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时刻的临近,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7点,全球文学界的目光将聚焦于这一荣耀时刻。而在众多备受瞩目的候选者中,一个低调却才华横溢的名字——残雪,悄然跃居预测榜单之首。
自2019年起,残雪已连续六年荣登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并在近两年稳居榜首,成为夺奖热门人选。然而,对于许多人而言,残雪这个名字或许还稍显陌生。但对于那些了解她的人来说,她无疑是国内最被低估的文学大师。
瑞典诺奖评委马悦然曾赞誉她为“中国的卡夫卡”,而西方知名女知识分子桑塔格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要我选出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残雪。”她的作品已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并入选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教材。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创作出世界级作品的作家,竟然只有小学文凭。
残雪生于1953年5月30日,她的童年和家庭背景充满了动荡与苦难。4岁时,她的父亲因反右运动而遭受冲击,几年后,她的父母再次在运动中遭遇不幸。抚养她长大的外婆因饥饿离世,而她的弟弟也在动荡中不幸夭折。在这段艰难时期,残雪进入了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却饱受厂长的欺凌。这八年的工人生活对她来说如同地狱,而她创作的首部小说《黄泥街》便深刻反映了这段时期的梦魇。
残雪的哥哥,著名哲学家邓晓芒曾这样评价她:“由于她倔强的性格,她饱受社会的欺凌……早早地见识了社会的冷酷,这使她对人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残雪的作品比莫言更为深刻。莫言的笔下还存有希望,而在残雪的作品中,这种“乐观”荡然无存。她笔下那些无法言说的悲怆、人性百态以及在困境中的挣扎,都清晰地揭示了极端癫狂世界的真相。
残雪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玄妙,故事场景如梦似幻又富含哲理。她的作品内容深刻,每一笔都在刻画对人性、自我和生命的思考。她的文字新奇,无法简单消遣,需要读者一字一句去品味其中的隐喻和深意。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命运对人的无情剥夺,但也看到了人类不屈的反叛精神。正如她在《灵魂的城堡》中所写:“丢掉的是看得见、说得出的东西——职位、名誉、身份和品格,而没有丢掉的是反叛的欲望,求索的决心。”在《又到雪落时》中,她写道:“人的记忆在某些时候会形成一种永恒,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愈来愈清晰。”而在《地狱中的独行者》中,她则描绘了幽灵来到人间,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理想的存在,以及险恶的前途是人的命运。
如今,近70岁的残雪依然坚守在创作的道路上。她在回应诺贝尔奖的采访时说:“我坚持了三四十年,每天都要写作。我已经快70岁了,哪里都不想去,就是待在家里搞创作。我不需要灵感,我每天都有灵感。每天写一个小时,规定自己在什么时候写,自动写作,而且也不构思。”
这就是被忽视的文学巨匠——中国作家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