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只是回忆的沙漏,像流星的坠落,绚丽地点亮了整个星空,像你故事在我生命留下,不褪色的伤口……”——邓紫棋《回忆的沙漏》图源:soogif
时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新闻,某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倒下,因为心跳骤停,再也没能醒过来。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们每年因为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心跳骤停,如同行驶途中的汽车发动机突然熄火,相当于给生命按下了“暂停键”,如果在沙漏的倒计时内不能“重启”,那么意味着生命的永远停止。每当新闻里出现心源性猝死事件,都会伴随着“为什么不早点做急救措施”的惋惜声。图源:拍信创意
心肺复苏(CPR)正是针对于心跳骤停的急救措施,也就像汽车的钥匙,重新打开生命的大门。当前,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会定期更新一次心肺复苏指南,目的在于提高救治效果。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发明CPR的是我国天津医科大学麻醉科的王源昶教授,其硬膜外麻醉术中的CPR比国外的报道早5年,王教授被誉为“世界胸外心脏按压术第一人”。
传统心肺复苏流程分成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LS)和复苏后处理(PRC)。其中BLS也称初期复苏或心肺复苏,指在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现场的急救措施,目的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血流灌注。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去学习掌握应急的。BLS复苏成功的标志是:动脉搏动,自主呼吸,面色红润,四肢活动,瞳孔缩小等。BLS复苏成功之后即转入下一阶段,ALS,也就是转入医院ICU治疗。
最新的心肺复苏术,不单纯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严格意义上是一种团队协作工作,叫做“高质量心肺复苏团队协作”,包括两个部分:高质量心肺复苏+团队协作。那什么是高质量?快!争分夺秒“生存链”,白金1分钟,黄金4分钟,每次操作停顿不超过10秒钟。快速按压,100~120次/分;用力按压,深度5~6厘米(胸廓前后径1/3); 按压与呼吸比30:2;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按压与放松比大致相等;持续按压,避免中断;避免过度通气。高质量心肺复苏要求很高,需要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频繁专业的内容,所以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团队协作。这个团队是临时性的,快速组建并完成分工,分为领导者、按压、人工呼吸(气道)、除颤、打针给药与记录。图源:作者提供
因为心跳骤停导致猝死的情景很多,例如作息时间不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加班等,但似乎更多人是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然而当前医学研究并没有发现两者有因果关系。图源:拍信创意
如果仍然担心,爱运动的人按照科学的方法运动同时定期体检,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心跳骤停风险的,其中一种方法是AHA推荐的根据心率确定训练强度,称为心率储备训练法。心率储备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时心率占最大心率百分比来衡量训练强度。最大心率为“220-年龄”,例如,20岁的人,最大心率即为220-20=200次/分。中等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50%-70%,剧烈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85%。图源:拍信创意1.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或两种强度相结合,最好分次完成。 2.每周至少2天,增加中等到高强度的肌肉力量训练(如对抗阻力或重力训练)。 3.少坐,即使是低强度的活动也可以抵消久坐不动带来的坏处。4.每周活动大于300分钟(5小时),对身体更有益。 5.长期规律运动,每周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可以逐渐增加。 图源:拍信创意1.3-5岁的儿童运动积极,每天都有足够的机会活动。
2.6-17岁的儿童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有氧运动。
3.每周至少3天进行高强度运动。
4.每周至少3天的肌肉和骨骼力量(负重)运动。
5.长期规律运动,每周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可以逐渐增加。
唐昊,博士,副主任医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