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1日 星期三 睛 农历三月二十九
终于又接到团部给电影组下达去远离营房100多公里的边境县麻栗坡杨万寨慰问执行侦查任务住在寨子里的我团特务连一排的命令。团首长从警卫排抽调了三名战友一同前往,以保证我们的安全。电影组的每一位战友,都十分乐意外出执行放映任务,尤其是到地方上的寨子里为老百姓放电影,都充满期待。既能了解当地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又可观赏寨子古朴奇特的房屋和周围原始森林的风景,还不受在军营里作息时间的束缚,既自由,又自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于下午五时许到达了目的地。特务连一排的战友们见我们的到来,都欣喜若狂,晚上他们又能看电影了。杨万是个座落在丛林莽莽大山深处的小寨子,十几幢矮脚竹楼参差错落地散布在一个小小的斜坡上。坡底有一条清浅的山涧,两边的缓坡上有几十块稻田,其余的都是旱地。来之前我己知道这个寨子里居住着壮族、苗族、瑶族和仡佬族,除大部分耕种土地外,有一部分在粮食不足时也去捕获猎物补充。杨吉荣排长和几位战友带领我们走入寨子,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这里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就像一本本精彩的书籍,等待着我去翻阅。寨子里的一位长老听说我们晚上要给他(她)们放电影,热情地带我们参观壮族和瑶族姑娘精美的刺绣,听苗族阿伯悠扬的芦笙曲,感受仡佬族舞蹈的热烈。寨子里古朴奇特的房屋,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用原木搭建、有着独特飞檐的屋子,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的屋子墙壁上绘有神秘的图案,有的挂有动物的牙齿和头骨。长老说这些饰物代表吉祥,而给我的感觉认知,觉得屋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充满了神奇的艺术魅力。杨万寨子周围原始森林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林间也有小溪潺潺流淌,清脆的水声宛如一首动听的乐章。下午,杨排长邀请长老和几位乡亲与我们共进晚餐,晚饭后又安排战士帮我们搬机器、挂银幕。放映前,杨排长考虑到杨万处于边境线上,距离越南较近,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安全问题变得至关重要。为确保大家能安心享受这场放映,他做了精心部署。安排了几名战士会同寨子的民兵一道站岗放哨。岗哨分明哨和暗哨,一哨三人,这一幕让我和同去的战友感到无比安全。夜幕降临时,电影放映的时刻终于到来,那场景真是令我难忘。寨子里的老乡几乎都来看电影了,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他(她)们对电影的渴望,如同干旱很久的大地盼望下一场雨。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去,大人们则带着满脸的笑容,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静静等待着银幕上的精彩呈现。放映结束后,杨排长贴心地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宿,让我们好好休息,但他还带着一丝请求,希望明天能在屋里给今晚站岗未看到电影的战士和民兵单独放一场小电影。面对杨排长真诚的请求,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这些战友和民兵是为了我们和寨子里乡亲们的安全,才放弃了享受电影的时光。杨排长临走时跟我说,今晚他还要带几个战士和民兵去猎杀野猪,说是应寨子里乡亲们的请求。前天夜里寨子里发生了严重的兽害,一群野猪冲毁竹篱笆,把好生生的一片片庄家糟蹋得一蹋糊涂……。他对我说,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跟他一起去地边伏击野猪,我马上答应参与他们的除害行动。三位警卫排的战友和汽车排的战友以及电影组的张辉永战友都留在了竹楼里。出发时,杨排长交了一支半自动步枪给我,我提着枪跟他出了竹楼。淡淡的星光照出了山峦、密林和竹楼的影子,四下静悄悄的,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一只蛤蚧,有一阵无一阵地叫着,整个氛围,给我一种幽深、神秘之感。我端着子弹上了膛的半自动步枪,大睁两眼,紧耵着前面一带山坡,一颗心都吊到嗓子眼上,总觉得在那黑黝黝的密林里,正有无数头野猪瞪着血红的小眼睛,随时准备嚎叫着冲出来跟我们拼个死活。大约守候了两三个钟头,一直不见有什么响动。我的烟瘾发了,悄悄用军帽挡光,划着火柴点燃一支,刚猛吸两口。不料被杨排长发现了,他一见燃着的烟头,抓过去就拧熄了,同时轻声喝道:“不能点火!”起风了。来势真猛,才听草叶簌簌哟,一忽儿就林涛如雷,山摇地动了。一种巨大的威压感,使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仿佛周围密林的潮水随时都会汹涌而下,把这一小块人类的栖息之地彻底吞没……我正想往后缩眯一会儿,杨排长一把按住我,悄声道:“莫动,来了!”我精神一振,兴奋得声音发颤:“在哪里!”我屏息静气地观察着、倾听着……果然,远处灌木丛里传来一阵阵轻微的、有别于风吹的响动,那声音不露形迹地朝庄稼地移动着,突然一下沉寂了。“注意!”杨排长小声命令我,同时端起半自动步枪。话音刚落,就见两个黑乎乎的东西从灌木丛中一窜而出,奔到庄稼地里狂嚎乱咬。杨排长转头对我说:“等会我打左边一只,你打石边一支,我喊一、二、三,喊出三谢就同时开枪!”我默默点头。时间过去不到两分钟,杨排长喊出了三,我们的枪同时都响了,不知打中没有。静待一会儿没见动静后,我们才拧开手电筒,一阵小跑上前察看。只见两头被打中的野猪都喘着粗气,先后挣扎着站了起来,一声尖啸。我和杨排长赶紧对着垂死挣扎的野猪头部又开了两枪,两头凶猛的野猪终于倒下不动了。当天夜里,杨排长叫上几个战士和民兵打着火把将打死的野猪剖了。第二天将两头野猪煮了,叫上寨子里的乡亲们一道吃。野猪肉绵而韧,不如家猪鲜嫩,但用竹签挑着在火上烤着吃,却别有一番风味,我在杨万寨子吃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野猪宴。席间,我担心会有更多的野猪来为它们的同伙复仇。寨子里的长老豪爽地笑道:“我们仡佬族人有句老话,酿米酒不是单为自家,佩刀枪不是图的好看!”我没理解他说这话的意思,也没在问。吃完饭我们就要返回军营了,执行侦查任务的战友们和乡亲们恋恋不舍地将我们送出寨子。《四十多年前的军营日记》
连载276集
团部通知,明天又要去蚂蝗塘挖鱼塘,部队没有作战任务时就抓生产劳动,当初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战友们,如今拿起65工兵铲,走进田间地头。抓生产劳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期以来与众不同的优良传统。既可为部队增加物资储备,减轻后勤保障的压力,改善生活条件,又能锻炼战士们的意志品质,让大家更加坚韧不拔。挖鱼塘的地方,距军营大约有七公里,步行要走一个多小时。团里没有安排车辆接送,要求司令部和政治处所有参加此次劳动的干部战士,全部步行。好不容易走到挖鱼塘的目的地,大家早也精疲力尽、精神消沉,哪还有多少力气马上投入劳动。想起上次挖鱼塘,我的腿被蚂蝗咬出了血,疼痛持续了一个多礼拜,至今想起来都还很后怕。这次,很想找一个理由不参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不去吧,怕受处分,毕竟军令如山,去吧,身体实在有点受不了。我已经病了好几天,请假吧,担心股长和主任不相信我。左右为难的感觉,如同被夹在两块巨石中间,动弹不得,让我陷入了纠结困境之中。正在胡思乱想正,首长下达了“开始干活”的口令。一群铁血硬汉挽起袖子,轮起65工兵铲就开始挖土。我满怀期待地挥动着65工兵铲,卖力地挖掘泥土,结果却被土地无情地“怼”了回来。南疆喀斯特地貌的土质,真是处处充满了“惊喜”,刚挖了几下,就碰到坚硬的石块,65工兵铲根本无从着力。我被顽固的石块拦住去路,遭遇挫败的感觉难以言表。首长说这种情况在喀斯特地貌中十分常见,因长期的地质作用,石块与土壤相互交错,便形成了复杂的结构。我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吗?绝对不能!因为我是军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会退缩,也难不到我。就像在阵地上挖“猫耳洞”一样,同样遇到坚硬的石头,我和战友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畏惧。仍咬着牙,手中的工具一刻不停,汗水湿透了军装,手上打起了血泡,硬是挖出了防身掩体。这就是军人特有的皮气,用行动诠释什么叫坚毅,什么叫勇往直前。因65工兵铲对付不了石头,后勤上的战友便从附近寨子的乡亲们家里借来了钢纤和锄头。这些工具帮了大忙!有了钢纤,对付坚硬的石块就轻松多了。锄头也在挖土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加速了进度。我和战友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干劲也更足了。今天的天气好得令人丧气,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炎炎的太阳直射大地,空气沉闷,象锅炉一样的灼热烫人。周围的一些植物,在炎热下弯了腰,在这酷热的天空下,听不到别的声音,只有我们挖掘土地65工兵铲、钢纤、锄头和石头泥土的撞击声,在空气中回响。中午12点过,炊事班乘坐汽车排的一辆解放牌军车送来了午饭。有回锅内、红烧豆腐、炒莲白和酸菜汤。干了一上午的活,流了不少的汗,肚子早饿了,我吃了很多。吃完饭首长宣布休息一小时,炊事班依然坐军车回军营了,参加劳动的干部战士各自寻找荫凉的地方休息。我靠在有树的一块大石旁,不到五分钟便睡着了。休息时间一到,号声便响了,大家又开始干活,一直到下午6点过汽车排的车辆来接我们,才算结束了劳动。当夜幕降临,回到军营,饱餐一顿晚饭后,疲惫的身心终于得以片刻放松。我走进广播室,打开饭盒录音机,熟悉的旋律在空气中弥漫,躺在床上,静静聆听了一小时的歌曲,所有的疲惫随着歌声渐渐消散了。随后,起身开始洗漱,准备结束这充实的一天。就在这时,我才惊觉发现手掌心竟打起了七个水泡,两只手都没能幸免。这又算得了什么,我找出针线包,拿起针,轻轻挑破水泡,仿佛所有的疼痛都能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心里想着,睡一觉,第二天便又生龙活虎了。今天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磨练意志的过程,能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强。【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图片由作者、秀儿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提供者与本平台所有,人物照片不得盗用,违者必究!
【作者简介】张林茂,阳光军魂签约作者。参战老兵,中共党员。生于1960年7月,原35254部队,下乡当过知青,1979年入伍,参加过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转业后在检察机关工作。自幼喜爱文学,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中国检察报》、《中国经济时报》、《方园杂志》等媒体发表作品六百余篇。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主编简介】唯吾知足,昵称:秀儿;原名:李桂芬,大专学历,业余作者,阳光军魂主编,西西微刊编辑。曾经的文工团演员,歌咏比赛多次获奖的“青年歌手”。倾心于兰花与大海,喜欢文字、爱看书、爱唱歌、爱朗诵、爱配音的满族女子,微笑面对生活,相信美好!最激励自己的一句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微信:LGF1384151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