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亦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说如轻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入,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分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
太极名家郑曼青说:“周身轻灵,其根在脚。”他谈起松沉落到脚底的要领时说:“松沉为连贯性动作,松得几分,沉亦得几分,松沉绝非柔弱,而内含有弹性之劲。窃以为上身不松求改之在腰胯,大腿不松求改之在膝,小腿不松求改之在脚踝。脚跗松透则外形上浸浸入道矣。”
松要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此时的松必然带来沉。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感受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在练拳的初级阶段,真的松下来的时候,腿会有火烧一般的感觉,附在骨骼上的筋会被明显的抻拉,有一种难以承受的感觉。这种感觉会随着松的程度逐步变化,大腿-—膝盖-—小腿-—脚下依次深入。
太极拳明师张志明在《腰腿间偏沉借地力引动拳势》中说:“肢体放松.既可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也可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还能在这上下两力的综合作用下向周围各个方向松。
在所有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最基本的,第一重要的,是产生向其它方向松的母松。向下放松贵在一个‘放’字.像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是因减弱向上的支撑力,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把骨架放顺,让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湿衣服似的挂在骨架上自然垂坠。真正放松到脚下了.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向下放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或简称‘沉’。”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能使两足有力,下盘稳固。真的松沉到脚底贴地,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顶起,这是地面反座弹力作用的缘故。
在初得内气后,除了手上的感觉,接下来就是感觉到小腿发沉,再然后是脊椎骨发重,自己觉得走路旁若两人,感觉身体饱满。这也松沉落到脚底的感觉。
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腰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腰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练者要做好松腰塌胯,首先要放松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大腿和小腿阴面的肌肉的肌肉,肌肉松不了,又如何能松腰腿的筋骨?又如何能松沉入地呢?
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如果拳势下盘松沉得太低,就会由沉势变成僵紧之重势,膝盖很受力,因此撑起较困难;只有沉到脚底能与地面相吸、顺着反座弹力撑起能与地面相斥才是松沉得恰到好处。
跟松沉有关的是人的重心,练拳者的重心大约有四种。第一是实际重心,也就是人体的真实重心。第二是意念重心。比如师爷李雅轩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意念重心是可变的。第三是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的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会感觉出来。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收好尾闾,收尾闾能夠致使丹田向前向上凸起吊裆,内气自然而然沉于下丹田。第四是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功夫重心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有了从腰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之后,逐渐感觉来劲在膝、小腿肚、脚踝之上,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化劲要把对方之劲力通过松沉卸到脚底地面,这样才能化之干净。松沉到脚底和松沉到地面是两种层次不同的功夫,松沉到脚底的练法还没完全到位,要松沉到脚底与地面紧固的粘在一起了,这样就是松沉到地面的练法,从上往下的松沉到位了。
太极拳松的真实感觉是怎样的。还是从太极拳的身法要求说起吧。1虚灵顶劲的感觉就像自己的脖子像鸵鸟的脖子,很长,觉得自己的脊柱都是脖子,就像一串珠子一样。2含胸拔背的感觉就像背部背着一口锅,老怀疑自己罗锅了,胸部没了,就剩那口锅了。3沉肩坠肘的感觉就像肩关节脱臼一样,挂在身上,肩和肘都没了,就剩下硕大的掌了。4松腰落胯的感觉就像自己的裤子没有系腰带一样,有裤子老要滑落的感觉。5迈步猫行的感觉有点象天鹅的腿一样的行走,两条腿好像没连在一起,裆部分开的很宽。平时走路就像两条踩高跷的两条腿一样,好像自己的腿没有了。感觉怪怪的。需要说明的是,这都是练出来的,不是臆想出来的,至于怎样练出来,那就发挥你的悟性吧!
推荐阅读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传承。一些拳谱中也有“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的说法。所以导致了很多武术爱好者虽然听说过丹田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课程讲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练法是科学完整且朴实无华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来的。本课程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础练习方法教给大家。
课程列表
一、浅释内家拳丹田功之秘
1、什么是丹田功?丹田是哪里?
2、为什么要练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独特之处
3、如何入手去练习丹田功?丹田功的练习步骤介绍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正确的身法是练出丹田的前提。本节课程详细讲解练习丹田功的几个身法要领,并通过动作讲解来配合身法练习。
三、丹田贯气法——丹田功的核心机密,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
丹田贯气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内容,不会贯气法则丹田无法真正的聚气,丹田气不充足则丹田功有名无实。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过去老拳师对此秘而不传。所以至今很多练习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础身法运动阶段,甚至有的人对丹田气闻所未闻。本节课程按古传之法详细讲解丹田贯气。
四、丹田运转法——如何发动丹田气,内家拳产生的根源
丹田气足之后,如果不会发动丹田气,则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须会运转之法。这也是内家拳法产生的根源,内家拳是由内而外练习的拳法,内家拳是先由内后有外,根据丹田运转的侧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异而形成不同拳法。本节课程以心意拳基础为例讲解如何以气催动丹田运转。
五、养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养就长命宝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中讲“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那我们平时该如何养丹田呢?本节课程会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检验丹田功正确与否的十个身体特征
丹田功练的正确与否有没有标准?怎么自己检验练的对还是错?本节课程总结了十个身体特征,供大家参考研究。
七、丹田功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丹田功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训练计划方面的建议。
学习方式: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加入学习《丹田功秘法》。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共同推动传统武术发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