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辟谣
作者:薛庆鑫
除了欣赏银杏叶的美味,它的种子也经常出现在餐桌上。有人说它营养,有人说它有毒,到底能不能吃呀?
银杏果的营养并不神奇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从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四纪冰河时期,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巨变,幸存下来的银杏成为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活化石”之一。
银杏树没有果实,只有种子,被称为银杏果,也叫白果,还有鸭脚子、佛指柑、灵眼的称呼,人们会将它归于坚果类食物中,成熟的白果呈橙黄色或淡黄色,形状为近球形或椭圆形。
民间有传言称:吃白果非常滋补,养生延年,而且还能治疗糖尿病。其实,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吃白果能治疗糖尿病,如果有血糖问题不要盲目吃白果“治疗”,还是应该遵医嘱的。至于延年益寿,这也不是吃某一种食物就能做到的。
白果的营养也没有多么神奇,谈不上属于滋补品。它的营养成分和咱们平时吃的常见坚果一样,都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一些抗氧化成分。
白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 72.6 克/100 克,这可比咱们平时吃的核桃、巴旦木、松子、榛子等坚果高多了,是它们的 3~4 倍,跟板栗差不多(板栗:78.4 克/100 克);蛋白质含量约为 13 克/100 克,这含量在坚果中不算高,我们平时吃的榛子蛋白质含量为 20 克/100 克呢;膳食纤维含量为 2.19 克/100 克(算外种皮),只有榛子的 1/4;钾含量比不上榛子,为 998 毫克/克;还含有一些黄酮类、多酚类以及萜类物质等抗氧化成分。
其他营养成分上,除了叶酸、B 族维生素含量相对其他坚果丰富一些之外,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
*代表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营养数据库[3];膳食纤维含量来自参考文献[2]
银杏果不能随便吃
虽然白果也属于坚果的一种,但却不能随便吃,小心中毒。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关于吃白果中毒的记载。
古文《三元延寿书》中有写道:“言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饱食,次日皆死也。”
2012 年,北京一位 45 岁女性,因自食白果仁约 10 粒,出现中毒症状进了医院,经过抢救后转危为安;2020 年 9 月,四川成都周女士因食用一斤半白果,诱发食物中毒,住进医院的 ICU 病房接受治疗;2011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江苏省某医院共收治了 51 例急性白果中毒的儿童。自 2006 年以来,我国有约 250 人因食用白果而中毒。由此可见,白果中毒不可轻视。
白果肉质外种皮含有银杏酚、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等有毒成分,种仁中含有微量的氰甙,也是有毒的;再有,白果中的 4'-甲氧基吡哆醇被认为是主要毒素,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 B6 相似,具有维生素 B6 的拮抗作用,会导致机体缺乏维生素 B6 而出现中毒症状。
生吃白果很容易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1~12 小时,最长可达 16 小时,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症状,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具体可表现为恶心、呕吐、惊厥、口唇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强直、呼吸加快、腹痛、腹泻等,甚至会昏迷或呼吸困难,严重也会导致死亡。
想吃银杏果,这样才行
银杏毒主要存在于外种皮和胚芽部位,这些毒素都能溶于水,遇热也能分解一部分,减少毒性。为避免中毒,在食用白果时应去除种皮和胚芽,再经过水煮后食用。
图:参考文献[6]
如果煮熟后再进行微波、炒制、烘烤,能对白果中的银杏毒起到进一步热解的作用,但同时会破坏白果的营养价值及感官性质。虽然熟制后的白果可以食用,但也不可过量,安全起见,建议一次别超过 10 粒。儿童和婴幼儿尤其要注意,有报道称幼儿生食 5~10 粒即可引起白果中毒。
另外,白果的贮藏方式也会影响毒素的含量,建议带壳在 -20℃ 冷冻保存。
也就是说,生白果毒性很强,坚决别吃!烹煮可以减轻白果的毒性但不能消除其毒性,安全起见成年人建议一天别超过 10 粒,儿童最好不超过 5 粒,婴幼儿禁止食用。
提醒:路边的银杏种子别乱捡
煮熟后的白果口感软糯、味道香甜,很多人都喜欢吃。以至于每到深秋时节,都会有很多人到银杏树下捡脱落的银杏种子,这波操作可不建议。
首先,新鲜银杏果的果皮中含有大量银杏酸,具有很强的致敏性,用手直接接触会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灼热、瘙痒、红斑、肿胀等症状,严重还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其次,路边的银杏树都属于景观树,不仅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喷洒农药。再说了,树上脱落的银杏果味道很臭,一般人接受不了,这是因为白果的外种皮中含有丁酸、己酸等物质,具有酸臭味。
总结
白果做法多样,既可煮熟后直接吃,也可以煮粥、还能做菜,比如白果红烧肉、白果鸡汤、银耳白果汤等,还可以做盐焗白果。但得小心谨慎,避免中毒。坚决别生吃,也不要吃过量!
照“谣”镜
我们所熟知的饮食谣言,很多都是夸大了某种食物的作用。事实上,没有单独哪种食物可以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看到这类传言,要擦亮眼睛,更不要轻易尝试。身体出现不适,第一时间要去医院。
参考文献
[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吴平,姚芳,祁兴普,刘萍,王海波,徐嘉蔓,郑海松.银杏全资源主要成分与功能活性[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9):447-455
[3]https://fdc.nal.usda.gov/fdc-app.html#/food-details/170175/nutrients
[4]朱传明.急性白果中毒80例救治体会[C]//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8年浙江、江苏两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长兴县人民医院;,2018:2.DOI:10.26914/c.cnkihy.2018.030920.
[5]https://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204_02.html
[6]邹敏敏.白果银杏毒的组织分布、贮藏加工变化及其酶催化脱除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21.DOI:10.27242/d.cnki.gnjlu.2021.000060.
[7]赵娟,魏贤河.51例急性白果中毒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0):2525-2527
策划制作
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