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7月23日摄于 北京老舍故居)
2024年大暑时刻/
2024年大暑时刻/
阳历7月22日(周一)
农历甲辰龙年六月十七
15时44分11秒
《大暑·流水》/
选自《李祥霆古琴与廿四节气》
( 2007年7月23日摄于 北京老舍故居)
古琴曲《流水》 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古琴曲《流水》 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充分运用「滚、拂、打、进、退」 等指法及上、下滑音,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继而转为清澈的泛音,节奏逐渐明快,「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好似欢泉于山涧鸣响,令人愉悦之情油然而生。随之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正如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所云,「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而后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曲末流水之声复起,缓缓收势,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听之如同得到了流水的洗涤一般,不禁令人久久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的思绪中 。
( 2007年7月23日摄于 北京老舍故居)
( 2007年7月23日摄于 北京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Laoshe's Former Residence),又称丹柿小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是现代文学家老舍先生(舒庆春)1950年至1966年的住所,于1999年作为老舍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老舍故居坐北朝南,分内外院,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外院一座五彩木影壁,侧面还有一个鱼缸。院中正房(北房)三间,明房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画室兼卧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 。这里是老舍先生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和生前最后的住所,他在这里完成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20余部剧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1984年5月24日,老舍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27日,老舍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7月22日(甲辰年六月十六)
第一物候/腐草化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初候,腐草中孕育的生命化作萤火虫,闪烁在夜空之下。
7月27日(甲辰年六月廿一)
第二物候/土润溽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二候,土地更加湿润,空气湿度加大,形成了闷热难耐的“桑拿天”。
8月1日(甲辰年六月廿五)
第三物候/大雨时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暑三候,随着高温的持续,大气中的水分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倾盆大雨,缓解炎热,滋养大地。
大暑时节,农事繁忙,农民们利用高温加速作物的成熟。民间习俗中,人们习惯吃凉性食物如绿豆汤、西瓜等来消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此外,一些地区还有晒伏姜、喝伏茶的习俗,以期通过传统食疗抵御酷热。
古琴大师李祥霆
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吉林辽源人,祖籍辽宁岫岩,曾多次到访英、法、德、美、日等十几个国家演出,独奏音乐会逾百场。出版唱片《李祥霆古琴艺术》《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幽居》等。主要著作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李祥霆古琴专题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走进幕后》、《音乐人生》、《大家》、《人物新周刊》等极有影响的栏目都录制有其专题播出。
《李祥霆古琴与廿四节气》录音地点
录音:沈援之
视频:曾庆桂 耿子云
文编:王寿春
审阅:马 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