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文摘   2025-02-04 07:40   安徽  



贾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


  蛟龙腾去、灵蛇游来。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一片喜气祥和的氛围中送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新年祝福。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届春晚,本届春晚在延续以往坚定政治性、强调人民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突出与其他非遗文化的互动,着力推动春晚成为世界走近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名片,力求为全球观众献上一道饱含深情、韵味十足的中华文化年夜饭。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体现春节作为世界非遗的重要价值,本次春晚通过公益广告和多个节目,展示了春节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特色。公益广告《奶奶的日历》和《我们一起回家过年》中“你的年是家的分秒”留下了浓浓乡愁,“归乡拉近家的距离”成为所有归乡人共同的心声;《年夜饭》则展现了春节最具代表性的团圆形式——做一桌年夜饭、吃一桌团圆饭,“桌子上摆的是念想,心里念的是山河无恙”,使春节的年味和人情味更加具象化。此外,春晚还将其他非遗文化纳入其中,使之成为一次非遗盛宴,延展了非遗情怀、留足了文化韵味。武术节目《笔走龙蛇》是非遗文化书法和太极拳的交相辉映,节目将蛇的意象融入太极拳,又用太极拳体现出书法家笔下的笔走龙蛇,气势恢宏又刚柔并济,妙笔生花而铿锵有力;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将歌曲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结合,从祈年殿到中轴线,既是传统文化的记忆活化,也是现代艺术的再次翻新,“梁木横如山”“青石铸风骨”“琉璃映霞光”“风铎轻轻响”,春晚再一次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不仅充满好奇,而且渴望参与到庆祝中国春节的实践当中,本届春晚也迎来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打卡”。总台推出的“春晚序曲 全球看春晚”活动,通过多样态的文艺表演、非遗体验、节目展播等方式,让海外观众感受到热烈的春节氛围和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中外人民共同演唱的歌曲《一起China Fun》,是由总台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发起“蛇年FUN舞挑战”新媒体互动活动的成果展现,此次活动共收获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网友的热情参与,全球网友的打卡视频登上春晚,向四海宾朋发出“快来一起玩”的真诚邀约。歌曲《山鹰和兰花花》则是将陕北民歌与秘鲁音乐结合进行再创作,展示了音乐文化的全新碰撞。春晚通过增加与国际友人的节目互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追求,使春节成为中国文化迈向世界的重要抓手,造就了一段全球共度良宵的佳话;流传在中国人民心中40多年的春晚也已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有力见证。



  创新与融合,是近年来春晚始终坚持的两个方向,跨界的巧思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本届春晚引入来自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普通民众尽心报幕,在分享中国百姓日常生活氛围的同时,也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春晚舞台的距离。在创意融合舞蹈节目《秧BOT》中,极具仿真效果的机器人穿上地道小花袄,灵活熟练地转着红手绢,这是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也是时代与历史的切磋。歌曲《玉盘》以月亮为意象,架起了神话与科技的桥梁,让古时的嫦娥和玉盘通过嫦娥六号的科技力量照进现实。看似随意、实则有趣的喜剧歌曲《妥妥的》,借助演出后台场景,将生活化的喜剧语言融入平实真诚的祝福词曲中,设置反转、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一首由体育健儿和歌手合作的《孤勇者》,在晚会舞台上重现了奥运会及残奥会的比赛现场,展现报国热血与新年希望的交织,通过光与声的交汇向观众表达,每一个中国人凝聚起来就能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春晚舞台上有对美好未来的希冀,也有对实现梦想的激励。“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一位普通外卖员写诗的故事成为节目间隙的小热点。普通人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赞颂的风采。春晚没有忘记抗美援朝的战士、赛场上的体育健儿以及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在歌声中诉说着岁月缱绻、葳蕤生香。一句旋律清脆的“有人要回望,有人要憧憬”,指引我们奋力奔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一句气壮山河的“决不辜负万丈理想,祖国需要,我就是铁血担当”,军歌嘹亮彰显军人的风骨昂扬;几曲经典粤语老歌串烧,串联起了湾区人民奋勇向前、无惧挑战的精神面貌,也串联起大湾区厚重的历史和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分会场节目在无锡水岸边歌颂“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豪迈,丈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辽阔,引发“问黄鹤已成千古,唱大江更上一层”的畅想……各行各业“奋斗着战斗着创造着”,把对强国伟业的赞颂“写给这江山,写给了人民”。春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传统文化磅礴伟力,更是通过凝识聚力鼓励我们“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从中国人民的春节到全球人民的春节,从“家里热闹”到“世界知晓”,春晚是一台共享欢乐时光的晚会和承载未来美好希望的舞台,是中华民族情感共鸣的红色纽带,更是将春节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海外的有力载体、将中国千百年的春节文化用现代手法传承不息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2025年第一个“非遗版”的春晚落下帷幕,但镌刻在春晚背后的文化内涵、传统实践必将会发扬光大,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多样性中熠熠生辉。


作      者:   贾楠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史系

来      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      辑:      奎玉

欢迎关注:    大有观察    公众号



大有观察
新思想、新观察、新观点、新视点、新思考、学员展示成果平台、学习天地、学习论苑、领导论坛、新平台、新艺术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