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7日 星期二 阴雨 农历四月二十六
刚放过上课号不久,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政治处的吴桂荣主任来电,指示我带领刚分配到电影组半年的广东新兵小周,立刻赶往丘北县,为驻扎在山上的我团特务连一支小分队放场电影。
特务连的战友们出去执行任务快有一个月了,生活枯燥而单调。这次去给战友们放电影,也算是代表团部首长去慰问一下。我到司令部管理股开了派车单后,去汽车排要了一辆解放牌军车。驾驶员是四川筠连县的老乡,名叫吴祖根,个子虽小,却十分机灵。随后又到军械股领取了二支冲锋枪,三个弹夹和200发子弹。随老乡将车开到电影组上机器,上午九时离开营房。到达丘北县时也是中午1点,到侦察兵驻地还有几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在一处名称为“小街饭店”的餐馆匆匆吃过午饭后便又继续出发。
车一离开丘北县城便上了山,气温骤降,吹来的风虽然是温训的,但带着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我们的面容,轻绕着我们的肩腰。虽然十分惬意,但空气中裹着一股寒流刮得我们全身发抖,冷得嘴皮发紫。出发前打电话询问了我师驻扎在丘北县的炮团,说天气晴得非常好,因此只穿了一件单衣,没想到气候变化如此之快,车上又没有带有多余的军衣,只好坚持了。
下午5点过终于到达位于丘北县西南崇山竣岭中的侦察兵驻地,战友们见我们的到来,欢喜若狂,一下全围了上来,在这光辉壮丽的大自然面前,一种醉人的快乐,一种无限的柔情合在一起,顿时抹去了我们身上的疲惫。一位操湖北口音的大个子战友紧紧抱着我不放,笑声中带着几分辛酸说到:“出来后一直想回营房了,没有接到命令,不敢擅自回去!我们出来后一直没有机会洗一次澡,刮过一次胡子。可不要闲我身上有异味哈,今天好好熏熏你、戳戳你!”。副连长覃明兴两只手紧紧抓住我的手,象是抓住了团首长的手,一股暖暖的热流通过手流到了我的胸膛,战友们太辛苦了!他开怀地笑着,那喜形于色的神态好有一比,就象一个到大山上打野草或者拾柴的小孩子,又渴又累地回到了家。
“战士们好想看电影了,今天带来的什么片子?”
“《最长的一日》,看过吗?”
“没有!”
“是不是打仗的?”
“是的,是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场面逼真。紧张、刺激的历史与戏剧的完美结合令人屏息,这是一部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最经典的作品。”
“好啊!大家最爱看战争片了”。
“想到你们都爱看战争片,不喜欢爱情片,所以我去军区文化站文山分站片库里专门为你们这些英雄们挑的。”
1983年6月10日 星期五 晴 农历四月二十九
今晚与师部和高炮营跑片,放映的影片是《张海迪报告会实况》。我团从高炮营接片,放映结束后,师部又从我团取影片。
晚餐过后,我与通信连的战友小代一同驾驭着三轮摩托车,急速赶往高炮营。由于时间相对宽裕,即便影片正式开场,我们也需等待高炮营放完第二卷影片才能接手。
摩托车驶回文山城内,我们漫步在熙熙攘攘的文山州广场。广场上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此时,一位看似朴素的老百姓叫住了我们,提出了一个颇具深度的问题:“解放军同志,我想咨询你们一件事情,不会打扰吧?”我们异口同声回答:“不碍事,请讲。”他继续追问:“三大差别具体指什么?”我望向小代,他微笑着点头,示意我来回答。我稍作思索,脑中回忆起曾读过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时,指出在剥削制度下,工农、城乡、脑力与体力劳动间的差别和对立是难以调和的。因此,我回答:“老乡,三大差别是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他听后笑了:“哈哈,我晓得,就是想考验一下你们。”这位老乡真是风趣,幸亏我平时喜欢阅读,涉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今日终于派上用场。若平时不读书,今日回答不出,岂不尴尬,百姓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军人呢?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无穷力量,不仅丰富内心世界,还能在关键时刻赢得他人尊重。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军人,我们既是国家的守护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
1983年6月13日 星期一 晴多云 农历五月初三
读唐诗《少年行》有感。
亏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全团不知有多少战友读过唐朝诗人令狐楚的这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
诗的第一句用“霞”和“霜”形容弓和剑的光滑明亮、闪闪发光,借此衬托出将士们出征时的威武雄壮。第二句则点明了出征的时间地点,这时西北带(“河湟”指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和甘肃东部一带)已是寒气逼人,但战士们仍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走马出征。
后两句写他们不收复失地誓不还家的决心。战士们热爱祖国,以国事为重,在环境艰苦,战斗激烈,随时都有牺牲可能的情况下,发出了只要还没有收复唐朝管辖的河湟一带地方,就绝不退伍回家乡的誓言。这种忘家为国的献身精神,表现了古代青年战士们强烈的爱国思想,令人肃然起敬。
读了这首诗后,我为古代青年战士那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收复祖国的土地誓不还家的精神所感动。
我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来当兵是为了保卫伟大的祖国,是为了让我们的父老兄弟姐妹们能安居乐业、过和平生活。参军是我们伟大祖国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这一点上,我来服役的意义远比封建时代的青年战士伟大得多。但古代战士尚能那样,难道我作为新时代的解放军战士反而不如他们吗?
1983年6月15日 星期三 晴 农历五月初五
今天是端午节,今年是我在部队度过的第三个端午节。团党委为了战友们能在部队过好节日作了充分而暖心的安排。
每到端午节,心中总是泛起对家乡的思念,这是一种淡淡的乡愁,就像粽叶包裹着糯米,紧紧地缠在心底。在家乡,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街头巷尾弥漫着菖蒲和艾叶的清香,锅里煮着胖嘟嘟的粽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然而,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我也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团党委为了让战友们能在部队过好节日,作出了充分而又贴心的安排。
司令部伙食团早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口味的粽子,有甜蜜的豆沙粽,咸香的蛋黄肉粽等等。丰富的食物种类提升了干部战士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花样繁多的粽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是对战友们的关怀。
除了美食,各营、直属队、司令部和政治处还准备了一系列的节日活动。有端午知识小竞赛,让战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这就如同一位文学家所说,对文化的传承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被忽视,部队也不例外。最有趣味的是包粽子比赛呢,平日里握惯了钢枪的手,此时笨拙又认真地摆弄着粽叶和糯米,场景既有趣又温馨,战友间的情谊也在这欢声笑语中进一步加深了。端午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的,都体现出对干部战士的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部队度过的这个端午节,虽然没有家人的陪伴,但团党委细致入微的安排,让全团的干部战士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个特殊的集体里,既坚守军人使命,又不缺节日的欢乐。
1983年6月16日 星期四 晴 农历五月初六
昨天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粽子诱惑而忍不住吃多了,今天胃子直冒酸水,难受的感觉像乌云一直笼罩着,挥之不去。去卫生队看后吃了药,仍没有好转。下午若仍不好过,我就去师医院瞧瞧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在部队里的职责。
(照片后排中为作者)
【 声 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原文发布),图片由作者、秀儿提供,版权归拍摄者、提供者与本平台所有,人物照片不得盗用,违者必究!
【主编简介】唯吾知足,昵称:秀儿;原名:李桂芬,业余作者,阳光军魂主编,西西微刊编辑。曾经的文工团演员,歌咏比赛多次获奖的“青年歌手”。倾心于兰花与大海,喜欢文字、爱看书、爱唱歌、爱朗诵、爱配音的满族女子,微笑面对生活,相信美好!最激励自己的一句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微信:LGF1384151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