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班
温度湿度能决定一株植物的生长速度,那一个班级的环境氛围,也能够决定一个孩子的成长状态。
有一天恬恬身体不舒服,我联系了家长,写完假条后,一抬头看到了好多孩子围了过去,有给端水的、有帮着收拾书包的,有拉着手嘘寒问暖的……家长到了之后,正巧郭老师去教研了,我接下来也有课走不开,大董就自己站出来说:“杨老师,我去送她。”于是就有了群里那段温暖的对话。
还记得上一届一位叫豆豆的同学,他的妈妈非常宠爱他,所以自立能力有所欠缺。豆豆胖乎乎的,很善良、很可爱,也很爱读书,我们都很爱他。你就会发现,豆豆掉队系鞋带的时候,总有孩子停在他身边等他系完拉着他的手去追上队伍;冬天豆豆吃完饭,满头大汗即将走出食堂的时候,总有人会拦住他,帮他扣上羽绒服上的帽子;最有意思的是,豆豆有鼻炎,他抽屉洞里的纸巾快用完的时候,总有人默默给他放一包新的。所以成为“团宠”的豆豆,在离开莲华后的好几年还一直跟我说,杨老师,我最爱的,还是你们。
“一班的事就是我的事”这句话,我和郭老师从一年级一入学就开始对孩子们说,在之后的每一天里,在每一件看得见看不见的小事中,这句话一直都陪伴着我们。“一班是我们的家,家里的每件事都和我有关系”,当每个孩子都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的班级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有一天劳主任给我发了这样一张截图,是校长在食堂看到一个板凳倒了,我们班同学主动跑过去摆好。我给郭老师看后,我俩特别嘚瑟地说:“这在我们班,太常见了”。是的,在一班,垃圾箱满了会有人主动换,哪怕这个孩子不是值日生;分餐的同学请假或者吃得慢了,会有人主动起来分餐;吃饭快的同学会主动去帮忙值日,董董和五一甚至愿意每天都打扫卫生。因为我们知道,一班的事就是我的事。
当这样一句话像一颗种子一样,
深深地埋进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的班级,
就会更加无坚不摧。
我和我的孩子们
和孩子们相处,既简单又复杂,我想了想,总结了一句话,就是让孩子觉得——这老师,能处。
比如,找一天,给她们换上统一的发型,然后拍美美的照片;比如和她们分享好看的发卡,也允许她们在我头上搞创作;再比如听她们给我讲“蛋仔派对”和制作“咕卡”,哪怕我根本不知道咕卡是哪位姑姑。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说小男孩的脑子里每天装的都是什么,作为一个四岁男孩子的妈妈,我非常认同。至于成为小学生的小男孩脑子里是不是这样我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成为英雄”和“我很厉害”这两件事上,他们确实有执念。
既然如此,那就成全他。适当的时候,学会向孩子们示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假如,你要搬书,请你假装搬不动,然后这样说:“哎呀,太重了,这可怎么办呀?”然后,你就会发现,就算再瘦的男生,也会冲出来,咬着牙二话不说扛起来就走;假如,你看到了一只虫子,请你这样说:“太可怕了!谁来救救我!”然后你就会发现,每个男生都能变身奥特曼帮你打怪兽。但这还没完,请你在他们做完了这一切之后,用充满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们,然后这样说:“太厉害了吧!这次要是没有你,我可真不知道怎么办了!”相信我,多试几次,再皮的男孩子,也能被你轻松“拿捏”。等遇到事情,你再和他商量,一切都好办了。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很多老师都认识,因为当时火爆校园的英文版《满江红》正是出自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小男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有一次语文只考了70多分。放学的时候,我悄悄把他留下了,当所有孩子都离开教室,我拉起他手的那一瞬间,他再也憋不出了,放声大哭起来。我什么都没说,就拉着他的手,陪他哭了大概有十几分钟,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之后,我们一起分析了原因。见到他妈妈后,我嘱咐她什么都别问,回家给孩子做碗热乎乎的面吃了就好。晚上十点多,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回家什么没说,睡前哭了,说妈妈,我在考试的时候玩了起来,是我错了,但是杨老师陪着我,连晚饭都没吃,我真的很心疼。从今天起,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我的第一批孩子今年已经要上初三了,但是毕业的这几年,我们每年暑假都会聚在一起,聊聊现在的生活,他们有好成绩或烦心事儿也会给我发信息吐槽或报喜。为师,也为友,这让“做老师”这件事,变得更有魅力。
我和我的家长
1.0版本的我面对家长总觉得他们高深莫测,但是在进化到2.0版本的过程中,我发现,家校沟通这事儿,难,也不难。
这里的真诚指的是,试着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每一件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我特别深刻地记得,给我上第一课的人,是莺莺老师。第一次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孩子,每天都会迟到,和孩子沟通过后得知,是家长每天起得晚,导致孩子多次迟到,多次沟通无果,我有些不知所措了。
有一天在食堂碰到了莺莺老师,和她说起这个事儿,她说,如果你是家长,老师如何与你沟通最容易打动你呢?当时年轻的我怎么也想不出答案。莺莺老师说,最能打动家长的,一定就是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的建议。简单两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再尝试去沟通,果然就有了效果。几年后我也已经有了“妈妈”的身份,回头再看,才明白“从孩子出发”这几个字,有多么重要。
如果哪个孩子在哪个方面做得特别好,那么就可以利用放学在门口聊天的时间,和其他家长站在一起,去请教。
一一妈妈,一一在学校特别爱帮助人,责任心特别强,您在家肯定也没少锻炼他,快给大伙传授一下经验……乐乐妈妈,您是怎么给孩子英语启蒙的啊,您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真了不起啊……琳琳妈妈,琳琳真是善解人意的小天使啊,又细心又善良,您平时都是怎么教育的呀……
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赞美,会拉进彼此的距离,也会让人心生温暖。
平时多抓拍,每一个活泼的身影,每一张阳光下的笑脸,都能成为治愈人心的力量,也让我们的班级群充满温度。
我和我
嗯,没错,最后,我想聊聊,我和我。
那天我翻到了原来的班级公众号,第一次接班的时候,面对鸡飞狗跳的一年级,面对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面对高深莫测的家长,我内心充满了恐惧。于是我一遍搜索着教程,一边申请了班级的公众号,开始了我的“每周一信”。
从2016年9月——2019年9月,3年的时间里,共写了75篇,按每篇1300字算,一共写了9万7千字。在1.0的阶段,这个公众号建立起了我和孩子、和家长的链接,也给了自己极大的安全感。是,在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的时候,就用努力去弥补一切。
之前班级获得的奖杯占满了半面书架,很壮观,但它们几乎都是1.0版本时候的班级挣来的。在2022年9月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个不错的班主任,我满怀期待地迎来了我的第二批孩子,结果却发现理想和现实似乎有点距离。
第一次运动会全班忙活一天,收获了一枚银牌;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跳大绳比赛3分钟27个孩子齐上阵,跳出了24个的成绩,这都把裁判惊呆了,据说,我们创造了莲华的“记录”。当时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一遍一遍问自己,原来的班级优秀,是不是因为我的孩子优秀而和我本人关系并不大?我是不是不会教了,是不是能力有问题?我这样是不对太对不起信任我的领导、同事还有家长了?那段时间我跟自己较劲,也跟孩子较劲,恨不得把“我还就不信了”这句话刻在脑门上,但我发现,于事无补,班里的情况并没有向我希望的那样有所改变。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我们班的一个小姑娘和我说,杨老师,你有点不可爱了,我才突然意识到,好像为了某些“看起来”的事情,我正在慢慢远离“我”。幸好,我有一个特别棒的的搭档,郭老师温柔又坚定地跟我说,老杨,别急,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带着他们,慢慢一点一点来,不卷,更不摆烂,一切会好的。
要有光 要绽放
教育一定是多么深奥吗,也许不是,也许教育就是允许我陪着你,在你的时区里慢慢走;也许教育就是你每前进一步,我都为你鼓掌欢呼;也许教育就是日月只有一个,但我们也可以做一颗努力发光的星星。
当我回过头来再看,才发现,不和自己较劲,不急于求一个答案时,也许答案,就正在来的路上。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如果某一天,你陷入了如我一般的困境,请别怀疑自己,努力、安心做好每一件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尽职尽责,胸怀坦荡,总能看到希望。
(文中所有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