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红旗漫卷狮公脑
红旗猎猎,红歌嘹亮,红星闪闪……一列红军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在从伍桥何家到桂塘白鹭桥圩的路上,部队刚刚打了胜仗,清理战场后到白鹭桥圩宿营……这是九十四年前,发生在革命老区伍桥镇土地上的一幕……
狮公脑位于高安北部伍桥镇伍桥村委会西北部(今镇政府驻地与企港村民小组之间),九岭山脉的分支——华林山脉的余脉,呈东西方向,由西向东宛延至伍桥镇伍桥村委会,由于狮公脑前低后高,活像一只匍匐前进雄狮脑部,因而被人们称作狮公脑。
伍桥70%的村庄和耕地在黄沙港流域上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高安北部赣中九岭分支华林山脉群峰对峙,林壑优美。西南的南岭、艾家岭、大泉岭与华林的主岭相对峙,海拔东450米以上,西北面的缺夫岭、仙女寨海拔在550米以上,其分水岭便是高安与奉新的地界。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伍桥的传统庙会。庙会原来在凤凰坛和白鹭桥旁,因凤凰坛于1939年被日寇(几百同胞同时在此遇难)烧毁,1941年便移到伍桥街上至今未变。
为什么毛泽东同志会出现在伍桥狮公脑?事情的原委是这样:1930年7月27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由樟树渡江进入高安县城,准备攻打南昌。29日,红一军团在高安发布《进占牛行车站命令》,并分别在城区凤凰池、万寿宫、灵官庙召开军人大会,宣布推进西山、进占牛行的作战计划。7月30日,部队离开高安向西山挺进,进占牛行车站,举行“八一”示威。
此时,奉命进攻长沙的红五军告急。为了援救红五军,红一军团决定停止北上,挥师西进,与红五军会合。“西山会议”后,1930年8月初,毛泽东随红三军离开西山,取道安义,由奉新经高安伍桥六尺桥、白鹭圩到村前宿营。途中在伍桥附近的狮公脑同国民党公秉藩部遭遇,展开了一场激战。
为了追剿红一军团,公秉藩部奉命驻扎在上高、高安一带。当红一军团由西山向安义、奉新进发后,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电令公秉藩带领两个团立即向伍桥方向移动,妄图对红一军团形成前后夹击。毛泽东洞察敌人这一阴谋,果断地决定,出敌不意,回师向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1930年8月7日上午,红军经六尺桥到达伍桥附近的桂塘、白鹭桥、会上、港里、邹家岭一带,在邹家岭到狮公脑一带布下了包围圈。天黑时分,公秉藩部先头团钻进红军包围圈,敌团长发觉上当,下令退到伍桥后面龙城一带山头,与红军对峙。敌人刚爬上山腰,就遭到红军痛击。敌后援团听到前边枪声密集,不敢靠近,向奉新罗坊后撤。敌先头团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举手投降。狮公脑战斗告捷,红军毙敌10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400余件。公秉藩得知一个团被红军歼灭,忙向奉新退缩。
今天,漫步狮公脑,昔日的战壕依稀可见,偶尔还可检到当年的弹壳。红色故事口口相传,伍桥人民不会忘记,1930年8月7日,毛泽东同志从六尺桥进入伍桥境内,当天在狮公脑战斗之后,宿营白鹭桥,8月8日从白鹭桥经伍桥向村前出发,当晚,红一军团总部露宿村前街,9日开进宜丰。
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一军团在高安期间,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筹款扩红”,受到人民热烈支持,共筹集银元10万余元,军粮11万余斤,500余名青年参加红军;红军处决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深入100多个村宣传革命道理,刷写革命标语5000多条,张贴布告230余张;建立西阳、南乡等乡级苏维埃政府6个,成立农民协会20多个,入会农民6000多人;建立农民赤卫队11个,有赤卫队员820多人。红一军团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高安的革命之火。
伍桥镇,因为生态保护好,被誉为高安“绿三角”乡镇之一,其实,当年,由湘鄂赣省委领导的华林山游击队、高奉边县委、高奉边高安县苏维埃政府和高安境内管辖的章凤、高坊、伍桥三个乡苏维埃政府,都集中在“绿三角”三个乡镇,“绿三角”也是妥妥的“红三角”。
今天,放眼伍桥镇,远处的山峰层峦叠翠,近处的小溪流水潺潺;有12.16万亩的山地和森林,其中近万亩的枫窝岭自然保护区北靠华林寨,南邻蔡溪湖(樟树岭水库);有总库容量250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灌溉着全市30万多亩农田。走在乡间,田里稻浪翻滚,绿意盎然,白鹭与朝霞齐飞,禾苗共森林一色,好一幅陶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
此时,我耳边仿佛响起了一首歌:“是谁举起斧头镰刀?砸碎工农世代的镣铐;是谁呼来革命的风暴?扫除神州百年的污淖……”就是毛泽东同志带领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又是党唤醒人民的创造,改变大地贫穷的旧貌;是党吹响改革的号角,推动神州富强的大潮……现在,伍桥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今的狮公脑,红旗更加鲜艳,红歌更加嘹亮,红星更加闪耀……
作者:易集明,高安市史志办公室原主任,现任高安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四级调研员、高安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END
高安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研究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
助力高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