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儿子一起在小区认中药植物

文摘   2024-08-08 06:45   江西  
与儿子一起在小区认中药植物
作者:易居白
::

夫妻两人都是医务工作者,能一起陪伴儿子的时间也比较少。周末,碰到孩子妈上班,我就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散步,顺便教他认些中药植物,儿子也乐在其中。


教儿子认“三叶酸”


我是一名中药师,药用植物辨认是平素工作的基本功之一。儿子在上幼儿园,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小区里除了常规的园林绿化植物,在一些草地里或不起眼的角落里,也生长着一些杂草。这些杂草,有的就是中药植物。闲暇时,我也给儿子讲讲这些中药植物的名字,教他辨认。久而久之,儿子竟也认识不少,小区里的一些中药植物他都能叫出名字来。


快看,这里有几株紫花地丁

   

春天,万物生长萌发,各种小草都争先着从土壤里冒出头来。生命力最顽强的,莫过于紫花地丁。“地丁”的“丁”,通“钉”字。“地丁”指该植物根系发达,如钉子般扎根在地里,又指该植物治疗疔毒的功效之强。我与儿子一起在小区寻找,不仅在草地里发现了成片的紫花地丁,在室外的一些石头缝里或台阶接合处,也看到了不少紫花地丁的生长。“我们找找开花的紫花地丁好不好?”我对儿子说道,“它会开出紫色的小花呢!”儿子认真且快乐地与我在小区转悠起来。“这朵花有个花苞,像一粒小米粒。旁边那朵已经有紫色的花了,好漂亮啊!”,儿子欢快地说着他所观察到的。儿子提问到,“那为什么它们的叶子是三角形的啊?”我赞许地回答:“嗯,观察得不错!紫花地丁又叫犁头草,三角形的叶子跟乡下翻田的犁的头一样呢,三角形尖尖的,下次带你回乡下去看犁好不好?”儿子欣然答应。草丛里又发现几株车前草,我说,“这是车前草,乡下又称猪耳草、牛舌草。还记得不?你姨父上次用这种草药泡水喝打结石,叫你外公去乡下拨了不少来呢!” 小区里还生长了不少开着红花的酢浆草,我招呼着儿子过来看,“它的叶子多有意思啊,三片心形的叶子连在一起,所以酢浆草又叫‘三叶酸’。”因为又好看又容易辨认,儿子十分喜酢浆草,每次见到都要说上一遍。



  我在儿子的绘画本上画些中药植物


进入夏季,小区里的灌木丛上开始攀爬上一些藤本植物,如海金沙、鸡矢藤、茅莓等。我告诉儿子,“海金沙在秋天会长出金色的孢子,可以用来消结石的。”儿子还小,听不懂“孢子”“结石”这些词汇,但是爬在灌木上的这些有明显蕨类特征的海金沙,他一下就认识了。看到鸡矢藤,我对儿子说,“这种鸡矢藤摘下来真的会有点鸡屎味,你看看就行了,别摘哈!”儿子听风就是雨,马上就捂起鼻子来了,这倒是让我无语了!我还想解释一下,广东、闽南等地用鸡矢藤做的糕其实挺好吃的。看儿子这么一本正经地捂鼻子,心想还是算了,有机会带他去旅游时再让他尝尝鸡矢藤糕,印象会更深点!至于茅莓,我只是跟他说道:“这是一种‘萢哩’,爸爸小时候摘它的果子吃,很甜的。”在儿子这个年纪,或许听到吃的,记忆起来更容易些。


秋季,小区里最亮眼的就是银杏树。一树树的银杏叶开始变得金黄,随风摇曳,煞是好看。一片片扇形的银杏叶子被风吹落下来,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飞往地面,翩翩起舞。我说:“儿子,银杏树可是咱中国的国树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它的叶子、种仁都可以入药。它的种仁又叫‘白果’。”我跟儿子一起捡了些银杏叶回家,以它为模子,沿着边缘画了一些银杏叶在儿子的画本上。我边教儿子画画,边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有创意点,把银杏叶画成裙子或扇子什么的呀?”儿子便开始了他的想象,扇子、蝴蝶、孔雀、天鹅……


灯笼树和无患子也是秋日里辨识度比较高的乔木。小区里这两种树都有栽种,因为都是无患子科植物,长得有些相像,儿子在其它季节是比较难以区分的。到了秋季,树上结出果实来,我教他辨别,“灯笼树又名栾树,树上一个个的灯笼就是它结出的蒴果。”我又把他带到无患子树下,“无患子在乡下又叫肥皂果树它的果子既可以入药,又可以洗衣服呢!”


平素的各种节气,我们也遵循传统,将一些中药融入到生活当中,像农历三月三的荠菜煮鸡蛋,清明节用鼠曲草做的艾哩饼哩(清明果),端午节做的中药香囊,夏日里炒着吃的马齿苋等等。潜移默化中,儿子的中药知识也更加丰富起来。


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是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放学时,儿子对我说道:“爸爸,我们教室门口的花坛里今年没有种艾叶,改种紫苏了!”有时幼儿园搞活动,他高兴地说:“爸爸,今天我们学校有人来讲中药课了!”其实我也经常到各个学校参加中医药进校园志愿活动,我说:“挺好的呀!那爸爸下次也争取到你们学校来讲讲课哈!”

儿子与小伙伴一起在小区寻找中药植物

不经意间,儿子也认识了不少中药。有时在小区里,他带着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寻找中药植物。“诞诞,你认识紫花地丁不?”“超超,来看看三叶草吧!”孩子们每每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开启他们的小区绿化带中药植物探索之旅。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儿子长大以后不一定会从事中医药行业,但对中药植物的认识,相信会对他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至少,多了一份对大自然的热爱,多了一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本文发表于《江西卫生健康报》2024年8月7日



高安伍桥易居白
高安有遗迹,莫惜访前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