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在绍兴市下辖的嵊州市雅璜乡(今石璜镇),基层干部揣着一本日记在田间地头记录民声、惠及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民情日记”自此诞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这一做法予以高度肯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04年在嵊州调研期间,提出“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20多年来,我们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拓展“民情日记”传承发展的内涵外延、实践路径、制度机制,推动各级干部访民舍、记民情、想民心、议民事、解民难、帮民富,将“民情日记”写在时代大潮中、群众心坎里。
坚守“访民舍、记民情”的出发点,增进群众感情、掌握群众实情。绍兴把“民情日记”作为夯实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推动党员干部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走门访舍、嘘寒问暖中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情日记”在形式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一是从“集中式”到“常态化”转变。“民情日记”发端之初,是由党委政府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近年来,我们把“民情日记”和驻村指导员制度深度融合,选派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村,形成民情大走访、民情工作日、民情分析会等制度机制,引领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二是从“纸上记”到“线上集”迭代。“民情日记”最初由党员干部一笔一画记在本上。近年来,我们顺应新技术新平台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实践方法和手段,推出了“民情通”“民情微聊”“民情脚印”等应用场景,把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网络上,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三是从“小日记”到“大治理”跃升。“枫桥经验”和“民情日记”都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好经验。我们把“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要求融入“民情日记”,促进基层治理的理念、制度、机制深层次升级,推动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意识、能力、效能全方位提升。
20多年来,“民情日记”不断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村情社情”记到了“企情舆情”,从“小康路上”写到了“共富大道”,从“笔尖纸上”拓展到“线上云上”,常写常新、历久弥新,迸发出强大的实践穿透力、时代感召力、蓬勃生命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绍兴考察,赋予绍兴“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的重大使命,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绍兴将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决担起传承发展“民情日记”的光荣使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时代内涵,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筑就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绘就最亮丽的群众底色。
来源:绍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