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聚焦山东港口日照港:一名港口人的三件“小事”

文摘   2024-12-22 21:48   山东  

12月22日

《大众日报》

“突破2024——山东

改革创新者说”第一期

聚焦山东港口日照港

以港口科技工作者亲历、

记者观察讲述的视角

点赞报道山东港口

坚持改革创新、智慧赋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面推动传统港口

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







突破2024·山东改革创新者说①丨一名港口人的三件“小事”

“远控岸桥投用后,桥吊司机变身远控中心‘白领’,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系统上线以来,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闸效率提升30%。”

“今年我们将海关查验嵌入码头生产,查验业务可全程线上办理。”

……

说起今年的工作,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IT部经理马龙涛面露喜悦,“今年,我们主要做了3件‘小事’——让码头上的人工更少一点、客户进行海关查验更方便一点、货物通关更快一点。”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考察,让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倍感振奋、干劲十足。12月13日,时隔7个月,记者再次来到日照港,听马龙涛和同事们讲述他们勇闯创新“无人区”,推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迭代升级的生动故事。

日照港石臼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船舶接卸作业现场,空无一人,各自动化设备配合紧密,衔接顺畅。堆场内,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星罗棋布,数十台自动化轨道吊来回移动。在堆场后方的自动化远控中心,几名操作人员端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着显示屏,不时拨动手中的操纵杆和按钮。

在集装箱码头智慧控制中心,马龙涛团队正在和业务人员研究新上线的A-TOS系统。近期,他们聚力自动化码头调度逻辑优化,累计改进30余项问题,自动化轨道吊全自动作业率占比提升7%。

几年前,改造升级前的日照港却是另一番景象:作为典型的传统散杂货码头,岸桥司机要在距地面40多米高的狭窄驾驶舱里工作,透过脚下玻璃观察、操作吊索。“夏天热,冬天冷,还有一定危险。”远控岸桥班长苏醒说。得益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苏醒告别了狭小的驾驶舱,得以在空调房里远程操作,变身远控中心“白领”。

立足“全自动化、半自动化、人工码头”的复杂工艺和“内外贸集装箱、散改集、海铁联运”等复杂场景,马龙涛和团队技术人员在11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近百项业务流程重构,设计出一套全新的系统方案,最终打造出日照港首个全国产全自主集装箱核心生产系统。系统自今年3月份上线以来,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闸效率提升30%。

晚上7点30分,满载旅客和集装箱的“日照东方”轮即将开启韩国之旅,运航调度员赵保健的值班电话突然响起,货主任先生焦急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我们有三个箱子要赶这班船运到平泽,但是按照班期计划,班轮必须赶在今晚8点前离泊,还能来得及吗?”

“咱们现在采用的是智慧查验模式,赶紧提供箱号,我来联系安排作业!”赵保健随即与“日照东方”轮作业班长取得联系,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三个集装箱顺利登船。

“太方便了,真正足不出户,秒申请、秒受理,查验通关时间压缩了35%以上,这要是放在以前,我的货不可能赶上船。”任先生对“云港通”提供的“线上查验”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5月,我们成功上线‘云港通’智慧查验模块,将海关查验嵌入码头生产,查验业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马龙涛介绍,平台与船公司、场站、物流车队间数据互联互通,单证电子化率达到100%,客户“一站式”“无差异”业务办理。相较于原来的查验模式,单票办理时间节省6小时以上。

今年以来,日照港外贸集装箱航线持续火爆。马龙涛和他的技术团队成员把目光集中到加快提升外贸空箱通关效率,满足客户用箱需求,提升综合服务能级上。

他们联合日照海关、海事、船货代等单位,通过业务线上化、单证电子化和支付智能化手段,打造口岸数据标准通道,实现码头进出口无感放行、运抵自动发送、空箱快速验放、水水转关自动核销、分拨箱在途监管、跨港区智能转运、智慧查验预约办理“一条龙”服务。

在集装箱码头客户服务大厅,口岸某支线船公司的一名船务外勤工作人员正在办业务。“借助‘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通过‘两次中转只需一次报关’‘内外贸同船运输’等智能化操作,客户仅需一次报关、一次转关即可享受全程无忧的跨港区物流服务。”他一边介绍,一边朝着服务窗口竖起大拇指。

一系列举措在加强日照港外贸货物高效监管的同时,提高了监管智能化水平和通关效率。其中,空箱验放时长缩短1.5天,水水转关核销时长缩短至15分钟,智慧查验单票办理时间节省6小时以上。












记者观察



在山东港口,“物理整合”释放“化学反应”


今年是港口整合的第五年,也是我采写港口新闻的第五年,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到“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在我眼中,山东港口整合实现了1+1+1+1等于N的化学反应,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2019年8月6日,在青岛,我见证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至此山东沿海七大港口实现整合,开启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的发展新篇章。

五年来,山东港口吞吐量连跨5个亿吨台阶、突破17亿吨,集装箱量超越4000万标箱,全球沿海港口前十位中山东占据3席,海向航线总数达到357条,密度和数量居北方港口之首,陆向建设内陆港51个、开通班列101条,海铁联运箱量连年保持全国第一。

以“智慧绿色”为关键词的新质生产力,也在港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久前,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第十一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这背后,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是关键。

与青岛港遥遥相望的潍坊港“绿意正浓”,源源不断的绿电正从海上来。今年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目前已形成“风光储一体化”、“零碳”能源结构,力争在行业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零碳港口3.0”示范区。

跟进港口新闻的这五年,让我对港口的功能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立足山东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合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RCEP经贸大通道,为我省“走在前、挑大梁”提供坚实支撑,山东港口大有可为。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说,目前山东港口构建了“1+4+12+N”发展架构,在一步步转型升级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当前,山东港口正重新定义港口,创新集成“港口+物流+金融+贸易+航运+信息”等资源要素,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我看到了很多鲜活可感的港口人的故事。说起港口,就不能不提“人民工匠”许振超,不能不提“连钢创新团队”,不能不提奋斗者。不管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还是“拼命都不一定干得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我感受到一代代港口人传承工匠精神,人人争当奋斗者,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贡献力量。
这样的奋斗精神,也会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来源 | 大众日报


日照碧波
山东港口日照港碧波服务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