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在山东港口日照港粮食储运基地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设备调试,为基地正式投产做最后的准备。
“我们预计,投产后日照港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仓储总量将达到376万吨,这会让我们继续稳坐全国最大大豆进口港的位置。”日照港裕廊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陈周说道。
与粮食储运基地毗邻的码头作业现场,一艘艘从世界各地发运而来的巨轮,装载着进口粮食不断靠岸。这些粮食通过铁路、公路和皮带机周转,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和附近临港企业。以日照港为中心,形成粮食物流、仓储、饲料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辐射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地,惠及人口将超过4亿人。目前已吸引中粮、中储粮、国际四大粮商等多家知名粮油企业合作,众多临港产业项目也相继落地生根。
“我们的工厂就在港区外面,依托日照港优越的区位和高效的集疏运条件,粮食从船上卸下来后就能迅速抵达厂区。”中粮黄海粮油工业(山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建国表示,这种“前港后厂”的产业模式,使得产业链资源高效聚集,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为进一步提升泊位周转效率,日照港联合边检等口岸单位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我们为运粮船舶开通了快捷通道,推出‘报备直办、优检先办、容缺快办’模式。和传统登轮办理手续相比,每艘船靠泊时间能平均减少1到2个小时。”日照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副队长许涛说。
同时,日照港正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以智慧赋能提升港口粮食等大宗货物接卸、存储能力。例如,他们联合科研单位和高校企业,研制出国内首台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螺旋带斗卸船机,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此外,智能装车、智能清仓等技术的研发运用,让粮食出仓和装车更加精准快速,散粮发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60%,清仓速度提高了30%。
据了解,日照港设有石臼和岚山两个粮食作业区,均建有皮带流程系统,拥有4个粮食专用泊位,可靠泊15万吨级粮食船舶,年周转能力达2000万吨。日照港粮食基地和岚南散粮储运系统改扩建工程等新建工程,将极大增强日照港粮食集疏运能力,提升服务能级。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沿海港口,日照港不仅保障了粮食的高效运输和储存,还促进了能源通道的建设。这里五条原油长输管线正向西、向南、向北辐射,两条千公里铁路直达西部腹地,能源通道纵横密布,一个能源大枢纽呼之欲出。
来源 | 人民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