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杂志刊发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章: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强龙江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务   2024-11-15 19:22   黑龙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系着发展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扎实推进幸福龙江建设目标任务。

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与招聘方代表沟通交流(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一、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推动从“想就业”到“能就业”迈步,让劳动者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坚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中强化就业优先,促进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外贸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挖掘更好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创业机会,厚植千家万户的“幸福根基”。一是助力产业振兴带动就业提质。紧盯先进制造、冰雪经济等现代化产业发展方向,抢抓银发经济、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完善岗位收集、技能培训、用工保障联动机制,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二是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扩容。纵深推进人社系统服务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支持驻省央企发展、助力民营经济壮大行动,推广“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便捷服务模式,用足用好稳岗返还、扩岗补助、就业创业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提升市场主体的就业吸纳力。三是加强创业引领激发就业活力。深入实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密集举办“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等活动,打造“培训+孵化+项目+政策”全生态创业服务链条,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放大创业的就业牵引力。

2024年黑龙江省校园联合招聘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涛/摄)

二、强化就业兜底帮扶,推动从“能就业”到“稳就业”进步,让劳动者的幸福感更有保障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促进相结合,聚焦不同就业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支持政策,靶向提供精准帮扶,助力更多劳动者求职有门路、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守牢千家万户的“幸福底线”。一是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促进企业吸纳、创业引领、培训见习等社会化渠道同向发力,推动公务员考录、选调生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招募等政策性岗位提前落实,引导青年树立正确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积极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二是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培育家政服务、康养护理、乡村文旅等行业特色劳务品牌,实施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促进返乡创业、外出务工、就近就业多轮驱动,坚决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三是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积极构建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发现、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递进联动,提供“一对一”精细化就业援助,合理运用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强化就业服务提质,推动从“稳就业”到“好就业”阔步,让劳动者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坚持以夯实基层就业服务为基础,推动基层治理与数字赋能有机结合,实现“大数据”与“铁脚板”优势互补,健全便利化、专业化、智慧化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高效匹配,提高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一是打造“家门口”便利化服务网点。升级充分就业社区、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基层服务载体,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广“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接续开展“就业服务进基层”“金秋招聘月”等“10+N”系列服务活动,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频次,提高服务效率,将暖心、贴心、放心的就业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二是打造“百千万”专业化服务队伍。建强“百名就业岗位推荐官+千名人社服务专员+万名基层工作者”服务队伍,丰富职业规划、简历诊断、面试辅导等“个性化”求职服务模式,提升岗位开发、工资指导、信息发布等精准化招聘服务质效,推动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互促共进。三是打造“就在龙江”智慧化服务品牌。建设全省数字就业指挥中心,升级“就在龙江”“零工之家”等智慧服务平台,加强运行态势监测、数据挖掘分析、数据交换共享、数据服务决策和平台优化升级,实现“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就业需要—就业质量监测”闭环衔接,提高就业稳定性。

四、强化就业培训赋能,推动从“好就业”到“就好业”跨步,让劳动者的幸福感更可持续

坚持服务发展和服务就业导向,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技能龙江”行动,全力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千家万户的“幸福期待”。一是高质量开展急需紧缺职业培训。实施农民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等专项培训,推行以培训后就业和取证为导向的差异化补贴标准,积极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制培训,形成政府主导、就业牵引、机构参与的培训新模式。二是高标准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品牌。发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作用,搭建优势聚合、资源整合、产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推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推进技工教育与产业需求融合发展,促进技能人才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对接。三是高标准打造岗位技能提升平台。推动技能人才评价由“政府鉴定”向“社会认定”转变,动态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目录,建立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发布制度,定期举办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和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活动,促进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支持更多劳动者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作者为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
来源:奋斗理论圈
监制:邢天敏
责编:辛梅
审核:郑悟
校对:孙瑞


黑龙江人社
发布黑龙江省人社厅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人社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