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码头遇见数智化:华为和天津港解锁新质生产力

财富   2024-09-09 19:48   广西  

华为选择和伙伴一起扎根行业,目的正是打造数智化转型的灯塔,实现0到1的突破,然后积累转型和实践经验,携手伙伴完成1到3,3到N的复制,进而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实现“数智世界,一触即达”。

撰文张贺飞
编辑沈菲菲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将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坦言“经济周期是在长波创新下运作的”。

当新一轮技术革命叠加新的经济周期,意味着以创新为驱动、以前沿科技为羽翼的“新质生产力”将是开辟新增长路径的必选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了《新智中国说-谈智一会间》栏目,旨在找寻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数智化创新突破,为千行万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可参考的“样板点”。首期的参访对象,就是天津港携手华为打造的《码头童话》——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和印象中人头攒动的码头不同,央视画面里的天津港是这样一幅场景:无人卡车穿梭往来,龙门吊不停地装卸集装箱,把镜头拉近一些却发现,偌大的港区里居然看不到一位工作人员……

数智化和无人化笔触下的“码头童话”让人惊叹,同时产生了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天津港是怎么将“童话”变成现实的?

01.
解业务难题,需要找对“技术药方”

把时间拨回到五年前,天津港还不是现在的景象,和世界上的大多数港口一样,面临着效率、能耗、人力需求等难题和挑战。

不同的是,天津港积极求变,既然传统的技术和方案已经无法解决传统港口遇到的“顽疾”,是否可以向新技术要生产力呢?基于此,天津港和华为于2019年开启了数智化转型合作之旅,并用不到两年时间解决了最棘手的业务难题。

比如在码头作业效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岸桥司机,每天要在40米的高空中弯腰低头工作8-12个小时。由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且需要两三年的培训才能上岗,岸桥司机“招工难”被讨论了很多年。


但在天津港的智慧零碳码头,上述问题已经是一种过去时:以巾帼班为代表,她们在舒适、有空调的办公室里,远程操控多台岸桥,不仅降低了工作强度、远离了“职业病”,还极大地提升了安全作业效率。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华为基于F5G技术,为天津港搭建了F5G全光工业网超远控方案,20公里内的时延不到1ms,满足了港机设备自动化操控指令和监控视频的回传,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屏幕远程监控和操作,在码头岸桥、场桥等实现无人作业。

被数智化解放的,还有传统码头里的集卡司机们。


过去一辆集装箱卡车通常需要配备三名司机,由于港口作业复杂,特别是夜间工作时,司机容易疲劳,也存在招工难用工难等挑战问题。而且港口主要使用的是柴油集卡,油耗高,对环境存在严重污染。

华为和天津港的给出创新方案是——基于车路云网协同的智能驾驶系统,融合5G+L4级自动驾驶、北斗导航、高精地图等技术,发挥“感联算控”的产品组合优势,用无人驾驶的新能源卡车取代了柴油集卡。不仅实现了24小时全自动化高效运营、避免了违规驾驶的隐患,还通过“风能+光伏”绿色发电实现了电力自给自足,解决了环保问题。

再比如困扰行业多年的调度和排产难题,过去主要靠人工做计划,涉及船舶吨位、泊位数量、集卡容量、箱体大小、单船完工时间、货物总量、岸桥范围等诸多变量,往往需要24个小时才能做完。

由于人工排产的效率不高,导致港机设备利用率低、船舶装卸时间长,而船舶每多停留1天,成本也会同步增长。


为了打破效率瓶颈,双方基于天筹AI求解器打造智能计划,包括船入港的泊位计划、岸桥作业计划、集装箱配载计划和堆场计划,原本24小时的计算被压缩到10分钟,效率显著提升,并可更好地应对新变化和业务调整;基于此,天津港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了15%、船舶在港时间缩短了10%,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可以找到的数智化创新场景还有很多。

而隐藏在这些场景化创新背后的,是数智化时代的解题思路:曾经近乎无解的业务难题,正在被新技术“对症下药”,激发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联合创新,将是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的不二法门。

02.
联合做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提速”

数智化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少行业其实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抄,怎么帮助传统行业更好、更快、更简单、更轻松地实现数智化呢?

这或许也是《新智中国说-谈智一会间》栏目将天津港作为第一站的原因。

华为属于典型的技术派,在ICT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沉淀了丰富的经验,以及5G、F5G、自动驾驶、大模型、天筹AI求解器等前沿技术;天津港则是有前瞻性的需求方,肩负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时代使命,想要为全球港口业的建设贡献“天津方案”。

如果说央视镜头里的“码头童话”,让大家看到了数智化创新的突破与价值;深入华为和天津港联合创新的肌理,则可以看到百年老码头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看到“联合创新”孕育出的新质生产力。

直接的例子就是数字孪生技术。


天津港码头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数字孪生系统。物理世界中的设备、船舶、车辆、道路、集装箱等,都能在数字孪生系统中一一对应,为港口的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细的手段。

以码头建设为例,如果按照传统方式,长则六七年,短则三四年。天津港先在华为云上进行“数字孪生”模拟和验证,包括港口设施、调度和作业流程等等,最终C段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周期只用了19个月,成为全世界港口业最快建成的智慧码头。

同样的还有前面提到的无人驾驶系统。

国外的一些港口也曾引入“无人集卡”,采用的是磁钉导航技术,在路面上铺设磁轨,车辆按照固定路线自动行驶,存在路线长、不灵活、堆场前沿占用面积大等弊端,无法适应智慧港口对效率的要求。

华为和天津港将L4级自动驾驶带到了码头上,在超大宽带、超低延时、广覆盖和高可靠性的网络下,场内可以容纳近百辆无人车自由行驶。不止于此,无人集卡背后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和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场桥、岸桥等资源实时协同,在船舶靠岸前就会通过智能算法分配最合理的作业资源,实现大规模无人驾驶车队的有效管理。

不难看出,在联合创新机制下,华为和天津港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业态,用“摧毁”旧技术方案的方式,推动港口行业向前发展。

可以佐证的是,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在《新智中国说-谈智一会间》的访谈中,特意提到了双方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近期将加速完善PortGPT(港口大模型)的研发;远期将实现“港、产、城”融合一体化的升级,助力城市的数智化转型。

个中原因并不难解释。

数智化进程方兴未艾,不少企业还处于不会转、不敢转的阶段,华为选择和伙伴一起扎根行业,目的正是打造数智化转型的灯塔,实现0到1的突破,然后积累转型和实践经验,携手伙伴完成1到3,3到N的复制,进而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实现“数智世界,一触即达”。

03.
隔行不隔理,数智化也有“方法论”

因为隔行不隔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数智化转型的难题是相通的,像天津港这样的案例绝不缺少借鉴价值。

在《新智中国说-谈智一会间》的栏目中,当主持人问及“华为对不同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有哪些建议”时,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总结了一套转型实践方法,即架构先行、平台先行、场景创新、迭代前进。

首先是架构先行和平台先行。

华为利用过去30多年服务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经验,提出了行业智能体参考架构,并将其分为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和AI大模型五层,可以理解为数智化转型的路线图。



华为和天津港的联合创新,第一步不是直接切入场景痛点,而是利用5G、F5G、摄像头、传感器等技术,打造了智能感知和联接的基石;然后基于华为云、存储构建智能底座,提供通用计算、AI计算、数据入湖等能力;再通过智能平台的数据治理、内容开发、模型开发等工具将数据建模;最后利用AI大模型和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实现了港口设备的自主运行和智能控制。

而后是场景创新和迭代前进。

有了架构和平台后,华为的F5G、5G+L4级自动驾驶、大模型、天筹AI求解器等技术有了落地的土壤,针对天津港遇到的业务痛点和需求,深入到场景中解决问题,“碰撞”出了无人驾驶集卡驱动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无人作业的岸桥远控、实时计算千万级变量的智能计划(调度)等一系列场景创新。

同时需要理性认知的是,数智化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津港的智慧零碳码头一直在迭代升级,从一个场景到多个场景再到系统。譬如智能水平运输系统,一开始运营效率也不算太高,至少经过了一年“春夏秋冬”的实际应用、算法迭代和系统优化,才形成了近百辆车队井然有序、高效运营的场面。

为什么企业的数智化转型需要一套方法论呢?

数智化之所以会成为挑战,症结恰恰在于一个“新”字,缺少可参照的案例,几乎所有企业都怕路走歪了,担心投入看不到回报,不小心错失新质生产力打开的机会窗口。

沿循这样的逻辑,天津港就像是“极地航道上的破冰船”,百年老码头的智能化转身,不单单验证了华为给出的“路线图”,某种程度上也坚定了各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信心:当劳动密集型的码头作业,都能够在数智化的帮助下,变成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隐含的说服力不言而喻。

做一个预判的话:目前全世界的集装箱码头,大都还在依赖人工,华为和天津港的解决方案可以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复制到其他码头,很可能会像30年前的鹿特丹港那样,成为全世界“抄作业”的对象。

把视角再放大一些,华为和天津港一同谱写的“码头童话”,注定会在数智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帮助千行万业看见数智化的未来,开启数智化转型的新篇章。

04.
写在最后

诚如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在《新智中国说》节目末尾的寄语:“华为坚持以数智化转型为舵、以新技术为帆、以场景化方案创新为桨,助力千行万业驶向美好的数智未来”。


每一次生产力革命的出现,一开始都是鲜有人涉足的荒海,然后有一两家企业造出了一艘艘渡舟,再一步步从渡舟升级成巨轮,帮千行万业渡向生产力革命的彼岸。

在新质生产力的海洋上,华为期待携手千行万业再次扬起的风帆,让“数智世界,一触即达”。

往期推荐


01

千行万业的数智化,将在全闪普惠的土壤上开出新花

02

中小企业和数智化的距离,只差一块华为IdeaHub




主理人 | 张贺飞(Alter)


前媒体人、公关,现专职科技自媒体


钛媒体、36kr、创业邦、福布斯中国等专栏作者


转载、商务、开白以及读者交流,请联系个人微信「imhefei」

Alter聊科技
探究产业兴衰,专注商业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