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第36个全国爱牙日

健康   2024-09-18 15:33   湖北  


2024年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的预防,牙齿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水平。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儿童患龋情况呈现上升趋势。龋齿正危害着我国儿童的口腔健康。


牙齿,是口腔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一旦出现了健康危机,就会严重打乱正常的生活。儿童期是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习惯,对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牙齿的小知识吧!


牙齿的结构

牙齿有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是裸露在口腔外面的部分,牙根是固定在牙槽窝内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2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是第一长出的牙齿,恒牙在大约6周岁时开始更换,一直到12,13岁全面更换,这个时间段为换牙期。


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龋齿也被称为蛀牙或者虫牙,它可不是牙齿里面长了“虫”,而是一种细菌作用为主、受多种内外环境因素影响、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龋齿的特点是牙体硬组织出现溶解和破坏,或出现不能自身修复的病损或“虫洞”等。


致病因素
细菌

细菌的存在和作用是龋齿发生的首要条件。迄今为止,在口腔中发现了超过200种不同属的细菌,其中以变形链球菌、乳杆菌、黏性放线菌在牙菌斑(细菌组成的一个不规则的斑块)中所占比例较高,被认为是主要致龋菌。

食物

也就是大家平时常说的“糖”。食物作为细菌代谢的底物,为牙齿上的细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使它们得以在牙面上生长和繁殖。一般来说,含糖多的食物致龋力强,无论是从化学成分还是产酸能力而言,糖都是细菌致龋的物质基础。

时间

菌斑的形成、牙齿表面的脱矿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尽量减少能够产酸破坏牙齿的时间对保护牙齿至关重要。频繁多次进食(包括正常餐食、零食、饮品)产酸,都会使牙齿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从而加速龋齿的发生发展。

宿主

主要是个体的口腔环境是否有利于龋齿的发生,包括牙齿的矿化程度是否能更好地抵御破坏,唾液量及成分是否可以更好地缓冲口腔中的酸性环境,牙齿的形态、排列,带有矫治器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牙齿的清洁导致更多的食物残渣存留等,这些都会对龋病的发生发展有影响。如果牙齿的硬度高,排列整齐,会更不容易残留食物,更不容易被腐蚀。


儿童患龋的危害
  • 乳牙龋坏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 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健康的乳牙在咀嚼时,给颌面部的骨骼和肌肉功能性的刺激,使颌面部发育正常。

  • 影响儿童的发音,前牙的严重龋坏,不能发唇齿音和舌齿音,会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 影响恒牙的萌出及发育,乳牙是恒牙发育的“向导”,乳牙过早丧失可能会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同时,过早萌出的恒牙,牙根发育不成熟,牙根短,经不起咀嚼压力,很容易导致松动,甚至脱落。


护理及预防

1.注意牙齿清洁。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要教育孩子认真刷牙、饭后及时漱口,而且要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每天早晩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晩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选择合适的牙刷,一般每三个月更换一次,若出现牙刷毛变形外翻,要及时更换,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2.注意喂养习惯。保护牙齿要从小做好,给孩子喂奶后家长要用纱布帮助孩子清洁口腔,睡前喂奶后要给孩子喝一些开水。

3.注意饮食。3~6岁儿童不要只吃软烂精细的食物,可以适当吃高纤维素、有韧性的食物。增强牙齿的咀嚼力对预防龋齿也是很有效的。

4.限制甜食的摄入。孩子都爱吃甜的食物,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儿童青少年应少吃含糖食品,少喝碳酸饮料,控制进糖总量,减少吃糖次数及糖在口腔停留的时间,吃糖后要及时漱口,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粗粮。晩上睡前清洁口腔后不再进食。

5.纠正不良习惯。很多孩子会有一些小毛病,如咬手指、吮嘴唇、舔舌头、用口呼吸等,这些习惯会影响牙齿健康,家长应及时帮助孩子纠正。

6.使用牙线。由于乳牙形态和排列的特点,儿童吃东西非常容易塞牙,牙缝是食物残渣的主要据点,是儿童发生龋齿最常见的部位,必须用牙线来清除。

7.定期口腔检查。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定期涂氟。六龄齿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不产生创伤,不引起疼痛,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从而预防窝沟龋。


部分资料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健康中国

建始疾控
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