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至时刻/
( 2007年6月22日摄于北京颐和园耕织图内)
古琴曲《醉渔唱晚》
中国古琴曲。《西麓堂琴统》中记述此曲为晚唐诗人陆龟蒙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杏庄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宋代)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五知斋琴谱》中认为《醉渔唱晚》为后世隐流所作,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聆斯曲亦当作如是解。
( 2007年6月22日摄于北京颐和园耕织图内)
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千米,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今日夏至,公元2024年6月21日,岁在甲辰龙年五月十六。夏至,作为夏季的第四个节令,标志着盛夏的正式登场。此时太阳行至黄经90°,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大自然的阳气盛极一时,万物生长呈现出最为繁盛的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夏至,五月中,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此言揭示了夏至之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阳光最为充足的一天。
夏至之即,自然界“阳极而阴生”。尽管气候炎热至极,却也是阴气滋生的肇始,是万物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时,麦收已毕,稻谷茁壮,而早稻也渐入成熟,预示着又一次收获的将启。《礼记·月令》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三候之中,鹿角脱落,蝉声四起,半夏应时而生。
第一物候/鹿角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初候,鹿角解。夏至初始,阳气盛极而转衰,自然界中,鹿类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气息,开始脱落旧角,为新生角做准备。
6月26日(甲辰年五月廿一)
第二物候/蜩始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候,蜩始鸣。蜩,即我们熟知的蝉,于夏至后不久,气温攀升,林间蝉声四起,其鸣声连绵不绝,如同夏日的乐章,预示着炎热夏日的全面展开。
7月1日(甲辰年五月廿六)
第三物候/半夏生
《礼记·月令》记载:三候,半夏生。半夏,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名寓意生长于夏季过半之时。夏至后,随着雨量充沛,半夏于湿润之地悄然萌发。
古琴大师李祥霆
李祥霆,满族,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吉林辽源人,祖籍辽宁岫岩,曾多次到访英、法、德、美、日等十几个国家演出,独奏音乐会逾百场。出版唱片《李祥霆古琴艺术》《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幽居》等。主要著作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国、法国国家电台多次广播李祥霆古琴专题音乐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走进幕后》、《音乐人生》、《大家》、《人物新周刊》等极有影响的栏目都录制有其专题播出。
李祥霆演奏用琴(唐)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乃珍稀存世之唐琴,为香港何作如先生收藏,历史上曾被唐肃宗于公元756年继位大典上御用。“九霄环佩”琴形制浑厚,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图式》多一内收弧形。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琴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2厘米,宽3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
《李祥霆古琴与廿四节气》录音地点
录音:沈援之
视频:曾庆桂 耿子云
文编:王寿春
审阅:马 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