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239-374年),字敬之,豫章郡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慈母村(今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附近)人。晋朝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
许逊个性聪颖,师从大洞君吴猛学道,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身,出任旌阳县令。不慕名利,弃官东归,修道炼丹于西山,著书立说,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相传著有《灵剑子》《玉匣记》等道教经典。
宁康二年,羽化,许逊时年136岁。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全世界各地现有万寿宫1400余座,都是纪念许逊许真君所在,且已成为江右商帮的象征。
许逊曾在江西高安修道、传道、炼丹、斩蛟、植柏等,留下炼丹井、集仙古柏等遗迹十余处。历来古籍中也载有很多许逊在高安的故事传说。
八月初一是许真君的得道飞升日,各地的万寿宫也会陆陆续续开展一些纪念活动。小编也选取一些许逊许真君在高安的故事,以飨读者。
吴猛,字世云,晋代道士。豫章分宁(江西永修县)人,祖籍濮阳 (今河南濮阳县)。吴猛以孝道著称,他也是“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主人公。四十岁时,吴猛得到了高安华林山至人丁义传授的神方——九转神丹。
二十四孝故事之吴猛恣蚊饱血
在高安华林修行期间,吴猛曾在此设立一道场,就在华林的飞霞山上。传说这里每次齐醮作法时,总会引来几百只仙鹤,在此栖息十天之后方才散去。飞霞山此时也满是祥瑞的霞彩。
年轻时(26岁)的许逊听闻吴猛得到了高安丁义的真传,道术高深,于是慕名而来,欲拜师学道。吴猛亦将所学精髓悉数传与了许逊。
后来,许逊道法精进,信众也越来越多。吴猛受天界孝悌仙王下凡指点,反拜许逊为师,两人一起传播“净明忠孝”,创建了净明道派。许逊为祖师,而吴猛为净明派“十二真君”之首,被称为“大洞真君”。
许逊还是吴猛弟子的时候,江西出现很多蛇蛟之祸。为了天下苍生,吴猛决心斩了这些蛇蛟。
吴猛选了徒弟百余人,来到江西高安县。为了考验弟子,晚上,他命人准备好一百斤木炭,按尺寸断好,放置在祭坛上。
没过多久,这些木炭全化作美女,纷纷过来诱惑吴猛的徒弟们。到了天亮之时,徒弟们个个身上染上黑色,显然着了道,没抵住诱惑。
万寿宫许逊雕塑
只有心性坚定的许逊,衣服还是白色的。于是吴猛选了许逊一起跟随他去辽江(疑即奉新潦河)斩蛇蛟。
在辽江,他们碰到一条为患人间的巨蛇。吴猛年纪太大,体力不支,制服不了这条巨蛇。许逊禹步敕剑,跳上蛇头,一剑斩下蛇首,为当地除一大害。
许逊在蜀地旌阳县为官时,全国多地发生瘟疫,很多人染病死去。
在旌阳,许逊用所学神方救治百姓。药力一到,立即起死回生。后来外省人也听闻这事,越来越多人前来求救。他就在城外的江边插根竹子做记号,把符水倒入江中,让病人在插了竹子的下面江中饮水。所以染上瘟疫的人病全好了。还互相用瓶子装水,带过去给更多染了重瘟疫、来不了这里饮水的人。蜀郡百姓传唱:“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
再后来,江左(今江西)高安县百姓也来旌阳求符水。许逊听说是故地高安的家乡人,就用一大坛子装满了蜀地濯锦江之中的符水,让他们带回去。也插了根竹子做标记。
江西高安·锦江浮桥
回到高安后,将求来的符水倒在高安的江河里,百姓喝了江里的符水也得救了,疫情得到控制。为了纪念许逊的功绩,高安的母亲河就改名叫做锦江,也叫做蜀江。
诗曰:
时当疫毒盛流行,闻里相传病可悍。
欲阐神方诚一念,加持法水济群生。
沈疯得此身皆健,大疾因斯体顿轻。
锦水亦来求拯救,至今标竹在江泓。
黄仁览,字紫庭,祥符人,许逊的女婿。“其生性纯笃,有受道之器”,许逊传了他道术。又令弟子周广做媒,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黄仁览曾在四川的青州当官,隔老家有上千里的路。每到傍晚,他取来一根竹子,在口中含一口水。水一喷,竹子就化作了一条真龙。
他于是每晚都骑竹龙回家与妻子相聚。每晚从其妻许氏房中传出笑声。家童将这件事禀报了黄仁览的父母。父母问道,许氏只好如实回答,是仁览回来了。黄母不信,儿子远在千里,怎么可能回家?于是非要见到他。许氏只好答应下来。
这天夜里,她藏下了黄仁览的竹龙。第二天早上,黄仁览只好出来见父母。他让父母保守他会仙道的秘密,以免被有心人陷害要挟。说罢又骑竹龙回去四川了。
若干年后,黄仁览终于得道,也获得玉帝仙召。与其师父兼岳父许逊一样,带着全家三十二口人一起飞升去了仙界。那条竹龙,就留在了老家,化成了一座山。这就是高安祥符镇竹龙村这个地名的由来。
黄仁览有两个弟弟,喜欢打猎。这二人生性飘逸,受不了管束,就拒绝了上天成为神仙。他们两个人后来隐居在西山的方冈庙,被人成为黄朝四郎、五郎。宋徽宗封黄仁览为“冲道真君”。
宋真宗后来给黄仁览老家的祈仙观送了一块牌匾,叫做“大中祥符”。于是祈仙观改名为祥符观。“大中祥符”四个字是宋真宗时期的年号。一个皇帝,竟然把自己的年号赐给了黄仁览的老家道观,这是对黄仁览最大的尊重!
祥符观于1973年才被拆毁。
也因为黄仁览,因为祥符观,高安就有了一个祥符镇的乡镇名。
故事来源:《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修真十书玉隆记》《高安县志》《酉阳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