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越南嘴硬,也可以说越南皮厚。
所以越南才会挨揍。
所以越南挨揍之前和之后,都能梗着脖子叭叭叭叭…..
但你不能说,越南这副粗糙的身子它不够诚实。
这么说吧,就东南亚挨着或凑近咱们中国的那五个国家,从西往东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老非我都去旅行过,要说在面对大中华文化从古至今的滋养这个环节,接纳姿势摆得最好,学习动作摆得最久,主动抄袭持之以恒,羡慕嫉妒恨的口水滴答泛滥,越南都是冠军本冠。
这个“冠军”的成色,哪怕你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在越南都能感受到——
比如你一头扎进越南的孔庙、文庙、妈祖庙,走进庙里一看,会发现门口和柱子上的对联都是中文书法。
比如你在西贡街头的冷饮吧喝上一杯,抬头看了一眼电视,可能看到的就是中文原版的《甄嬛传》,或者是配上越南话的《大明风华》。不得不说,看见汤唯、朱亚文说着叽里咕噜且听上去有点硬邦邦的越南话,这部历史剧瞬间就变成了搞笑剧……
比如你把长焦镜头暗戳戳地对准了一位越南奥黛美女。
咱就不去争论奥黛到底是源于中国的旗袍、中国宋代的褙子,还是起源于越南本土的四身衣。
反正之前越南奥黛是肥大宽松的,到后来明显受到了中国旗袍改良的影响,才变得越来越修身,越来越收腰。
所以你才会偷拍人家呀——这让身材有料的越南奥黛女孩看上去,有胸的显得更加有胸,腰细的显得更加腰细。
再比如你非要去体验一下越南的卡拉OK。
越南某些歌厅的服务员,会说中文。
连坐在你身边的越南女孩,一张嘴都是这个画风——你完全听不懂她在唱什么,但你肯定知道她唱的是哪一首歌。
基本上都不会影响你跟人家合唱一曲,顺便加强一下…..
嗯,我是说汉语和越语之间的友好。
这个“冠军”的成色,哪怕你只是一个皮肤级的历史爱好者,都能感受到——
比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之后,1200余年的科举制就结束了。
但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却发生在1919年越南的阮朝。
这个也很好理解——模仿秀嘛,肯定要比原创者慢半拍。
比如越南也想证明“自古以来”。
结果发现能够证明“自古以来”的历史文献,全特么都是中文书写的。
这就尴尬了。
再比如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再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
再比如中国曾走过的“世界工厂”的起步。
全都被越南身体诚实地抄作业。
这份非常持久的身体诚实,导致——
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从上至下、直达基层的掌控力、执行力和效率,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想象的。
即便越南这个模仿秀打折了,那也是领先很多国家的存在。
导致——
越南身上也有儒家文化的浸润与味道。
儒家文化对社会秩序的塑造,在历史上独具优越性,甭管这个塑造是有利于个人修养、群体塑造,还是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
到了近代与现代,它仍然有潜移默化的正向作用。
导致——
越南差不多也是“不许成仙”的存在。
所以在阴湿气较重的东南亚诸国,邪术或养小鬼之类的玩意儿,差不多只有越南不怎么玩。
导致——
越南也禁毒。
越南也禁枪。
导致——
不少越南人都在学中文。
但他们学中文,不是为了能顺利地把你骗进某个园区里剃光头。
而是到中国留学、到中国生活、到中国打工、跟中国人做生意、看懂中国产的电视连续剧,或者看懂抖音小视频……
所以,不是说越南没有负面消息。
不是说越南没有排华情绪。
而是如果你非要去东南亚旅行,对比缅甸,对比泰国,那越南至少还是一个可选项。
保质期有多久咱不知道,至少越南目前的治安状况,相对它俩来说要好很多。
属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真相”?
或者这么说,同样用筷子吃饭的越南人,在网上嘲笑一下隔壁吃手抓饭的人,这份优越感可以理解。
但老非我对越南一些海关,针对中国游客暗戳戳却强制性收小费的恶习,非常反感。
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所改观。
关注@背包老非,分享有深度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