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国乐大师李祥霆演绎古琴曲《普庵咒》。弦歌悠扬,如秋风拂过山林。给五塔寺内带来一片宁静与祥和。

文摘   音乐   2024-08-21 23:51   北京  


作为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象征着万物收敛,凉意渐起。李祥霆先生选择这一特殊时刻,在五塔寺抚奏一曲《普庵咒》,感悟自然之悠远,体察天地之变换。古琴悠悠,宛如秋风入林,唱出夏季的尾声。五塔寺,古刹钟声回响,与古琴的旋律交织,宛如天籁之音。琴曲如同秋水长流,洗净了尘世的浮躁。


( 2007年8月23日摄于北京五塔寺 塔前)


2024年处暑时刻/
阳历8月22日(周四)
农历甲辰龙年七月十九
22时54分48秒
《处暑·普庵咒》/
选自《李祥霆古琴与廿四节气》
点击⬇视频欣赏  

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50度
节气/处暑
物候/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录音时间/
公元2007年8月23日
农历丁亥土年 七月小 十一日
录音地点/
北京 五塔寺
北纬39º56'57.00",东经116º19'47.40"
天气情况/
多云间晴
最高温度18℃
最低温度27℃
风力 北转南风二三级
点击⬇音频欣赏


( 2007年8月23日摄于北京五塔寺 室内)


 地点释义/五塔寺
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路24号,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明永乐年间,印度僧人班迪达向明成祖朱棣进献五尊金佛和一幅印度式“菩提伽耶精舍”,即金刚宝座的建筑图样,被永乐皇帝封为国师,并下诏依此图形建造佛塔。明成化九年(1473年),金刚宝座竣工,赐名真觉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乾隆帝为其母后七十大寿重修真觉寺,为避清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名讳,改称大正觉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与义和团交战中,真觉寺受到战火波及,真觉寺建筑荡然无存,唯金刚宝座因全部是石质结构而幸存。
真觉寺整体建筑群的格局,是以金刚宝座为中心规划建造的,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建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藏经阁等建筑,主要建筑的两侧各建有体量较小的附属建筑,左右对称。金刚宝座坐落于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之间,从建筑群整体格局来看,基本上位于寺院的中心处。各主体建筑自成一体,每座院落相互独立又相互连通,格局完整。


 琴曲释义/普庵咒

《抄本琴谱》溥雪斋

又名《释谈章》。它的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丝竹曲中也有《普庵咒》这个曲名。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可能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可能是本曲的作者。一说此曲为杭州隐士李永南作。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清夜弹之,似闻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

普庵禅师咒语在长期的诵念中,因为它那流畅的音声与规整的节奏,是很动听的,很可能形成旋律。然而,从一部咒语的诵唱,转化为一个固定的音乐,尤其是器乐,则是很困难的。据胡耀著《佛教与音乐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普庵咒》的诵唱音调在不同寺院是不相同的。大致可分为南北二流:北派以山西五台山作代表;南派以江苏常州天宁寺为代表。二者的音调节奏等大相悬殊。”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普庵禅师咒语从南宋开始,流传了将近四百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有普庵咒音乐的出现。最初出现的,是福建南音《普庵咒》。这是有心人因它的规整结构而选取,配以南音‘寡北’滚门音乐而成。其动机是为了配合寺院佛诞的福建南音演奏活动,以增添一首有佛教内容的新曲目。后来,此曲风行于当时,并形成指套。

福建南音是一个典雅古朴的乐种,它的《普庵咒》更令人有庄严肃穆的感受,从而影响到琴人纷纷仿效,按弹于丝桐,谱于琴上。于是就产生了张德新和李水南两人的创作。动机还是宗教性的:张德新是为了谱‘三教同声’而选取它入琴;李水南则是受好佛道的吕选君所托,才谱之于琴的。后来,因为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阻隔,从而形成了《三教同声》、《阳春堂琴谱》、《松弦馆琴谱》的传习系统;以及《太音希声》、《伯牙心法》、《理性元雅》另一个系统的传习。这种情况从万历一直延续至明末,两个系统才开始融汇起来。而到清初,统一的普庵咒琴曲才出现。

2024甲辰年处暑节气

今日处暑,“处”的本意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处,止也。”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时间轴和温度轴上的曲线表现基本一致:暑天来,伏天到;伏天消,暑将尽。


处暑节气的三个物候

8月22日(甲辰年七月十九)

第一物候/鹰乃祭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初候,老鹰感知到秋风起,开始大肆捕猎鸟类,先陈列如祭,而后食之,且不食有胎之鸟,古人也称此为“义举”。

8月27日(甲辰年七月廿四)

第二物候/天地始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二候,天气转凉,万物始凋,寒风瑟瑟,天下一片肃杀之气。

9月1日(甲辰年七月廿九)

第三物候/禾乃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三候,藜稷稻粱,接连成熟,五谷丰登,大地金黄。作物昂扬生长,农事逐渐繁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古琴大师李祥霆

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吉林辽源人,祖籍辽宁岫岩,曾多次到访英、法、德、美、日等十几个国家演出,独奏音乐会逾百场。出版唱片《李祥霆古琴艺术》《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幽居》等。主要著作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李祥霆古琴专题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走进幕后》、《音乐人生》、《大家》、《人物新周刊》等极有影响的栏目都录制有其专题播出。

李祥霆演奏用琴(唐)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乃珍稀存世之唐琴,为香港何作如先生收藏,历史上曾被唐肃宗于公元756年继位大典上御用。“九霄环佩”琴形制浑厚,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图式》多一内收弧形。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琴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2厘米,宽3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


《李祥霆古琴与廿四节气》录音地点

1.立春·天坛·即兴
2.雨水·太庙·幽兰
3.惊蛰·皇家粮仓·即兴
4.春分·潭柘寺·即兴
5.清明·地坛·阳关三叠
6.谷雨·白塔寺·欧鹭忘机
7.立夏·万寿寺·即兴
8.小满·智化寺·凤逑凰
9.芒种·古观象台·即兴
10.夏至·颐和园·醉鱼唱晚
11.小暑·府学小学·即兴
12.大暑·老舍故居·流水
13.立秋·小汤山·即兴
14.处暑·五塔寺·普庵咒( 本期演奏作品 )
15.白露·先农坛·即兴
16.秋分·前门箭楼·良宵引
17.寒露·八达岭长城·即兴
18.霜降·北海团城·梧叶舞秋风
19.立冬·香山·酒狂
20.小雪·龙潭湖·即兴
21.大雪·恭王府·梅花三弄
22.冬至·故宫·即兴
23.小寒·中山公园·忆故人
24.大寒·法源寺·即兴
《李祥霆古琴与廿四节气》录音时间‍‍‍‍
公元2007年 农历丁亥年


录音:沈援之

视频:曾庆桂  耿子云

文编:王寿春

审阅:马    骅

乐观九州
乐者,在人心感于物也,天下惟君子知乐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