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头条按:11月4日至6日,由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教育厅指导,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主办,四川博物院、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自贡博物院承办,四川省文物信息中心、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公共教育专委会、“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成都市草堂小学教育集团协办的“2024年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工作交流会”在自贡顺利举办。
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各地的文博、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教育机构代表逾一百三十位嘉宾共襄盛举。
程龙刚馆长主持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程龙刚主持。
王武主任发表致辞
开幕式伊始,自贡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主任王武发表致辞。王武指出,应进一步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与学校课堂有机配合,探索出更多有意义的馆校课例。
王国强主任致辞
四川省学校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主任王国强发表致辞。他强调博物馆研学实践要抓好政治性、教育性、公益性三大属性,更要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实现博物馆与学校双赢,为青少年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教育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侯世新副理事发表致辞
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侯世新发表了致辞。她肯定了“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等多个平台,在标准制定、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交流合作、课程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希望联盟能进一步发挥作用,推动馆际合作、馆校合作、馆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开幕式后,举行了“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授牌仪式。
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余勇、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文物博物科科长陈思、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程龙刚以及“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秘书长、成都市草堂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党总支书记金波共同上台,为自贡市解放路初级中学校、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校等四所新加入联盟的学校授牌。这一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进一步壮大,为推动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助力。
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以主题发言的形式开展,应邀参与发言的嘉宾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季娇、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刘卫华、《博物院》杂志编辑部主任张亚娜、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副主任何东蕾,他们分别就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理论、实践及科研成果发表等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季娇副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季娇副教授带来了题为《面向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理论及启示》的主旨发言,围绕博物馆教育的定义、理论需求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展开阐述。她强调,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效果评估、实施路径、与家长及学校教育的结合模式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来加以解决。此外,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她就博物馆教育理论如何与实践和谐共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博物馆教育应该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刘卫华主任进行主旨发言
刘卫华主任以《增进博物馆在青少年素质提升中的教育力》为题发言,围绕博物馆与多元教育生态空间、博物馆与个体成长的社会化以及博物馆教育力的提升策略等议题,进行剖析。刘卫华表示,通过参观博物馆,青少年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同时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和互动体验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她建议,博物馆应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教育课程和活动项目,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学计划中。
张亚娜主任进行主旨发言
张亚娜主任以《从实践到理论:以〈博物院〉为例谈博物馆教育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为题进行了发言。张亚娜结合《博物院》杂志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了博物馆教育论文投稿、写作、修改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她指出,博物馆教育论文应紧密结合实践,深入挖掘教育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论文还应注重理论创新和方法论的运用,以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张主任的发言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写作指导和实践经验。
何东蕾副主任进行主旨发言
最后,何东蕾副主任带来题为《学无涯,习有径——四川博物院课程研发与实施策略》,围绕四川博物院教育体系的理念、框架构建、目标、研发与实施等进行阐述。何东蕾指出,川博从教育理念与发展定位出发,将博物馆教育视为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系统化的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她列举了四川博物院开发的《青铜铸文明》《小小国宝守护人》等博物馆课程案例,阐述了四川博物院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策略与举措,其中涵盖多种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偏好的青少年的学习需求。
下午采用馆校课例展示、课程案例解析的形式。
周翠微副馆长主持活动
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周翠微担任主持人,课例展示在古朴的西秦会馆进行,现场搭建了沉浸式教学课堂。
馆校课例展示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连接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主会场与成都市草堂小学,由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校和草堂小学五年级3班共同汇报了“研盐有声”研学课程的学习成果。
自贡市大安小学的张燕老师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互动问答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自贡盐业的悠久历史、生产工艺及文化影响。
现场学生们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形式,分组展示凿井、采卤、输卤、煮盐四个制盐环节。草堂小学的学生们则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参与互动教学,分享了他们在课程中深受启发的知识,如海盐、湖盐及井盐的区别、滑轮的发展历史、制盐灶的变化历程等等。
两校的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充分展现了馆校合作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梁庆蓉老师进行汇报
课程展示环节结束,进入了课程案例解析汇报阶段。成都市草堂小学的梁庆蓉老师对此次“研盐有声”馆校课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与汇报。她分享了课程设计思路、实施过程的感悟和思考,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钟玲副院长进行点评
嘉宾点评环节,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鑫对展示课程进行了精彩点评。钟玲副院长首先发表了看法。她指出,此次课程汇报充分展现了实践性、操作性、趣味性和延展性四大特点,这是博物馆与学校双向交流合作的结晶。通过课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制盐的工艺发展脉络,还深刻体会到了人民团结、毅力、创造力和勤劳的精神内涵。
刘鑫主任进行点评
刘鑫主任从课程设计的微观细节入手。他提到,老师通过询问学生的感受来启发思考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此外,课程设计应巧妙地搭建了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的脚手架,使学生在博物馆的学习之外,还能进行深入的课后学习。刘鑫主任还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盐的兴趣,可以引入固态、液态、气态等不同形态的盐,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活动的尾声,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研究馆员侯世新为此次优秀馆校课程设计的参与者颁发了证书。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提升的平台,也为推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将继续努力,让博物馆教育将越来越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四川博物院
编辑:戴静怡
审核:赵娣
监制:博物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