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时代高校电子电气教学改革与创新交流会定于2024年11月30—12月1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交流会的主题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教材建设
会议注册&住宿预订&咨询请扫下方二维码:
一、
11月30日 大会安排
1
主题报告1
孙昌璞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创院院长、教授,组织参与我国物理学科战略规划工作(基金委和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秘书组组长和十四五规划的战略组组长),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其原创性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国际影响。
2
大会报告2:促进教师教学成长和开展客观教学评价的有力抓手——教学档案袋
提 要
首先介绍什么是教学档案袋,随后以报告人自身的教学档案袋为例讨论其主要内容,进而阐述这一工具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和能力,以及单位对教师开展客观教学评价的有力抓手,最后探讨教学档案袋未来的发展方向。
于歆杰
清华大学教授,人事处处长,人才办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主任,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工科基础课程教指委秘书长,国际电磁发射杰出贡献Peter Mark奖章、杰出教学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电路原理”负责人。
3
大会报告3:深化课程建设,践行育人使命
提 要
(1)简介包括101计划等在内的国家层面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程;(2)好老师上好课的三要素体会交流,即不断深化课程的内涵建设、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创新、践行过程育人;(3)以AI赋能物理学类课程群建设为案例,如何借助AI提升育人效果的经验交流。
张汉壮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教学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一部。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门和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四门。
4
大会报告4: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黄钰林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从事雷达探测成像、信号检测与估计等方向研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5
大会报告5:电子技术课程群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革实践
提 要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新需求、产业发展新变化、立德树人新要求,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重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AI赋能建设课程知识图谱、数字虚拟教师、数字虚拟助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和学习成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王淑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北部地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主任、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电器与电子系统可靠性、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6
大会报告6:数智化教学改革发展历史、现状与有待考虑的问题
提 要
回顾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历史,以及对当前智能助教、知识图谱等相关平台的调查研究,探讨人工智能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场景、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在课程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更好地迎接人工智能+教学做好准备。
孟 桥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及参加多项教育部新工科课题、虚拟教研室等重要的研究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编教程多次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7
大会报告7:开辟教材建设新领域 塑造教育发展新动能
提 要
数字教材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动能。通过专业的云创平台与服务体系,可以建设一系列创新、实用、准确、高效的数字教材。云创平台集成了先进的内容制作与管理工具,可提供便捷的资源获取与互动学习体验,助力师生高效学习。数字教材在教学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缪可可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副主任、副编审,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大会报告主持人
郭宝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0部,牵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信号与系统”负责人。
12月1日
分会场报告人介绍
一、
分会场1:EOCU联盟工委交流会议
主持人
丁大为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讲的“电子线路”认定为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推荐认定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1
分会报告1: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发言
孟 桥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及参加多项教育部新工科课题、虚拟教研室等重要的研究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编教程多次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学名师奖。
2
分会报告2:传承,创新,开放,共享——EOCU联盟湖北工委会建设经验分享
邓天平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和省级一流全英语线上课程负责人,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责任教授,课程组长,获“华中卓越学者”称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首届课堂教学优质奖。
3
分会报告3:军地融合,数智赋能,构建协同教研新生态
韩 韬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湖南省一流课程和军队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湖南工委秘书长。主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多项,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合作出版译著《统计信号处理基础——实用算法开发》,新形态教材《雷达对抗综合实验》,建设数字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4
分会报告4:建设一流虚拟教研室,创新教研新生态
于艳君
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电磁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校教学优秀奖等荣誉10余项;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4部,专著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5
分会报告5:推动教改、打造精品、资源共享——EOCU联盟河北工委建设经验分享
马增强
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EOCU联盟河北工委秘书长,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安全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二、
分会场2:基础课程与教材建设
主持人
梁 锟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200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2014-2015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欧洲激光中心进行访问交流,随后2016年,201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欧洲空间局(ESA)/德国航空太空中心(DLR)进行访问交流。主讲本科生“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线路设计、测试及实验”以及研究生“电路与系统”等课程。研究领域为光电智能感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先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教学改革等项目。
1
分会报告1:课程、教材与教学——以《电工学》(第8版)为例
姜三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校基础教学带头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等。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电工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主编、参编各种教材23本。
2
分会报告2:《电磁场与电磁波》(第6版)的教材新意
潘 锦
电子科技大学首席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电磁场课程虚拟教研室主持人,电磁场与波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
3
分会报告3:新时代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
赵进全
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责任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负责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奖、王宽诚奖等多项,主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教材11部。
4
分会报告4: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建设与展望
李文渊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电路与系统、模拟及射频集成电路、高速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生物芯片等。主编十三五江苏省重点教材、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教材“数字电路与系统”等,国家首批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获得东南大学杰出教学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5
分会报告5: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戚晨皓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多媒体通信与感知技术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省级和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4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一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负责人,参与编写“十四五”江苏省规划教材。
6
分会报告6:逐层推进的双闭环式专业课教学竞赛设计
程 鸿
安徽大学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系主任,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教坛新秀。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主要参与人。获省级线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专业课程教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教材2部(数字教材1部)。
三、
分会场3:新质生产力与实验实践
主持人
项建弘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电路基础”校平台课负责人,黑龙江省数字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数字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1
分会报告1:构建知识图谱,开展基于系统观的智慧化教学
俎云霄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锋,北京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负责人;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2
分会报告2:以数字化教材为核心,构建专业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数字化课程体系
雷 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教授,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国防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2项。
3
分会报告3:面向社会需求和工程应用的“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陈桂友
山东大学教授,国家万名创新创业导师,山东省教育学会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山东大学“嵌入式系统与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平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人工智能。获得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2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和教学立项。
4
分会报告4:人工智能背景下项目式教学初探
周 群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曾获教学奖励有: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四川大学第十届教学卓越奖、首届四川大学“星火校友奖”、四川大学名师。主编教材三部。近五年主持或主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重点项目、横向等二十余项科研项目,共发表文章五十余篇。
5
分会报告5:学为中心,理实结合,建设电路系列数字教材——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为例
罗笑冰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电子电路”教学团队首席教授,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军队精品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负责人。主编教材4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校优秀中青年主讲教师、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6
分会报告6:数字化教材的数实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星球车混合虚拟仿真技术》为例
崔 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院长助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核心成员。曾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主要从事低频电磁感知、智能通信等基础和应用研究。
四、
分会场4:新一代通信通信技术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体系建设
主持人
虞红芳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智慧网络及应用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IFIP Networking等最佳会议论文等。担任多个网络领域期刊副编辑。入选中国通信学会算力网络、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网络等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与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科委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多次获头部通信网络企业优秀科研项目奖;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1
分会报告1:以兴趣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思考力的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信号与系统”建设
杨建宇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现任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委主任、天府绛溪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长期从事雷达技术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攻克了雷达前视成像技术国际难题,成功应用于多型重点装备。
2
分会报告2:《通信原理》一流课程与新形态教材建设
马东堂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IEEE高级会员,曾获军队育才奖银奖,国防科大教学质量名师奖、优秀教师奖和最受欢迎教师。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和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军队级精品课程“数字通信”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无线通信与网络、物理层安全。
3
分会报告3:面向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赵雅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宝钢奖优秀教师。长期致力于空间电磁信息感知与对抗、智能测控、医学信号处理等领域研究工作。
4
分会报告4:物联网教材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丁 飞
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副院长,南京邮电大学智慧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工程,担任江苏省通信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软件定义网络、智能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5
分会报告5:厚理博术,数智赋能,打造优质课程与数字教材
李艳凤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专业“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讲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主编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等。长期从事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
6
分会报告6: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杨昕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电子电路等课程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十余项,参编教材4部,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往期回顾
✦
更多会议通知请点这里
推荐文章:
《物理实验》创刊于1980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刊,是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单位,是高等学校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欢迎您踊跃投稿,投稿网址:
http://wlsy.nenu.edu.cn/
https://publish.cnki.net/wl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