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水到渠成
一位名校录取生的成长之路
8月9日,虽已入秋,骄阳犹烈,午间地表温度超过40℃。大地像要被点燃。
笔者如约走进何思翰家——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掩映下一幢漂亮精致的三层小洋楼。
作者梅西采访何思翰
何思翰,2006年4月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2024年高考,以671分(历史方向全省排名第11位)录取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与管理专业。他言语不多,性格腼腆,但颇有主见。
在父母和邻居们眼中,何思翰与绝大多数小孩并无多大区别,该学学该玩玩。小学阶段,他的成绩仅在班里居中等偏上水平,并不拔尖。父母因为要赚钱养家而外出务工,小学六年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始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从不贪玩。
进入初中,何思翰妈妈考虑到这个阶段小孩思想波动大,就毅然决定居家陪伴他和弟弟,顺便辅导他们的学习。初中阶段,何思翰的成绩在班上维持在前5名,全年级前20名的水平(全班40位、全年级120位学生)。2021年参加中考,何思翰以总分718分(总分840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安二中。这个成绩仅仅高于当年统招录取线18分,因此在高一分班时,他的成绩排在班里后十名,有“被吊打”的危机感。他有一种强烈的上进意识,决心拼尽全力,后来居上。他所在的班全部是统招生,与均衡生(学校为考虑各所初中学校教学水平,而根据计划录取人数差异化划定各校录取线录取的学生)还是有所区别。显然,他并没有引起学校的“额外关照”。
进入高中,何思翰的独立意识被唤醒。他本有条件寄居在学校旁边的姑姑家,但是他坚决要求住校。父母尊重了他的意见。对于何思翰来说,起步便是冲刺。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努力拼搏,他刻在骨子里的拼劲被激发,一心扑在学习上,把一切娱乐抛在脑后。上课全神贯注,课后埋头钻研。学校上午有五节、下午一节正课,其余时间主要由自己掌握,或预习复习,或紧张刷题。正课之外的时间,学生学习效率的不同拉开了彼此的差距。
高一上学期结束考试,何思翰首次逆袭,跃入全班前十名,他被重新编入全校四个奥赛班之一,并按照新高考改革要求,选定历史方向的学习。奥赛班的学习氛围是另一种境界,人人都在努力,谁都羞于不努力。课间,他们都是被老师赶出教室的,毕竟身体适当的放松有利于学习。古人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在奥赛班,何思翰进一步发力。他特别注重抓住课堂,巩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坚持早晚读、练字、听力、刷题,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对周考、月考注重总结、分析、提高,他从不放过一个疑点。
高二、高三阶段,何思翰善于苦中作乐,学习很苦,但坚持很酷。在别人感觉亚历山大的时候,他却有条不紊、胸有成竹。多次模考,他的成绩仅在全年级前30名,清北的目标并不明晰,他也没奢望,只想着文科类全国顶尖学府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等。
何思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高考后,他的分数出来、全省排名未明确时,他感觉有希望冲一冲清北,就毅然与清华大学签约。最后,梦想成真,他成为笑在最后的人。他十二载孜孜以求,终于水到渠成,修得正果。
问询何思翰成长奋进心得,他笑着说:一是要有主见,目标明确;二是要有独立意识,勇于担当;三是要掌握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四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持之以恒。他说,所谓运气,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运气如毛,皮就是实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梅西手记
2024.9.4
作者梅西(熊晓原)文字爱好者,英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