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奥运凯歌余音绕梁,2024WTT支线赛捷克奥洛莫茨站烽烟再起,前方传来赛况:国乒17人参加比赛,第一轮下来,11人晋级。换句话说,近三分之一遭遇淘汰;第二轮,17岁小将覃予萱面对日本削球高手桥本帆乃香时显得力不从心,以0:3铩羽,第三局更是以0:11完败;“祸”不单行,另一小将王晓彤同样以0:3走麦城……
输得这么惨淡、成绩如此悬殊,目不忍睹、耳不堪听。
虽然,比赛还在进行中,最终结果殊难预料,但仅这个开局,就让人心生不快、不妙、不安,那就是国乒梯队建设工作短板明显,显得青黄不接。
实际上,不用看这次支线赛,巴黎奥运会的出场阵容就已现端倪:马龙36,樊振东27,陈梦30,王曼昱25,孙颖莎24,艾利克斯·勒布伦和菲利克斯·勒布伦兄弟分别是21和18,蓧塚大登21,张本智和21,莫雷高德22,张本美和16,申裕斌19,安妮特·考夫曼(德国)18……
我们最小的是孙颖莎,24岁(还有三个月),日本队最小的16岁,德国队最小的18岁,韩国队最小的19岁,法国队最小的18岁……
再看WTT排名榜前十名,女选手中,张本美和、申裕斌赫然在目;男选手中,小勒布伦赫然在目,他们都是20岁以下的选手。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国乒未来的强劲对手。
两个参照系一比较,国乒选手年龄偏大,一目了然。
是我们不重视新手选拔?冤哉枉也,国内有张继科说的“省赛”(全运会)、俱乐部赛、全国青少年乒乓锦标赛等等;
国外的有WTT支线赛、WTT月度赛、年度总决赛、U19、U15赛、亚洲乒乓锦标赛等等,一展身手、崭露头角的机会不可谓没有;
是我们因循守旧,不重视新人出战?冤哉枉也,最近几年,国乒的选拔机制越来越国际化,即越来越跟国际接轨(积分制,而不是一味地像以往那样的“战略安排”);
从体育运营机制看,国乒选手有着国外运动员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点毋庸赘言,大家心知肚明;
……
这次捷克支线赛国乒选手吃瘪再次证明,国乒选手的青黄不接问题相当突出,解决迫在眉睫。
放眼国乒,20岁以下的,只有男子林诗栋(19岁),女子蒯曼(20岁)可圈可点,除了他俩,还有谁可一战?甭说教练组看不上眼,老夫我看着他们打球都十分的泄气:那种有气无力的样子,仿佛被枪顶着打球似的,十二万分的不情愿。
毋庸讳言,年轻选手寥落得很。
(图为德国小将安妮特·考夫曼)本届奥运会结束了,国乒实现了预期目标,拿到了5块金牌,包圆了。结果很惊艳,但过程很惊心:樊振东和男女团体都是3:2打满五局、力战得胜,并非探囊取物,毫无优势可言。樊振东的金牌简直就是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用九死一生描述毫不为过。
这就说到“尴尬处”了:老将出战,尚且需要拼尽全力、力战取胜,倘若您是国乒排兵布阵之决策者,您敢让小将一搏、代表国乒出战诸如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这样的大赛嘛?
而这次王楚钦的表现也深切表明,小伙子缺少大战磨砺,就像考生在月考、会考甚至模拟考时都能奏凯,却在高考时铩羽一样,一上奥运赛场,“大头”就“原形毕露”、发挥失常了。这就是所谓的“怯场”,这就是磨砺不够的佐证。心里不稳定是小将的通病。
试问:王楚钦这样的“老将”尚且“怯场”失常,小将林诗栋、向鹏、袁励岑、徐英彬……冲得出、顶得住、打得赢嘛?
这个奥运周期已然结束,下个奥运周期已然开始,明眼人都看到了:老的“尚能战也”,少的“未能上也”,“青”“黄”之间断一大截,这就是国乒的尴尬!
樊振东下届即31岁,王曼昱也达29,换句话说,下届男女出征队伍是樊振东、王楚钦加林诗栋/孙颖莎、王曼昱加蒯曼?
问题赫然存在且严重性不容小觑,下届奥运会虽说还有4年,时间看似很长,可斗转星移,转眼即至。虽未火烧眉毛,却也时不我待,且看国乒如何化解。
青黄不接的问题不解决,下届奥运会5枚金牌就是奢望,说不定就是失望,甚至绝望。泪洒疆场,抱憾而归是必然结局。
若谓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且看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四年不远,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