的一个巨型锰矿床(图3)。综上,矿区地表燕山期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对后期锰矿的保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而深部隐伏的控制锰矿形成和分布的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与地堑盆地的方向却主要为北东东65°~70°方向,存在约40°的夹角(图1、图3),这一发现解决了该区厚覆盖层和复杂构造条件下的找矿预测难题。综合矿区钻孔资料分析,含锰岩系主要由黑色炭质页岩、含炭质页岩、粉砂质炭质页岩夹菱锰矿、含锰炭质页岩、凝灰岩透镜体等组成。在矿区中部的ZK2715、ZK009、ZK005一带菱锰矿体最厚(矿体累计最大厚度可达17.08m),故以ZK2715钻孔为代表叙述之。该钻孔含锰岩系可细分为16个小层,由上至下依次为:上履地层大塘坡组第二段(Nh2d2):灰、深灰色层纹状含炭质粉砂质页岩下伏地层铁丝坳组(Nh2t):灰色块状冰碛含砾砂岩,顶部的冰碛含砾砂岩中夹两层厚0.12∽0.40m的条状带菱锰矿体。在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Ⅳ级堑地盆地中,沿盆地走向方向含锰岩系出现3个厚度高值区,大致呈北东65°70°方向排列,但在高地锰矿床中的ZK2715(63.76m)出现最高值(图5)。垂直盆地方向,含锰岩系则表现出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厚度逐渐变薄、尖灭(图4、图5),在隆起(地垒)区相变为盖帽白云岩建造的变化规律。深部隐伏锰矿体赋存于含锰岩系底部,呈层状、似层状大致顺层产出。产状总体较平缓,倾向北西,倾角2°~22°,走向NE65°~70°,倾角0°~32°,平均19°;以一层0.07~0.72m(一般0.30m)厚且分布稳定的含凝灰质粘土岩将矿体分为上、下两层矿体,上、下矿体相距0.88~7.52m,控制矿石资源量(332)+(333)类共计1.61亿吨,达超大型锰矿床规模。下层矿体是高地锰矿床主要矿体,矿体规模十分巨大,为一个单一完整的矿体,控制矿体走向长4300m,宽900~2600m,矿体埋深1400~2170m,矿体底板标高为-450~-1325m。矿体厚度极值3.86~14.22m,平均厚度7.35m,变化系数39.30%。矿体Mn品位16.16%~24.14%,平均21.82%,变化系数14.34%;矿石资源量(332)+(333)类共计15779.42万吨。另外,在下层矿体中可单独圈定出一个完整的碳酸锰富锰矿体。富锰矿体平均厚度4.31m,Mn平均品位25.75%,估算(332)+(333)总资源量为7166.84万吨,达特大型矿床规模,相当于过去我国提交的富锰矿资源量总和的2倍,是我国新发现的首个特大型富锰矿床。图5 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地堑盆地锰矿体厚度与含锰岩系厚度等厚线图
1—见矿钻孔(含气泡状菱锰矿);2—见矿钻孔(不含气泡状菱锰矿);3—矿化钻孔;4—未见矿钻孔;5—含锰岩系厚度等厚线;6—矿体厚度大于10m;7—矿体厚度为4~10m;8—矿体厚度为0~4m;9—居民地
上层矿体分布不稳定、厚度薄(0.53~1.36m),分别由四个单个小型规模矿体组成,矿石资源量(333)类资源量共计311.18万t。在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IV级地堑盆地中,存在4个矿体厚度高值区(图5),其中高地ZK2715出现全区矿体厚度最高值(17.08m)。分别以李家湾ZK107(8.19m),高地ZK2715(17.08m)以及ZK103(7.87m)一带为中心,向四周矿体厚度逐渐变薄,到盆地边缘尖灭,形成明显的狭长环带结构,与含锰岩系的厚度变化规律十分相似。结合李家湾-高地-道坨地堑盆地中含锰岩系厚度等值线和菱锰矿矿体厚度等值线分析,矿体高值区和含锰岩高值区在空间位置是完全重合的,反应出含锰岩系、菱锰矿体均是受相同的同沉积断层控制的,两者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关系。矿体受李家湾—高地—道坨IV级地堑盆地控制,分布于地堑盆地中,并沿盆地中心线矿体厚度最厚,向四周矿体厚度逐渐变薄,到盆地边缘尖灭,在隆起区(地垒区)无菱锰矿体产出。深部隐伏菱锰矿体的走向呈北东65°~70°方向展布赋存于含锰岩系底部,平面形态总体呈一中部向北西凸出宽缓,两端向南东逐渐收敛的“弧形带状”(图3),与地表燕山期北北东主构造方向存在40°左右的交角,在道坨锰矿床的北东部耿溪-乜江一带矿体因向南西逐渐收敛,呈近东西向展布。矿石矿物由菱锰矿、钙菱锰矿和粘土矿物、自生矿物石英、玉髓等成分构成,混伴有大量炭质组分。菱锰矿含量一般为50%~75%,在单偏光镜下主要呈细小隐晶粒状﹑细小球粒状﹑卵圆粒状等形态,其粒径一般小于0.005mm,呈泥晶集合体堆积成不规则团块状﹑葡萄状﹑眼球状﹑偏长的囊体或近似圆形的各种囊体状,其间充填锰方解石、炭质组分,混杂有少量粉砂碎屑石英﹑粘土矿物﹑微晶石英﹑玉髓等。锰方解石含量一般为2%~12%,最高可达20%;粘土矿物一般为1%~3%,最高可达15%;泥炭质有机物含量一般为7%~15%;石英+玉髓含量一般为5%~18%;磷灰石、黄铁矿等含量较少,一般小于2%。主要为泥晶结构(图6-A)、显微鳞片状结构(图6-B),少量为粉砂质结构(图6-C)。图6 松桃高地锰矿床菱锰矿矿石结构、构造照片
主要为块状(图6-D)、气泡状(图6-E),其次为条带状(图6-F)及网脉状。单件样品Mn品位10.01%~33.11%,平均20.97%;单工程平均Mn品位16.16%~24.14%,矿床Mn平均品位达21.82%;P是矿石中主要有害组分,单工程含量0.144%~0.382%,平均0.235%;矿石中其他主要组分含量详见表1。矿石自然类型:为菱锰矿矿石,按结构构造为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块状、条带状菱锰矿矿石。考虑高地超大型锰矿床矿床平均品位Mn为21.82%,烧失量平均达28.71%,根据锰矿勘查规范《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考虑其焙烧后可达到氧化锰富矿矿石标准,实际高地超大锰矿石均可作为富锰矿石。型锰矿床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过程中形成的中心相(喷溢口)、过渡相和边缘相是隐伏锰矿体的空间定位与找矿预测的关键标志,在高地锰矿床找矿预测与实践中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高地地区位于李家湾锰矿床北东侧、道坨锰矿床西侧,已知两矿床的探矿工程与之相邻处矿体尚未圈边,含锰岩系厚度、矿体厚度、品位等值线变化规律均有向高地地区增厚、增高的趋势,特别是道坨锰矿床西侧实施的ZK2711、ZK710、ZK1909揭露的矿体偶见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富菱锰矿石,指示其应刚进入为古天然气渗漏喷溢的中心相(图3),据此推断中心相带应延伸至高地东侧附近。经高地锰矿的勘查实践,证实了这一预测,特别是中心相(喷溢口)分布范围大(图3),以致高地锰矿床的锰矿平均品位是该类型锰矿床之最。表1 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单工程矿体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征统计表
测试单位:贵州省地矿局黔东地矿测试中心
大致以李家湾锰矿床ZK107孔至高地锰矿床ZK2715孔一线为中心,其长轴方向为北东65°~70°。其主要特征是含锰岩系下部菱锰矿体中均出现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菱锰矿石和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过程中产生的系列软沉积变形纹理、底劈构造等,一般分布有多层菱锰矿体,锰矿体平均品位最高,出现一层或多层凝灰质粘土岩等。主要分布在道坨-高地-毛塘-李家湾一带,呈长椭圆状分布,其南西侧目前尚未控制圈边,已控制的该相带宽1.2~1.8km,长大于5km。以围绕中心相呈环带状分布为特征。一般不出现被沥青充填的气泡状富菱锰矿石和软沉积变形纹理、底劈构造等,主要以块状菱锰矿石及部分条带状菱锰矿石为特征。发育2-3层菱锰矿体,锰矿体品位较中心相低,含锰岩系厚度也较中心相区有所减薄。主要分布在锅厂、关口坳、乌罗镇、红岩、耿溪、乜江及杨立掌、毛塘、大路等一带大致限定的区域,该相带单侧宽150~1500m,长大于20km。以围绕过渡相呈环带状分布为特征。以主要为条带状锰矿石和与炭质页岩互层为特征,锰矿体品位又较过渡相低。含锰岩系厚度较过渡相区明显减薄。越靠近地堑盆地边缘,菱锰矿体厚度越来越薄,直至尖灭。尹崇玉,等(2006)在毗邻的松桃黑水溪锰矿区大塘坡组底部凝灰质透镜体中,测定的锆石SHRIMPⅡU-Pb年龄为667.3±9.9Ma(MSWD=1.6),可以确定松桃高地超大型锰矿床锰矿成矿时间应为662.9~667.3Ma。2016年,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提交《贵州省松桃县高地锰矿床普查报告》,备案的(333)+(334)锰矿石资源量为1.17亿吨(其中333类0.8亿吨)。2018年底,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通过进一步详查,提交了《贵州省松桃县高地锰矿床详查报告》,备案的(332)+(333)类锰矿资源量为1.61亿吨,其中富锰矿石资源量(332)+(333)类达7166.84万吨。高地超大型锰矿床已成为亚洲第二大锰矿床。该锰矿床深部锰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未圈边,仍具较大找矿潜力。与松桃大塘坡锰矿床的成因类型一样,松桃高地超大型隐伏锰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典型的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沉积型锰矿床,主要是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锰矿床,成因十分独特。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工业类型为优质的湿法冶金用碳酸锰矿石;其中的高地超大型锰矿床考虑其全矿床锰的平均品位达21.82%,虽略低于25%,考虑烧失量高达28.71%,根据《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编委会,2010),高地超大型锰矿床所有锰矿石均可以作为碳酸锰富锰矿石,这一超大型的碳酸锰富锰矿床,在中国是十分罕见的、更是十分宝贵的。(1)松桃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Ⅳ级地堑盆地十分独特,在平面上形如“新月形”、横剖面上貌似“箕状”的地堑盆地,中心走向大致为北东向65°~70°左右,盆地展布长大于35.0km,盆地宽3~5km。松桃高地超大型隐伏锰矿床即位于该地堑盆地向北西凸出的中心区域。(2)地表燕山期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而深部隐伏的控制锰矿形成和分布的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与地堑盆地的方向却主要为北东东65°~70°方向,存在40°的夹角,是高地锰矿床重要的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十分关键因素之一。(3)松桃高地超大型隐伏锰矿床属典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系统的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特征十分明显。锰矿渗漏喷溢成矿作用强烈,且规模大,以致矿体厚度与锰平均品位是黔东及毗邻区该类型所有锰矿床之最。(4)高地锰矿床中地表北北东向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由于存在浅部滑脱系统,主要为上陡下缓犁式正断层,未触及深部隐伏锰矿体,故未对锰矿体构成破坏。高地深部隐伏规模巨大的锰矿体分布完整、构造简单,与地表复杂的燕山期构造形成鲜明对比。(5)高地锰矿床矿体尚未圈边,其南西及北西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预测锰矿资源量可突破2亿吨。原文来源:袁良军,谢兴友,郑超,覃永军,周琦,潘文等.(2019).贵州松桃高地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主要特征与找矿实践.贵州地质,36(3),10.
封面标题、导读评论和排版整理:《覆盖区找矿》公众号.
推荐读者下载、阅读和引用原文!
------------往期精彩回顾-------------余文超等: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耦合关系——“大塘坡式”沉积锰矿为例
周琦 等:沉积学研究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案例4个)
安徽省发现93处大中型矿产地:勘查经验及启示
-关注“覆盖区找矿”,拥有更多新方法-
宣讲成果,助力转化,激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