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画钟馗

文摘   2024-11-08 12:30   河北  

黄胄画钟馗



钟馗图像在民间作为年节装饰极为盛行。早在唐宋,年末挂钟馗像以除邪祟的风俗已经普及,直至明清受民俗的影响又多出现在端午。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记载了一个“吴道子画钟馗”的故事: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患病久不痊愈,直至某晚做了个怪梦——一个长相丑陋的小鬼刚偷了东西打算逃跑,就被一彪形大汉揪住。大汉挖掉小鬼的眼睛,剖开他的身体并吃掉。大汉自称是“武举不捷之进士钟馗”,并誓为皇帝除去天下妖孽。玄宗梦醒后病愈,于是命吴道子将梦中情景画成一幅画,悬于宫中避邪镇妖,并颁诏在天下推广。


黄胄《钟馗》1982年

题跋、款识:壬戌二月二日晨兴,用望都汉墓法,黄胄作
莫道横眉怒眼,目索人间佞谗,打鬼照妖驱强梁。端的起敬肃然,问尔口是面善,巧言令色肋肩,慌悚无地寒光前,能不毛骨耸然。壬戌年二月。黄胄

随着钟馗作为“捉鬼之神”的地位逐渐确立,有关钟馗的神话故事也日渐丰满。民间传说里,钟馗出自陕西终南山,才华横溢,但因相貌丑陋而在武举中落选,愤而触阶而亡。历代画家针对“钟馗”进行的创作,内容也逐渐从“驱恶除邪”扩展到钟馗的生活与家世,及至“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

黄胄 《钟馗》 1983年

题跋、款识:见罗两峰画钟馗,写一鬼跪地双手托一大元宝,题词大意有人送美女,钟进士不悦,送绫罗老钟亦不悦,然有送房屋土地者皆不悦,唯有送钱者大悦,曰:“余有钱即有一切。”


黄胄先生创作了很多幅以“钟馗”为主题的作品。炎黄艺术馆藏这件绘于农历壬戌二月二日的《钟馗》是其中的精品之一,此时距春节过去不久,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抬头”。一方面,这件作品是画家同时期研究、学习古代传统和不断扩展题材领域的尝试——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只要有机会,他就认真临摹接触到的古今绘画精品,加强传统根基,丰富自身的艺术表现技巧。


黄胄 《钟馗图》


另一方面,题记“莫道横眉怒眼,目索人间佞谗,打鬼照妖驱强梁……”创作“钟馗像”,应当也寄寓了黄胄先生当时的思想感情。1981年,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中国画研究院(今国家画院)的筹建工作,由于工作受到的阻力和莫须有的指控,从字里行间,也许流露出的正是他希望真正清除不正之风的想法。


黄胄 《钟馗图》(局部)


黄胄 《钟馗图》(局部)


黄胄 《钟馗图》(局部)


黄胄 《红衣钟馗》


黄胄 《红衣钟馗》(局部)


黄胄 《红衣钟馗》(局部)


黄胄 《钟馗豪饮图》


黄胄 《钟馗豪饮图》(局部)


黄胄 《嫁妹图》


黄胄 《钟馗图》


黄胄 《钟馗图》(局部)


黄胄 《钟馗图》(局部)


觉得有用

点个“在看”再走

分享给更多有品有味的朋友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说起王世襄先生,在葫芦界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资深葫芦友必读的一本书就是王世襄先生所著的《说葫芦》,王先生对于葫芦的研究相当深刻,不仅对葫芦工艺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对于葫芦的种植还同时代的种植户一同在地里探讨葫芦种植相关经验。他还是烙画、养虫的高手。这些玩意在他眼里是雕虫小技。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字畅安,男,汉族,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

谈起诸多玩好,王老如数家珍:“十来岁时我开始养鸽子。接着养蛐蛐,不仅买,还到郊区捉。也爱听冬日鸣虫,即野生或人工孵育的蝈蝈、油葫芦等。鸣虫养在葫芦内叫,故对葫芦又发生兴趣。尤其是中国特有的范制葫芦,在幼嫩时内壁套有阴文花纹的模子,长成后去掉模子,葫芦造型和花纹文字,悉如人意。这是中国独有的特种工艺,可谓巧夺天工,我也曾试种过。十六七岁学摔跤,拜清代善扑营的扑户为师。受他们的影响和传授,玩得更野了——熬鹰猎兔,驯狗捉獾。由于上述经历,我忝得‘玩家’之名。”


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感恩关注 欢迎分享---





吾爱葫芦
公益公众号。葫芦知识,葫芦作品展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