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青”聚力 做好青年职工的“领路人”
科技
其他
2025-01-21 19:06
甘肃
2024年,2000余名新职工加入金川集团,为了帮助新职工尽快适应岗位、成长成才,实现由“萌新”向“职场人”的转变,金川集团以导师带徒活动为载体,为他们亮前行“灯塔”。在2023—2024年度导师带徒总结表彰暨新结对师徒拜师仪式上,10对“明星”师徒受到表彰,10对新结对师徒代表举行拜师仪式……鞠躬行礼,献上鲜花,一声“师父”,满含敬意与传承,于师是荣誉,更是责任;一句“徒弟”,饱含担当与责任,一纸师徒协议,重诺千钧,承载匠心,寄予热望,象征着师徒之间携手并进、彼此成就的决心,指引新职工在金川高质量发展沃土上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近年来,金川集团把导师带徒活动作为集团青年人才培养的传统品牌和重要抓手,出台《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化导师带徒活动的指导意见》,从签订导师带徒协议起,明确师徒责任义务和计划目标,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以学习、考核、奖惩等方式,规范内容与形式,推动“导师带徒”标准化、规范化开展。“集团党委把青年成长成才工作放到了重要战略高度”。金川集团导师带徒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导师带徒机制融入人才培养制度之中,充分发挥导师带徒全产业链覆盖、全程培养作用,实现人才培养质效齐升的良好局面。”“刚入职的时候,我发现大学四年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撑’眼前的实际工作,自从有了师父,我可以放心大胆地问,他能指导我快速熟悉工艺流程和专业知识。”新员工刘庆波说道。导师带徒结对仪式上签订的师徒协议,明确了师徒双方职责,明晰新员工发展目标任务,标志着师父“授业解惑”和徒弟“实干成长”的开始。师带徒,绝非仅传授业务技能这般简单,关键在于精准“把脉”徒弟困惑,有的放矢地施教,既要助力徒弟练就理论联系实际的真本领,让专业知识落地开花;又要帮其锤炼直击问题核心、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如此,才能让徒弟实现从新手到行家的蜕变,达成真正成长。按照导师带徒培养计划,师父将根据徒弟特点和自身情况绘制成长“路径图”。一年多前,一场拜师仪式,开启了王亚东和蒋韩的“师徒缘”。工作之初,蒋韩常为所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的“错位”而苦恼。在为期一年多的培养中,每逢技术难题时,师父王亚东常与他一同加班研讨,耐心十足,最终逐一攻克。在王亚东看来,师父不能只做“填鸭”式经验投喂,而要在实践里给徒弟压任务,遇攻关难题时出谋划策、协调解决,为徒弟实战经验“护航”,助其成长。“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导师带徒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如今,蒋韩已独当一面。他说,参与项目时,师父传递的“攻坚克难”精神已深植心底。导师带徒活动的意义,对于新员工来说,是技艺传承的火种,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指引他们快速成长;对于师父来说,是自身知识迭代更新的“催化剂”,促使他们更新已有知识结构,实现自我提升。2023—2024年,集团导师带徒活动成果丰硕。经过不断实践完善,共签订师徒2660对,1382名徒弟技能等级得到提升,涌现出了省级技术比武状元1名、市州级技术比武状元1名,28人在集团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中获奖,一批新员工已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曾经的徒弟的李瑞杰如今已成了师父。他说自己是导师带徒的受益者,是师父的悉心教导,让他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镍电解生产中,逐渐承担起金川镍钴镍冶炼厂镍电解三车间技术点检组组长的职责。也正是因为受益于导师带徒,他感受到师父的责任。本着“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他带领徒弟刘庆波一起参与到项目的立项、改造等各个环节,让他尽快融入镍电解生产,熟悉并掌握工艺流程,共同探讨镍电解生产技术的发展。薪火相传,青蓝相继。金川人才辈出,如星火燎原。这群金川“新人”的故事已起笔开篇,扎根这片沃土,他们挥洒汗水为墨,倾尽青春作笔,书写着新时代金川青年的奋进担当。那些引路人,也将继续履行使命,传道、授业、解惑,以一脉传承的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奋勇前行,为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金川集团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党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