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者:叶航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作者在2014年5月6-7日「中国经济学跨学科理论创新研讨会」的演讲修订稿。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主按】该演讲发布于10年前,介绍了神经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于今天遗传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亦有启发。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进行神经经济学研究需要很高的技术门槛(fMRI、PET等设备的使用)以及巨大的经费支持(设备费数百万-数千万元,收集每个样本费用数千-数万元),高昂的数据成本势必阻碍了神经经济学的应用和推广,也令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望而却步。与此相比,遗传经济学的技术和数据使用成本低廉很多:二手数据(主要为多基因评分)有多个公开数据库可以通过合作或申请获得(例如UK Biobank二档数据3年使用费用约为5.4万元,一般的社科类项目都可承受);一手数据单个样本收集费用约为400-800元,也显著低于神经经济学样本收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