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联赛于元月1号在上海体育馆落下帷幕,比赛结束三天了,议论却纷纷扬扬,不绝如缕,一直延续至今,或许还会延续几天。如此引人关注,焦点是孙颖莎对阵钱天一与王曼昱对阵覃予萱的两个争议球(分)。
这两次争议都发生在山东鲁能队对阵深圳大学队的决赛场上,争议的原因有三个:
一、涉事双方都是名将,王曼昱、孙颖莎、钱天一(都是WTT排行榜上的,钱天一曾经进入排行榜);
二、决赛,巅峰对决,旗鼓相当,因此必须不能有丝毫闪失,因此每分必争;
三、确实不甚分明,尤其是覃予萱对阵王曼昱那个球。
下面,请容我一一说来。
孙颖莎对阵钱天一的争议球发生在第三局,当时孙颖莎有个擦边球,球甫落地,孙颖莎便立即举手示意。主裁判见状,立即着技术组回放鹰眼视频。
安装鹰眼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眼不如机器眼那么敏锐、那么快捷、那么明察秋毫之末,因此主裁判倚重鹰眼、尊重鹰眼,一点没错。更何况,鹰眼最胜于人之处是其持证公允,因为它不带一丁点儿感情色彩。
技术组得令,回放视频。
一目了然,擦的是外边(因为它没有丝毫拐弯,而擦上边的球,无论擦桌子多少,哪怕一丝一毫,都会拐弯)。按照国际乒联的规定,这球孙颖莎不得分。
孙颖莎示意后,未再争执,继续比赛。
问题就在这儿,一些自媒体说“孙颖莎体现了应有的大度”“孙颖莎不但球技高超,人品也很好”……云云。
别的球、别的比赛我不再置喙,恕我愚钝,对待这个球的判决,孙颖莎哪里体现了人品呢?难不成在一清二楚的回放面前再胡搅蛮缠?
鹰眼判决相当于法 庭上的上诉后的二次裁决,相当于终审裁决,还有什么好“闹”、好“争”、好“缠”的呢?若还纠缠,已不是每分必争,而是扰乱比赛秩序,性质变了。
孙颖莎作为世界第一、乒坛耆宿(可以这么称呼她了),难道这点规则意识都没有?作者若是孙颖莎粉丝,我就不多说什么;若不是,这种“以亲疏论是非”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再说覃予萱对阵王曼昱,这场球打得太精彩了,开赛前,我以为形势会一边倒——王曼昱会以压倒性优势“杀屠”初出茅庐的小将覃予萱。
殊料,面对世界乒坛名将、战功赫赫的老将,小将覃予萱丝毫不怵,且越战越勇,居然将比赛拖入决赛局,第五局。
开局伊始,覃予萱一如其勇,左冲右突、上下翻飞,1:1时,王曼昱打出一个超短球,覃予萱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二次启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将其“救”回。
这时候,争议点来了——王曼昱认为球在覃予萱一侧的桌子上两跳了,她停止挥拍,将其退了回去。
可以说,这时候,主裁判也没看清,遑论覃予萱坚执认为“没有双跳”,而王曼昱认为“肯定双跳了”,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主裁判丝毫无惧,因为这次比赛有“神器”支撑、相助。
请——神——器——
问题是,神器也有其不足,倒不是神器本身有何不足,而是安装神器时对角度估计不足。
视频回放一遍,两遍,都未能有效说服双方,王曼昱的裁判甚至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覃予萱的队友也不服,寸土必争。
有意思的是观众席上的孙颖莎的粉丝,他们爱屋及乌,异口同声高声叫喊,声援覃予萱。那种热情,不,简直可以说是偏执,这让孙颖莎也觉得有点过了,她莞尔一笑,对覃予萱挥挥手,示意她不要再争、继续比赛。
实际上,身处看台之远,压根儿看不出两跳与否,但他们就是这么坚决、这么偏执——这是典型的“以亲疏论是非”!
针尖麦芒,互不相让。主裁判无奈:
请——裁——判——长——
裁判长应声而至。
不能说裁判长是“乡愿”,以息事宁人为能事。这时候,他应该平息事态,维持比赛秩序,何况这不是关键分。因此,他示意“这球不算,继续比赛。”不打不抚,允执阙中。
现在轮到我表述观点了:
就探头所拍到的回放视频看,还真看不出(无法判别)这个球是否“两跳”,因为球离台面实在太近了,球速实在太快了,白驹过隙的瞬间,如何看得分明?
因此,王曼昱申诉、覃予萱反诉或倒过来,她俩都没错。错的是探头安装的瑕疵——探头应加装在台面水平视角,而不能全是俯角。俯角安装对于排球、羽毛球、网球没有问题,对于乒乓球——有-问-题!
因此,“覃王争议”也给了国乒技术组(相信国乒有这样的部门)上了一课:完善摄像头安装视角,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全面拍摄球的运行,以给裁判提供令人信服的技术支撑。
总而言之,这场乒超联赛总决赛上、女团决赛中,孙颖莎、钱天一,王曼昱、覃予萱,主裁判、裁判长——谁都不大度、谁都没小气,谁都没错,错的是探头安装不够完善。有瑕疵的倒是粉丝,不够理智、够冷静、不够公正。
我不是谁的球迷,我是乒乓球迷,我允执阙中,陈述客观事实而已。
完毕,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