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来中国为啥倍感吃惊,认为中国好?

文化   2025-01-05 13:31   北京  


引子:

在美国旅行,有个经历让我倍感无语。

当时我从西往东横穿美国,自驾66号公路。

在姚明曾效力过的德州,虽然没有扒鸡,却有大片的农田,以及逐渐空心化的村镇——在66号公路还是美国主动脉的时候,它们曾经繁华与热闹过。


在路边一家废弃的修理铺前,跟一个无所事事的美国老头闲聊。

随手递给老头一支烟。

老头抽了一口,表示满意,转了转烟屁股,看牌子。

我说日本的,柔和七星。

老头点了点头:中国烟不错。

我:这烟是日本的,不是中国的。

老头满脸诧异:日本不是你们中国的吗?

我:……

啥意思?你知道休斯顿火箭队,知道来自中国的姚明,甚至还知道他的球衣号码,却不知道日本不是中国的?


原本以为这个旅行小经历已经很不着调了……

没想到在意大利南部,还有更让人懵逼的事故。

就是在帕埃斯图姆——好吧,这个地方有点偏僻,游客罕至,却有一组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遗存。

经过一个村子,停车下来放水。

结果小卖部的意大利老头,得知我是中国人,就开始一个劲地瞄我的后脑勺。

反应了一下之后,我差点忍不住爆粗口——这是在找辫子呢!

你说,这特么是活成了什么年代的文物?


问题来了——

如果你在国外遇见这号人物,别说跟他们描述中国的高楼大厦、中国的高铁了,估计“手机支付”这点司空见惯的小事,你都没本事给人家讲清楚。


所以——

为什么我们出国旅行,觉得国外越来越一般甚至越来越差?而外国游客来中国,却觉得中国超出想象的好?

与此同时,外国游客又为什么会对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基础设施、中国的高铁、中国人的整体状态大为吃惊,展现出一副没见过啥世面的“纯真”模样?

这两个“双向奔赴”的问题的答案,差不多指向了同一个词——

信息茧房。


1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长期以来牢牢占据着全球的舆论霸权。

再加上某些膝盖软、屁股歪的物种的配合,导致我们这边信息茧房的走向,是被输出了大量“国外各种好”、“月亮各种圆”的信息,以及虚空捏造的“德国下水道”、“日本夏令营”、“民主灯塔”、“香甜的空气”……

捏造的东西,现在早已暴露出了虚假的真相,不再话下。

至于“国外各种好”,果真如此吗?


老非我旅行过96个国家,这里面既包括抱团取暖、没事就恶心一下中国却经常“然并卵”的G7——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也包括彼此分享情报、内部却又有国家阅读权限分级的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客观打量它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美国的旧金山,你单看铛铛车,会感叹文化传承的保护力度还不错。

但在马路边看见扎堆七扭八歪的瘾君子,会感叹这座城市的颓废与混乱。

美国的芝加哥,你单看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会感叹它的容量与内容。

但走在城市街头,抬头看见破败不堪的城市轻轨,低头看见时不时冲你伸手要钱要烟的乞丐,会感叹这座超高层建筑密集的城市,它的原地踏步甚至开倒车。


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时不时你就能撞见一拨人游行。

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的、中东的移民或难民。

放着高分贝的本民族音乐,举着大喇叭高喊着本民族的语言。

主题只有一个,就是“要钱、要钱、要钱”。

理由也只有一个——既然我们来了,所以你们就得给我们钱,好让我们能愉快地生活下去。


然后旁观者——也就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意大利人,一半表情淡然冷漠,一半表情中透着鄙视。

但如果你扛着摄像机,递给他们一个话筒,那么这些人瞬间都会变成白莲花,背诵着圣母一般的固定措辞。

你若再追问一句:要不要安排一个难民,去你家过日子?

答案也只有一个——各种理由,委婉拒绝。

我就不说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葡萄牙的里斯本,堪称欧洲小偷数量最多的城市了……


日本的经济情况,你是知道的。

平成战败,垮掉的一代,废宅,AV产业,风俗业,核废水,安倍遇刺,各大财团与企业热衷于鞠躬道歉然后死不改悔,这些你也是知道的。

严格说来,它跟韩国一样,都是主权不完整的国家。


德国从前的经济情况与现在的经济情况,你是知道的。

德国当然是一个经济强国,但主权同样不完整。

它看了看国内的美军基地,也只能满口道德、“心甘情愿”地放着相对低价的俄罗斯油气不买,“果断”去买美国高价的油气。


澳大利亚、加拿大,面积够大,也只不过是美国的小跟班罢了。

现如今候任总统特朗普,还扬言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一个州。

至于新西兰……

你去看看它的皇后镇、看看《指环王》的取景地、看看荒野里那个用文胸堆起来的网红墙就行了;在全球架构上你把它当成假想敌,属实是超纲抬举它了。


这还不算完——

北欧国家福利好是吧?

但北欧人到中国旅行,为啥有些人那么喜欢热情外向的成都?

可不单单是因为大熊猫养殖基地。

还因为到这里可以治愈抑郁症。

所以北欧进入极夜的冬季,会有人聚在一起打麻将。

还是特别认真的国标打法。

并且打麻将时用中文说“白板、发财、幺鸡”,否则都不大好意思入局。


亚美尼亚算得上历史悠久吧?

毕竟它是全球第一个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

但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当地西装革履的人,会指着远处那座雪山对我说:它叫阿拉纳神山,是诺亚方舟最终的停靠之地。我们国徽上至今仍是它的图案,但它却被土耳其整个霸占了。

还会指着高地上的一座纪念碑说:那是亚美尼亚大屠杀殉难者纪念馆,虽然包括美、俄、欧洲议会都认定了这个大屠杀,但大屠杀的制造者土耳其,至今仍未承认此事。

亚美尼亚人都憋闷死了。


还有,投靠美国的国家,日子就一定好过吗?

厄瓜多尔这个国家,直接放弃本国货币,直接使用美元。

算得上是彻底向美国举国纳上投名状了吧?

古巴这个国家你是知道的,被美国封锁了N多年。

然而两国人均GDP的对比却是——

2020年,古巴人均GDP9500美元,厄瓜多尔是5600美元。

这两个国家,我也都去旅行过。

单看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是古巴人更松弛和更自信一些。


这么说吧,但凡人们能够走出去,客观打量这个世界,就会有如此这般的一个结论——

国外诚然有国外的好,但也有各种糟糕和不堪。

洛杉矶上下班大堵车的道路边,汽车尾气的味道非但毫不“香甜”,而且很呛人。

号称“天堂”的美国,沾上毒品的街头流浪汉,剩下来的平均寿命不会超过5年。

所谓“民主灯塔”,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代言人游戏。

月亮只有一个,并且同一个圆缺。


所以我们出国旅行,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打破美好滤镜”的过程。

因为这个“美好”,是加了很多滤镜的“美好”。

一边打破,一边还有一个对比——

对比中国自身发展的蒸蒸日上,对比中国的安定与安全,对比中国全产业链的工业实力,对比中国的基础设施,出国旅行觉得国外越来越一般,甚至越来越差,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当然,如果你拿单一的某个点来对比,中国肯定还有不少地方还不够好,甚至对比之下还有点糟糕。

但你若看清宏观真相,各方面做综合对比的话,中国就是好。

甚至很多地方,都是全球独一份的好。

就是——

你们村里的气候,或许没有地中海边上好。

你们村头的大树,当然没有亚马逊丛林里长得那么茂盛。

这都是事实。

但都不能以点概全。

这个意思。


2

要知道美西方搭建的信息茧房,可不仅仅是冲着咱们中国人来的。

它其实是在忽悠全世界的人。

还包括忽悠它自己的国民。


导致很多外国游客第一次来中国之前,对中国预估的画像是“各种脏乱差”、“贫穷落后”,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吃不起茶叶蛋”、“高铁都是道具摆拍”……

等到了中国转上一圈,这个低阈值的画像就被冲刷得稀里哗啦。

就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反杀了一个底朝天。

这效果,就跟全宇宙最牛的韩国人,跑到中国看到中国人拿西瓜喂猪一样,瞬间就破防了。


如果这位还是一个具备人文关怀精神、愿意客观打量中国、有点技术含量和深度的老外游客——

那么中国坚持多年、范围极大的扶贫工作;中国持之以恒、治理沙漠与黄河的绿化工程;中国的清洁能源;中国的物流体系;中国社会的安全度与秩序感;中国军人的子弟兵传统……

哪一样拿出来,都极具震撼效果。


这就是外国游客来中国,觉得中国超出想象好的原因。

这也是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的基础设施、中国的高铁网、中国人的整体状态大为吃惊的原因。

真不是人家没见过啥世面,也不是人家蠢。

而是西方媒体给他们营造的信息茧房,遭遇了强拆。

这同样是一个打破滤镜的过程——

打破了西方媒体针对中国最拿手、也是最司空见惯的阴间滤镜。

属于真相的光芒,照进了阴暗的茧房。


3

顺便说一句——

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阴间滤镜,拿手归拿手,但在策略上有时候是很蠢的。

比如西方媒体黑化新疆这件事,正常的中国人全都知道新疆的实际情况,全都知道他们这是自己编着造谣的剧本,但他们却玩得很起劲。

骗了多少老外相信这一套,咱不知道。

但这件事却让正常的中国人,全都看清了西方媒体的真相,算是为中国人的团结做出了贡献。

属实是一次极具说服力的好案例,导致不良公知们想跟一把,只要冒个头就会被广大网民踩死。

只好做缩头乌龟。

大美新疆!


4

有人说:老外博主到中国旅游,说中国各种好,是因为掌握了“流量密码”。

好吧,流量密码这个说法,倒也没错。

只不过你再往深想一想,透过现象看本质,别停留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夸中国好”,会成为流量密码?

因为西方媒体描摹的中国,像是一块暗黑色的布。

当这块布上出现星星点点的亮色,自然引人注目。


这还不算完——

当人们发现这块暗黑色的布,其实是西方媒体自编自导的假象,那这个话题度自然拉满,反差度必然吸睛。

所以这个“流量密码”,还得“感谢”西方媒体啊!

再往深了想——

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虽然各种撕逼,但为啥能在封禁TikTok这件事上达成高度一致?

因为不封禁Tiktok,真相就会从星星点点的亮色,变成整块布。

这个杀伤力,属于“阿美丽卡不可承受之重”。


由此又带来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在中国,你可以说犹太人聪明,也可以说犹太人贪婪。

在美国,现在连《圣经》记载的犹太人的角色,都不能提了。

在中国,你可以说美国的好,这没啥问题。

在美国,你可以问候总统全家,却不能说中国的好。

就是不知道,美国这种“选择透过性”的民主,到底是个啥?





关注@背包老非,分享有深度的旅行。



背包老非
带你走遍全世界,分享背包客的旅行见闻。 6进非洲,9进西藏,旅行过97个国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