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而成 探寻“宁陵肥都”发展奥秘
文摘
三农
2024-07-05 17:36
北京
6月24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产业调研组来到河南宁陵。
进入宁陵地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座高塔巍然矗立,史丹利、嘉施利、三宁、帝益肥业、拉多美、丰四方⋯⋯每座高塔上都醒目地写着一个个肥料企业的名字。据统计,宁陵已经形成复合肥年设计产能近1000万吨、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宁陵化肥产业快速成型,有其特有优势。宁陵地处中原,可辐射周边三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市场、资源优势。对于复合肥企业巨头来说,宁陵正好满足了企业谋求版图扩张、布局农业腹地的诉求,双向奔赴,拉开了中国肥业发展的大幕,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复合肥部主任冯尚善介绍说,近几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环境治理的双重压力下,全国肥料产业生产规模整体下滑,但宁陵高中端肥料产业却逆势而上、异军突起,规模企业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不仅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也成为业内最大的复合肥产业集群。这不仅满足了周边区域的化肥需求,企业聚集也极大地降低了化肥运输成本。的确,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各方承压的情况下,宁陵化肥产能为何能逆市扩张?“一是因为宁陵肥料产业起步较晚,能够更加合理地布置产业集群;二是各种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且设备较新,综合能效更具竞争力;三是入驻宁陵的基本都是业内头部企业,销售渠道畅通,资源整合能力强,加速行业洗牌和转型升级。”国内高塔复合肥技术专家陈明良分析道,“同时,集群效应让不同种类的化肥企业产业互补、协同发展,让整个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冯尚善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复合肥产能已达到2亿吨,而实际产量为6000余万吨,产能利用率在30%左右。6月24日上午,调研组在云图嘉施利公司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嘉施利、史丹利、鄂中生态、三宁科技、贵天化、丰四方、帝益肥业、亿丰肥业、拉多美等企业代表前来参会,各企业分别介绍了公司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及市场销售、农化服务等相关工作,并对复合肥产业工艺能耗情况、环保及市场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虽然借助集群效应,“宁陵肥都”的产能利用率比平均水平高,但“产能过剩、销售压力加大、价格战十分突出”依然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嘉施利宁陵公司总经理吴波表示,近几年来,公司宁陵基地的复合肥产量保持在25万~30万吨,其中,高塔肥占比达到60%以上。“有的企业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销售,一袋复合肥仅卖70多元,已逼近企业成本线。这种情况下,企业根本无余力为农户提供农化服务。”“为了拉动销售,公司不得不采用人海战术,从而导致肥料板块利润率较低。”史丹利宁陵公司副总经理李兴建表示。拉多美在宁陵基地建有两条高塔生产线,设计产能100万吨。宁陵公司总经理王景岱表示,公司每年复合肥产量为20余万吨,产能利用率不到30%。三宁公司在宁陵基地以硝基复合肥为特色主打产品,宁陵公司总经理刘建宏表示,公司产品近几年产能利用率发挥不错,能达到60%以上,基地产销量近20万吨。丰四方公司的高塔生产线刚建成不久,因为装置新,技术得以不断优化。据该公司总经理陈亚东介绍:“高塔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复合肥70吨,实际年产量达到25万吨左右,开工率不足50%。”“帝益肥业通过技术改造,不断进行产品创新。2023年公司复合肥产量突破30万吨。”帝益肥业总经理夏宏国表示。对此,贵天化总经理王连义呼吁:“协会要引导生产企业根据区域及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布局,避免无序重复上项目,导致产销严重失衡,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逼着大家找出路,提升产品力、降低成本、加强服务⋯⋯加速转型升级。鄂中肥业宁陵公司副总经理张聪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通过各种办法降低成本。“去年我们想办法引入蒸汽,让每吨复合肥降低成本10~15元。”2009年落地宁陵的贵天化算是较早进驻的一批企业,王连义表示,在现在局势下,公司产品定位围绕功能、增效、品牌、品质、服务等发展方向,开发出系列黄腐酸增效肥,高塔系列控失肥、水溶肥、功能药肥等多个品类,通过工艺改造,科学添加中微量元素、控失剂、增效剂、缓释剂、生物酶、农药等成分,增加肥效提升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从调研中了解到,聚势而成宁陵肥企,依托各自优势转型升级:史丹利在传统滚筒高含量产品基础上,推出高塔全水溶产品、矿源黄腐酸钾和液体肥产品;嘉施利也推出了新型水溶肥、缓控释肥、新型有机肥;帝益肥业依托自身的专利技术,在保水松土含氨基酸硅肥上大做文章;三宁肥业推出金钛能系列复合肥、禾能菌生物有机肥等⋯⋯各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从宁陵肥企身上也能看出近几年复合肥行业的发展。”冯尚善说,“一是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产品上下功夫,推出适合我国农业需求的好产品;二是转型升级。随着部分传统中小型企业的逐步退出、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实施异地布局,复合肥中的新型肥料生产基地逐步向东北、新疆、河南等地区延伸,新型肥料产能规模及产销量均有一定扩张和增长。三是绿色发展。低耗能生产工艺占比不断提高,复合肥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蒸汽团粒法工艺逐步退出,高塔工艺和挤压工艺快速发展。四是产业协同,融合发展。肥料企业正在逐步探索为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全程解决方案,行业正逐步从粗放向精耕细作发展转型。”......................................................