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期的诵读者郭栋,来自威海市应急管理局,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家风故事是郭明义——小家大“义”。
郭明义,1958年出生,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公路管理业务主管。郭明义以雷锋为榜样,几十年如一日敬业爱岗、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等荣誉。
七月的鞍山,到了全年最热的伏天时节。炽热的阳光如瀑布,在齐大山铁矿露天采场倾泻而下。
郭明义穿着灰色工装服,戴着红色安全帽,一边手持步话机,一边指挥机车。
这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自1996年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至今,郭明义一干就是30多年。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走几十里山路,脸被风吹日晒成红褐色,像那漫山遍野的铁矿石。
一个人的名字寄托着父母的期望。郭明义的父亲郭洪俊和母亲叶景兰给家中长子取名“明义”,就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有道德、重品行,深明大义。
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郭明义的父亲郭洪俊作为鞍山钢铁齐大山铁矿的老矿工,一辈子工作兢兢业业。1968年,一位知识青年在帮助老乡下井打捞水桶时,水井突然塌陷,被埋在井下。正在附近干活的郭洪俊不顾自身生命安全,第一时间跳井救人,也被埋受伤。后来,他作为英雄集体的代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郭明义暗下决心,“做人就应该像父亲一样!关键时刻,我也会义无反顾!”。
在人生的重大抉择中,郭明义没有辜负父母所希冀的“明义”。几十年来,他尽心尽责守护齐大山铁矿,踏实的脚印遍布蜿蜒曲折40多公里的采场公路,累计义务献工2.1万多个小时,相当于多干了7年的工作量;坚持无偿献血,多年来累计献血6.5万多毫升,相当于10多个人全身的血量,60本献血证见证着爱的传递;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累计捐款54万多元,资助300多名特困生,成为孩子们口中的“郭爸爸”。
“水泥地、白灰墙、木门窗,一张老式双人床,女儿的床就摆在门厅,他家就是这么简单。”工友聂振勇说,郭明义多年来一直住在矿区那套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为了把房子让给困难职工,单位几次福利分房,郭明义连换房申请都没交。
“住个好一点的房子不是更舒服吗?女儿这么大了,不能一直睡门厅吧?”妻子孙秀英看到别人搬进市里的大房子,有些羡慕地对郭明义说。郭明义“调皮”地回答:“如果心窄,给再大的房子,也不会觉得宽敞。咱们家感情这么好,住哪里都一样舒舒服服。”一番话把妻子也逗乐了,再没提过换房的事。
郭明义爱写诗、写散文,还经常带着工友一起朗诵。郭明义对知识的汲汲追求,来自父亲的谆谆教诲。郭明义至今记得父亲对自己说:“儿啊,父亲这辈子苦就苦在没有文化上,有生之年就想看到你掌握一些知识。”
不论是在白雪皑皑的北国军旅生活中,还是参加工作后顶风冒雪上夜校,郭明义在几十年的学习之路上洒下汗水,也学到了真本领。初中毕业的他“啃”下了成人高考全部课程,获得本科学历,还通过了全国统一录用干部考试。不识“ABC”的他,硬是通过自学考入英语强化班进修一年,能流利地与外方工程技术人员交流。
“家庭是最好的老师。”郭瑞雪回忆,父亲爱看书,回到家总抱着书不放。她的英语启蒙就来自父亲,那时郭明义当英语翻译,家里就变成了英语角,墙上门上到处都贴着单词。
郭瑞雪至今记忆犹新的画面就是在家里的书桌前,父女俩各坐一边,父亲在那边捧着书读,自己在这边写作业。早出晚归的郭明义有时来不及和女儿碰面,就会写几句鼓励的话,把字条默默夹在女儿的书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上大学后,品学兼优的郭瑞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父亲,郭明义兴奋地喊着“女儿同志”。他将入党时父亲郭洪俊的嘱咐,也同样传递给女儿:“入党说明组织认可你,符合党员的标准,但是入党后能不能真正成为党员,还要看你的行动!”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正如郭瑞雪所说:“爸爸是我的人生教科书,我会永远读下去!”
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来源:中国方正出版社《清风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