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教学成果┃​2024年11月14日

教育   2024-11-14 06:02   海南  





预约课题论文一对一修改





AI智能投稿选题AI写课题论文





本期推送文章






为国选优,为国聚贤 

2018年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综述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2014年开展了建国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首次评奖后,在基础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按照《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2018年是第二届。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领导小组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再次承担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在教育部领导和教师工作司、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学会高度重视,经长达半年多的积极筹备,于2018年7月底顺利完成了评审任务。



点击关注免费查期刊查选题

评审总体情况

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本次教学成果奖经各省级单位推荐申报、资格筛查后进入网络评审的成果共1382项(其中港澳地区成果10项),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的分类要求,将其分为38组进行网评,由各组专家在审阅本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打分,系统在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自动统计平均成绩。网络评审结束后,共有563项成果入围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专家经独立审阅成果材料、小组评议、大组合议和评审委员会会议、投票表决等程序后,最终确定了特等奖拟授奖成果2项,一等奖拟授奖成果50项,二等奖拟授奖成果400项。相比2014年,社会各界对评奖的关注度更高,参与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和社会各界都更加关注并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推荐和申报,更为细致周密地筹备前期准备工作,参评成果的平均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评审结果分析

小学申报成果最多,地理科学获奖率最高


本次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382项,入围会议评审563项,入围率40.74%。会议评审后,产生拟授奖成果共452项。拟授奖率为32.71%。


1. 按地区分析


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地区均组织参加了本次教学成果奖的评审,高于平均获奖率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西、香港、广东、海南、澳门等12个省、市、地区,共有326项成果获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2.12%。


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成果共52项,由上海、江苏、北京、重庆、山东、浙江、广东、香港、西藏、澳门、贵州、江西等12个省、市、地区获得。


2. 按类别和学科分析


按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分类三”,成果类别包含:评价、特教、综合改革、德育、教学、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艺术、语文、数学、体育、技术(劳技)、幼教、外语、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其他共21个类别。


各类成果中获奖率最高的为地理和科学学科,分别为50%和42%,其他除幼教、劳技、综合实践外,获奖率相对均衡,均在30%-38%之间,幼教成果获奖率最低,为20.9%。


3. 按学段分析


按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分类一”,成果亦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他,“其他”指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学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相关内容融合衔接等模式(见表1)。


申报成果中,各学段(领域)占比最高的是“小学教育”和“其他”类(均为27.79%),其次是高中教育(20.04%),但获奖占比中“其他”类别远高于别的学段(领域),为36.06%,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小学教育(24.12%)和高中教育(22.35%);从学段(领域)获奖率来看,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其他类(42.45%)、高中教育(36.46%),说明这两类成果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段(领域);学前、初中的成果从获奖率来看不占优势。


4. 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性质分析


申报成果中,中小学、幼儿园成果占所有成果申报数量约67.66%,高校、教科研及教育管理单位、联合申报成果占所有成果数量约32.34%;获奖成果中,中小学、幼儿园获奖成果数量占55.75%,高校、教科研及教育管理部门、联合申报成果占44.25%。


5. 按成果研发、实践检验时间分析


申报成果中,研发、实践检验时间为6-10年的成果占比最高,为51.01%,获奖占比也最高,为48.01%;获奖成果占比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实践检验周期11-15年(25.44%)和16-19年(10.48%);研发、实践检验周期在20年以上成果虽申报仅占5.07%,但获奖占比却高达了9.73%;而短周期成果(5年以下)申报占比15.48%,获奖占比仅为5.97%。按周期长短分别计算该类成果的获奖率,发现获奖比率基本与研发、实践检验周期成正比。



获奖成果特点

体现新探索和新实践


新一轮教学成果奖评选,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梳理本次获奖成果,总结特点如下:


1. 覆盖面广,厚积薄发


本次教学成果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均有成果申报,获奖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从成果的申报地区来看,获奖成果有中心城市,有发达地区,也有许多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充分说明改革不分区域,不分城市农村,只要有教育的理想,有科学的态度和实践的勇气,就能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从学段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幼教、特教均有代表性改革项目获奖;从学科专业来看,获奖成果涵盖了几乎全部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专业;从研究主题来看,包含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指导教学改革实践和某一学科范畴内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都有体现;从教学成果研发、实践检验周期上看,获奖成果的研发、实践检验周期均在4年以上,周期超10年的成果占46%,更有一批实践周期长达几十年的经典教学成果。


如特等奖成果“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自1998年上海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开始,紧盯国际数学课改发展趋势,聚焦数学教育现实问题,历经20年的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积淀,从优化数学基础和变革教学方式突破进行改革探索,再构数学课程、教学、评价、教研体系,有效提高了数学教育质量,其成效已在PISA测试等国际权威评价体系中得到检验,成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先锋。诸如此类的成果还有很多,这些成果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检验和凝练,可谓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2.价值引领,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用立德树人统帅全面发展。本次成果评审情况,正说明了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开展探索、研发和实践的。


如一等奖成果“省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与实践”,以“政府主导、专业跟进、上下联动、综合实施”为工作机制,提出“全域育人、全员育人、全课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一体化新理念,建构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实践课程”组成的大德育课程体系;如一等奖成果“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学校立足国家未来需要,挖掘传统文化及百年校史,提出成志教育理论,系统构建并实践了小学立德树人育人模式,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立德树人小学样本。


3. 宏观综合、聚焦改革


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要体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本土特色。从本次成果奖获奖情况来看,侧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区域整体推进的成果比重较大。综合类成果申报和获奖数量都超过了35%,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单一学科改革发展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改革,许多教学成果在综合改革的进程中萌发、探索和形成,体现出地方特点和中国特色,并对基础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特等奖成果“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自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学校进行了4个阶段持续18年的实践探索,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形成了以“学科+”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的“巴蜀路径”,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操作体系;再如一等奖成果 “新教育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是我国率先以社会组织形式推行的教育改革实验,自下而上,横向拓展,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通过行动研究,形成包括十大行动的教学改革理论主张,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4. 突出教学、重在实践


教学成果奖强调教学的核心地位,成果必须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综观获奖成果,无论其类属学科教学、教育评价,还是类属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改革,主体内容都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成果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成果还非常强调其实践性,将项目研究转化成指导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容,这是优秀教学成果的必然经历。


如一等奖成果“香港爱国学校的国民教育实践及探索”成果,从1945年起即开始在香港爱国团体开办的16所初高中进行国民教育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因校制宜、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各具特色的跨学科创新课程设计,并采用体验式、生活化的灵活教学手段,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对国家有认同、对民族有担当、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和爱国人士;再如一等奖成果“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3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困境、数学思维不足、文化背景制约等现实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构建了符合汉族、水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的民间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先后由贵州推广到浙江、四川、云南、重庆等省市上百所城乡民族学校,培养了数百名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缩小民族地区因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学校数学教育差距作出了重要贡献。


5. 统筹资源、协同创新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领域,但本次评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小学与高等学校协同合作。本次评选高等院校申报项目占总申报量的8.39%,而获奖成果占总量达到13.94%。高校的专业研究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以高校强大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团队为支撑,不但解决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同时也能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持续的实践检验不断改进调整,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到协同创新的效果。


如一等奖成果“中小幼名优教师学习与发展双向互助合作模式”,探索并构建了中小幼名优教师学习与发展“双向互助”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双向合作,高校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一线实践经验的双向互动,共促发展,成效显著;再如一等奖成果“双系统三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成果,开发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时监测系统”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自我训练系统”,在广东省21个地市2万多所中小学予以实施和推广,全面推进了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 以人为本、彰显特色


学生和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本次奖获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数获奖成果在顶层设计中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作为主要目标,尊重学生的选择,积极寻求和应对学生的反馈,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一等奖成果 “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将儿童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再如一等奖成果“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针对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的“无资源、无指导、无章法”问题,开发了乡土化综合主题活动,并通过项目化组织方式,使学生将碎片化知识、小的能力模块耦合链接,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好评。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文章阅读结束,欢迎转发分享!





资源分类导航





点击免费查阅专题资源
作业设计研究专题 课题研究指导专题 
课题参考选题专题 课题选题指导专题 
课题入门教程专题 研究/结题报告专题 
开题报告专题 中期报告专题  
论文写作指导专题 课题成果专题 
小课题研究专题 文献综述专题 
精选文章专题 研究方法专题 
叙事研究专题 各类课题案例专题 
课题方案设计专题申报指导专题 
期刊投稿专题  双减研究专题  
科研经验专题 幼教科研专题 
各学科研究专题 STEAM研究专题 
立德树人专题 专业成长专题  
劳动教育专题 深度学习专题 
核心素养专题 其他综合研究专题 
免费资料下载专题好书推荐专题 
课题快速入门手册五育融合专题
课程思政专题教学评一体化专题
大单元教学专题跨学科学习专题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教学成果专题
课题专著带读专题人工智能+教育专题





▼配套服务推荐






AI应用与课题研究
专注于AI教育应用探索与中小学课题研究指导、论文写作指导等教育科研服务,提供海量免费课题论文资源,用AI助您轻松科研和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