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金课”领航 思政铸魂育人(七)(八)——市南区【校长思政“金课”】暨初中英语、数学跨学科德育研讨会

教育   2025-01-08 21:28   山东  


校长“金课”领航

思政铸魂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市南区充分发挥学校校长示范引领作用,以校长思政“金课”推动思政课建设,这不仅是区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创新举措,更是对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力引导。

     思政引领,铸魂育人。在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的今天,青岛二十六中教育集团积极作为,通过校长思政“金课”引领学生成长,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2025年1月3日,踏着的脚步,教育的新气象也在青岛二十六中学(浮山校区静静地生发。京山校区副校长代兴国和浮山校区副校长何雁分别从数学、英语学科出发带来《用数学家精神引领成长》《让世界爱上中国年》,为学生开启了别具一格的思政课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使与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和部分英语、数学教师深受启发。




领略科学家精神

启迪人生大智慧

     代兴国副校长以“用数学家精神引领成长”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交融之旅。





课程开篇赋予知识意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代校长深入阐释了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数学是人类的第二语言,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并且引用了意大利数学家伽利略所言:“数学是书写宇宙的文字。”从古代建筑的精准构造到现代科技的复杂算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贯穿了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之一,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与人类进步息息相关。





时空穿越

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文化体验




     代校长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探寻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的智慧。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到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斐然。代校长和同学们一起体验民间传说的数学探究——“韩信点兵”,《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推理得出来了结果,感悟到了先辈们的智慧。这些伟大的发现不仅为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聚焦近代数学家故事

启迪智慧  永攀高峰




     代校长生动讲述了陈景润、华罗庚等一批近代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下,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数学的热爱,攻克了一道又一道世界级难题,为国家争得荣誉,数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同学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不畏困难、勇攀高峰。

     课程尾声,代校长以费尔马的失误等案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严谨和认真,鼓励同学们以数学家为榜样,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数学思维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春节申遗成功

坚定文化自信



春节申遗成功

点燃文化认同热情




     何雁副校长的“让世界爱上中国年”主题,通过春节申遗成功这一热点切入,将英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巧妙融合。课程伊始,何校长以充满正能量的视频——2024向上的中国》引入,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与奋斗精神的感动瞬间,不仅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更自然地引出了后续关于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主题,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祖国的蓬勃发展与温暖力量,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为整堂课奠定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校长将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深入解读春节申遗成功这一重大事件。通过生动的讲解,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如今更是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深深扎根于同学们心中,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了文化自信,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发挥英语学科优势

弘扬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同学们分组讨论,围绕如何向外国人介绍春节的寓意和春节申遗成功的深远意义等话题各抒己见。何校长引导大家用英语表达观点,巧妙地将英语学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培养了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深化对主题的认知,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课程最后的素养提升部分,同学们畅谈作为新时代中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应担当的角色,抒发对中国年的热爱是对整堂课学习成果的一次沉淀与升华,在同学们心灵深处种下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专业引领

指明方向

     课后,市南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华艳从跨学科的角度对两节校长思政“金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两位副校长亲自示范跨学科融合育人模式,建构“思政+”教学模式,并对“思政+”“课程+思政”加以区分,分别从理科的角度和文科的角度同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充分挖掘了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知识层面得到拓展,更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优秀范例。


     刘华艳老师鼓励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跨学科融合,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跨什么”“怎么跨”“跨到什么程度”提出了研究的方向同时鼓励教师们探索多样化的思政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学思践悟

共研成长

     与会教师就两节校长思政“金课”进行线上线下研讨和评课。

     青岛第七中学教师修晓燕谈到代校长从数学家们攻克难题的坚韧中,提炼出宝贵的精神品质,如执着、创新与合作并将之巧妙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感悟到了学科背后的人文力量。这种跨学科模式打破传统壁垒,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又强化品德修养。该模式启发我们,教育应是多元共生的生态,挖掘各学科深层联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架桥铺路,引领他们在知识海洋与精神世界稳健前行。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教师曹轶指出,跨学科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市南区校长思政“金课”打破学科界限创新教学形式,以新颖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在数学、英语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深刻体会数学家精神,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激励着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官方教育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