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太极拳之柔

体娱   2024-12-30 20:00   北京  

梅墨生先生拳照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上述说法不是杨澄甫就是武禹襄或王宗岳所说,可以说是经典之论。尚阴柔,成为太极拳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显然源于老子思想。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传统太极拳习练以柔为用,但其目的在于“能极坚刚”,所以“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武禹襄语)。

      赵铁庵传李经梧师之《太极拳秘宗》谱,中有《太极下乘武事解》一篇,其中说“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于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这种以柔克刚的体用,恐怕在世界搏击领域,惟以内家拳为然,而太极拳最为代表。我们知道,这种拳学宗旨和技击理论是先人在长久的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它诞生于古老而智慧的中国文化,是一株武术奇葩。但是,在现实中“以柔克刚”的功夫很不易得,并不是你练了太极拳就都能“以柔软而应坚刚”了,许多人以为我不用力便能克敌制胜,以至于把“四两拨千斤”极为泛化,而实际较艺对待中却无法施用。要清楚,“有心之柔软”即“求柔软之于外”,目的是“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甚至可以说柔是假象或柔是过程和方法,而刚——内壮才是目的。怎样才能达此目的?这是关键。《太极拳秘宗》说“要非沾连粘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方为懂劲”。武禹襄《太极拳解》谓“能沾依,然后能灵活”。从物理学上说,一物欲依附一物,必轻盈必绵柔才可,两个硬性的刚物是不可能附着的,更不可能粘连。比如我们衣服上落个木棍不会沾上,肯定滑落,即是“丢”,而若衣服上落个毛发棉絮则会沾附而不脱落,这即是“沾”,即“不丢”。吴式太极拳传授独讲一个“轻”字,便是此理。然而“轻”之不易为非实修者不知,轻而灵,然后圆而活。轻灵圆活柔在其中矣。故求柔软,必以沾连粘随轻灵圆活出之,积之久而为内壮,而为坚刚,而为纯刚。使有心之柔软,成无意之纯刚。在对待施用(知彼)为内含坚刚,在修身养性(知己)为气质纯阳,前者为内劲,后者为内_丹。昔年李经梧师讲沾粘手时,曾形象地用“牛舌卷草”劲示范,让我们体会那种轻盈而松沉的吸附之感,至今难忘。李师同时精陈式,受陈发科耳提面命十余年,然李师讲陈式更强调松沉与缠丝,并不像讲吴式时那么强调轻灵的作用。大概这也是太极拳虽同出一源却又流派分衍的原委。不同流派不同门户之大同小异也在此。比如同样学“书圣”王羲之书法,智永得其秀雅,而欧阳询得其险劲,颜真卿则得其沉雄。杨式大架之开展,孙式之圆随,武式之紧凑,吴式之轻灵,陈式之刚劲,赵堡之柔顺,均为特色,但都不离刚柔并济,虚实并用,蓄发开合之共旨。


      柔的前提是外示安逸和松顺,但柔不可软,松也不可懈,软是无法发放对方的,比如蚯蚓是软,而柔是可以含刚而施用的,比如常山之蛇。有功夫的太极拳家往往能在较艺时让对方不好受不得劲,“我顺人背”,即让人感觉被捆绑一般,也是如蛇缠身,而且你越挣扎自身越紧,正是柔中的绵韧之刚劲的作用。“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正是此意。

      不过,笔者认为柔外刚内才是功夫。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内固才是太极拳窍要。武禹襄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十三势说略》),这都是至理名言。关键是内敛和内固。武氏说神要内固和内敛,这是上乘层次的说法,对于中下乘或一般习练太极拳者而言,直接敛神是行不通的。太极修炼与道通,炼神是上乘。所以“静”字是不二法门,形松意静,庶几近之,但还非究竟。武氏还说“全身意在蓄神”,重要的是由精气而生神,故养气充气练气然后始可言神。

      可见,柔松顺的训练是为了让气脉贯通,“气遍身躯不稍滞”,才可由丹田运气于四肢,但内家之运气是不运之运,“先在心,后在身”,意到气到。所以,松柔是为了坚刚——此坚刚乃是内气充实,筋膜强壮的坚刚,并非肌肉发达之坚强。当年俞敏老师说:内功雄厚之人,身无赘肉唯筋膜强健,骨坚皮松,看似皮包骨也。

    “气走于膜脉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太极拳秘宗》),筋膜以柔软松透为用,其柔软而含坚刚,弹性也。“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引同上),太极乃大道,乃求虚灵而虚无,故轻形重象,轻外重内,轻力重意。


      不修内家功夫,所用之力多阳脉所出,修内家功夫,所出之劲多阴脉所出,此间消息大矣。所以尚柔用阴者,道在无形虚空求也。以我之含蓄内敛,对彼之张扬外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者在此。

推荐阅读



学拳推荐  

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传承。一些拳谱中也有“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的说法。所以导致了很多武术爱好者虽然听说过丹田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课程讲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练法是科学完整且朴实无华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来的。本课程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础练习方法教给大家。

课程列表

一、浅释内家拳丹田功之秘

1、什么是丹田功?丹田是哪里?

2、为什么要练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独特之处

3、如何入手去练习丹田功?丹田功的练习步骤介绍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正确的身法是练出丹田的前提。本节课程详细讲解练习丹田功的几个身法要领,并通过动作讲解来配合身法练习。

三、丹田贯气法——丹田功的核心机密,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

      丹田贯气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内容,不会贯气法则丹田无法真正的聚气,丹田气不充足则丹田功有名无实。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过去老拳师对此秘而不传。所以至今很多练习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础身法运动阶段,甚至有的人对丹田气闻所未闻。本节课程按古传之法详细讲解丹田贯气。

四、丹田运转法——如何发动丹田气,内家拳产生的根源

       丹田气足之后,如果不会发动丹田气,则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须会运转之法。这也是内家拳法产生的根源,内家拳是由内而外练习的拳法,内家拳是先由内后有外,根据丹田运转的侧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异而形成不同拳法。本节课程以心意拳基础为例讲解如何以气催动丹田运转。

五、养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养就长命宝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中讲“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那我们平时该如何养丹田呢?本节课程会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检验丹田功正确与否的十个身体特征

       丹田功练的正确与否有没有标准?怎么自己检验练的对还是错?本节课程总结了十个身体特征,供大家参考研究。

七、丹田功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丹田功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训练计划方面的建议。

学习方式: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加入学习《丹田功秘法》。


文太极
 
公众号:wentaijicom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共同推动传统武术发展!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文太极
分享太极拳各大流派相关内容,传承太极文化,推动全民健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